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淑文,楊嫻,杜德榮
(1.廣州市東升醫(yī)院 皮膚科,廣東 廣州 510000;2.廣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 皮膚科,廣東 廣州 510000)
真菌性皮膚病是臨床皮膚科常見病癥是屬于多發(fā)性感染疾病,由于病原體真菌引發(fā)為主,并且容易造成皮膚以及黏膜、毛發(fā)、指甲等皮膚附屬物等感染。真菌性皮膚病的常見疾病類型包括手足癬、體股癬和花斑糠疹等[1-2]。真菌性皮膚病的病情容易反反復復發(fā)作,而且發(fā)作率高,容易造成患者的皮膚健康受損傷,并且造成明顯的身體健康、日常生活學習等影響[3-4]?;诖?,本研究進行了探索對臨床常見真菌性皮膚病的特點以及防治方法和效果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180例臨床常見真菌性皮膚病患者為試驗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n=90)患者中男55例,女35例,年齡24~49歲,平均(34.75±1.35)歲,患病時長6個月至2年,平均(1.25±0.16)年。對照組(n=90)患者中男52例,女38例,年齡24~49歲,平均(34.90±1.20)歲,患病時長6個月至2年,平均(1.20±0.20)年。兩組資料基本情況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療,選擇適量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在患處皮膚并作涂抹,一日2次,持續(xù)治療4周。實驗組給予酸特比萘芬片聯(lián)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療,其中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療的具體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同時給予口服酸特比萘芬片,一日1次,每次250 mg,持續(xù)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的痊愈情況、肝功能指標改變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SPSS 17.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組內(nèi)及組間比較進行卡方分析。
2.1 比較兩組的痊愈情況。實驗組的臨床治療總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的痊愈情況[n(%)]
2.2 比較兩組的肝功能指標改變。兩組的治療后TBILALT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治療后AST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治療后TBIL及治療后ALT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治療后AST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的肝功能指標改變(±s)
表2 比較兩組的肝功能指標改變(±s)
分組 例數(shù) 時間 TBIL(μmol/L) ALT(U/L) AST(U/L)實驗組 90治療前 11.44±1.68 25.85±2.16 23.98±1.88治療后 18.73±1.75 38.00±2.23 37.25±2.05 T 28.5088 37.1273 45.2594 P 0.0001 0.0001 0.0001治療前 11.40±1.70 25.80±2.20 23.93±1.95治療后 19.85±2.03 39.45±1.99 35.75±2.03 T 30.2755 43.6526 36.8367 P 0.0001 0.0001 0.0001 T治療前 0.1588 0.1539 0.1751 P治療前 0.8740 0.8779 0.8612 T治療后 3.9644 4.6025 4.9324 P治療后 0.0001 0.0001 0.0001對照組 90
2.3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兩組的治療后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治療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包括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物質(zhì)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s,分)
表3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s,分)
分組 例數(shù) 時間 軀體功能評分 心理功能評分 社會功能評分 物質(zhì)功能評分實驗組 90治療前 56.33±6.65 58.75±6.85 59.33±6.70 57.88±6.45治療后 68.77±7.30 68.88±6.35 69.30±7.77 70.44±7.95 T 11.9512 10.2887 9.2189 11.6391 P 0.0001 0.0001 0.0001 0.0001對照組 90治療前 56.30±6.67 58.70±6.91 59.35±6.69 57.83±6.49治療后 62.39±6.50 63.33±6.75 63.95±6.45 64.59±7.65 T 6.2034 4.5471 4.6960 6.3926 P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T治療前 0.0302 0.0488 0.0200 0.0518 P治療前 0.9759 0.9612 0.9840 0.9587 T治療后 6.1923 5.6814 5.0261 5.0302 P治療后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真菌性皮膚病是較為常見的臨床上皮膚科疾病,這一類皮膚疾病主要是由于真菌。真菌性皮膚病患者可表現(xiàn)為丘疹癥狀、瘙癢癥狀、紅斑癥狀以及鱗屑癥狀等[5]。真菌性皮膚病的誘發(fā)原因主要是病原菌感染,而且臨床常見感染部位包括有皮膚、皮膚黏膜、毛發(fā)等,患者可常伴有紅腫癥狀、瘙癢癥狀、疼痛癥狀等。真菌性皮膚病會造成嚴重的工作影響、日常生活影響[6]。
真菌性皮膚病十分容易反反復復發(fā)作,而且具有較高的臨床發(fā)病率,以及較強傳染性等特點,采用抗真菌藥物外涂在患處治療是以往臨床常用治療方式,但是其治療療程長,而且見效比較慢,因而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明顯降低,并且會對臨床整體治療效果造成影響。除此之外,采用抗真菌藥物外涂方法若患者過早停止用藥極易復發(fā),故此,臨床對口服用藥逐漸關注。鹽酸特比奈芬藥物是常用的臨床真菌性皮膚病治療口服藥物。鹽酸特比奈芬藥物屬于丙烯胺類化合物,以抑制真菌角鯊烯環(huán)氧化酶作為主要作用機制,能夠使得真菌細胞膜產(chǎn)生過程中角鯊烯環(huán)氧化反應受阻,從而起到清除真菌效果[7-8]。分析本次結果,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治愈率高于對照組(P<0.05),肝功能指標改變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酸特比萘芬片聯(lián)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療的應用價值更高,可改善肝功能指標,提高治愈率,且治療后生活質(zhì)量提高,,更利于疾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酸特比萘芬片聯(lián)合特比萘芬乳膏外敷治療能夠提高治愈率,改善肝功能指標,且治療后生活質(zhì)量提高,用于臨床常見真菌性皮膚病患者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