羅前鳴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在不斷創(chuàng)新,新課標對小學數學課程的基本功能、數學課程的結構、數學課程的內容、數學課程的實施方式、數學課程的評價標準等各個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教師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不僅要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更要在新方法實施的過程中深入貫徹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這樣才能展現數學課程的功能,促進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小學數學學科對于促進學生的身心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當前,在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中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這也需要教師從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著手,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的針對性,使之更好地滿足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因此,文章首先針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設立系統(tǒng)化數學教學目標
新課標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會通過數學課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做指引,教師才能更好地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實施教學。但從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在課程中關注學生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忽視了學生的情感目標發(fā)展。由于數學教學中的情感體驗相對主觀,教師難以利用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也未能結合數學教學目標對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他們只關注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導致教學內容和方法偏離了學生的實際,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不夠緊密,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因此,不系統(tǒng)的教學目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學生也難以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二)忽視了差異化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異性,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當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優(yōu)化,使小學數學課程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要求,體現數學課程結構的科學性。同時,教師要對數學課程教學的實施方式進行改革,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按部就班進行教學,在課程評價以及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在這樣的理念下,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很容易掌握教師教學的內容,但學習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則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效吸收數學知識。學生長期處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易產生兩極分化的問題,這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強調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對課程內容和實施方式進行調整。但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數學課程的客觀難度、學生自身的身心發(fā)展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教師在數學課程教學中占據課堂主體地位,教師按照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大多數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通過灌輸式的講解,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再通過習題練習和考試測試等方式,評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應試成績,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將學生置于課堂主體,才能有效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四)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新課標強調數學課程教學中,應當加強教學內容與現代社會的聯系,加強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并且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從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在數學課程實施以及數學課程內容安排方面,均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中,也難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數學知識,無法利用數學教學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難以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例如,一些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億以內數的認識,這類較大的數字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不強,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時,沒有從學生的認知經驗出發(fā),直接讓學生通過各種數據對比體驗一億有多大,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難以降低數學學習難度,還會使學生對數學課程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今后的數學課程教學。
二、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彌補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只有教師認識到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問題提出優(yōu)化的策略,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新課標理念,更好地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教師首先要制定明確而系統(tǒng)化的數學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采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其次,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接下來,教師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進一步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針對性。最后,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加強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以此強化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認識厘米和米”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從知識、過程、情感態(tài)度三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測量物體的實際長度,體會統(tǒng)一長度的必要性,對米和厘米建立初步認識;學會利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通過觀測,養(yǎng)成估測意識;通過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認真做事的良好習慣。在這樣的目標指引下,教師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分層教學策略,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引導。在課程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刻度尺對自己的書本、鉛筆盒、手中的筆等進行測量,建立對米和厘米的初步認知,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數學課程教學的各個階段調動學生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