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漢 王忠偉
(漯河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 漯河 462000)
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a)是泌尿生殖系最常見的實體腫瘤之一,也是泌尿生殖系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每年新發(fā)病例超過40萬例[1]。目前,我國有200多萬人患有膀胱癌[2]。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在許多國家,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膀胱癌的死亡率顯著下降,然而膀胱癌患者容易發(fā)生癌癥轉移,轉移性膀胱癌的預后仍然很差[3~4]。膀胱癌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具有復雜的病理變化,其中,吸煙和職業(yè)暴露是主要的危險因素。手術切除是膀胱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復發(fā)率仍然較高,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困難[5]。
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從雪松中提取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堿化合物,用于治療乳腺癌、食道癌、肺癌和膀胱癌等多種腫瘤[6]。研究發(fā)現(xiàn),紫杉醇在體外可抑制約70%的腫瘤細胞DNA合成,并誘導90%的細胞凋亡[7]。其作用機制一方面在于紫杉醇是一種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可通過穩(wěn)定微管防止其解聚,誘導有絲分裂長期阻滯于G2/M期而使細胞出現(xiàn)分裂性死亡;另一方面還在于其可采用caspaae-3依賴性等獨立于其細胞分裂阻滯作用的機制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8~9]。順鉑(Displatin,DDP)是20世紀60年代初發(fā)現(xiàn)的一種鉑的絡合物,現(xiàn)已作為單一藥物或與其他抗癌藥物聯(lián)合應用,成為治療多種癌癥(包括膀胱癌)的重要化療藥物。然而,以順鉑為基礎的聯(lián)合化療因耐藥或細胞耐藥性的產(chǎn)生以及治療過程中嚴重的副作用而療效有限[10~11]。本研究應用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治療膀胱癌,并觀察其療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選取2011年5月~2019年5月本院就診的膀胱癌患者7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39)和治療組(n=38)。男40例,女37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4.21±6.31)歲。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腫瘤分期為I~IV期;預計生存期≥3個月;KPS評分≥60分。排除標準:心肺功能、肝腎功能障礙;血常規(guī)異常;入組前3周內(nèi)接受生物治療和放、化療治療;精神異常;過敏體質(zhì);存在化療禁忌證。
根據(jù)一般狀況將入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接受順鉑單藥治療,共39例,順鉑400mg/m2靜脈滴注,21d為1個化療周期。治療組接受紫杉醇結合順鉑雙藥治療方案治療,共38例,紫杉醇175mg/m2第1天靜脈滴注,順鉑400mg/m2第2天靜脈滴注,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兩組用藥前不予抗過敏預處理,完成3個化療周期后評價療效。
(1)根據(jù)WHO標準評價近期療效:完全緩解(CR):無新病灶出現(xiàn),病灶全部消失且持續(xù)時間為1個月及以上;部分緩解(PR):病灶縮小超過50%,持續(xù)時間為1個月及以上;穩(wěn)定(SD):病灶縮小50%及以下,或增加低于25%;進展(PD):病灶直徑增加>20%,或出現(xiàn)新的病灶。疾病控制率(DCR)為CR率、PR率、SD率之和;有效率(RR)為CR率、PR率之和。
(2)近期生存質(zhì)量的評價[12]:包括自覺癥狀、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心理情緒狀態(tài)和軀體生理功能狀態(tài),總得分越高表明近期生存質(zhì)量越高。
(3)不良反應[12]:按照化療急性與亞急性毒性反應分級(WHO標準)對治療不良反應進行評估,分為0~IV級,級別越高則不良反應越嚴重。
對照組CR 10例,PR 10例,SD 6例,PD 13例,疾病控制率為66.67%;治療組患者治療后CR 8例,PR 12例,SD 13例,PD 5例,疾病控制率86.84%。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疾病控制率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自覺癥狀、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心理情緒狀態(tài)、軀體生理功能狀態(tài)和總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近期生活質(zhì)量比較
對照組骨髓抑制20例(51.28%)、消化道反應18例(46.15%)、白細胞減少19例(48.72%)、血小板減少21例(53.84%)、血紅蛋白減少20例(51.28%)、肝功能損害18例(46.15%)、惡心嘔吐16例(41.02%)、乏力14例(35.89%)、肌肉環(huán)節(jié)酸痛14例(35.89%)、周圍神經(jīng)毒性15例(38.36%)、脫發(fā)20例(51.28%),與治療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入組患者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析(%)
據(jù)統(tǒng)計,2012年發(fā)生了430 000例新的膀胱癌病例,使膀胱癌成為全球第9大最常見的癌癥[13]。近幾十年來,由于許多原因,在降低膀胱癌患病率方面并不十分成功[14]。膀胱癌因其具有多灶性、種植性、尿源性的特點,術后復發(fā)率相當高,保留膀胱的手術治療后有50%~70%的患者復發(fā),表淺性膀胱癌20%~30%術后發(fā)展為浸潤性癌或轉移性癌,遠期療效不佳。而浸潤性膀胱癌更因其惡性度高,早期癥狀少,進展較快,T2期以上的浸潤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時,約40%~50%的患者已有遠處轉移,3年生存率僅40%左右[15]。盡管觀察到近年來全球膀胱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如果沒有更有效的治療方式或新的治療方法,就不可能出現(xiàn)更積極的趨勢。
紫杉醇是從紅豆杉樹皮中提取的具有廣譜抗癌活性的第3代新型抗腫瘤植物藥。其抗癌作用機制如下:(1)與癌細胞微管結合.促使微管多聚化,抑制去多聚化作用,使微管穩(wěn)定性增強,細胞阻滯于分裂期而發(fā)揮抗癌作用;(2)與其誘發(fā)細胞凋亡有關[16]。紫杉醇治療晚期膀胱癌的單藥有效率為30%~45%[17]。順鉑是臨床常用的抗癌藥物之一,為細胞毒類的抗腫瘤藥物,對多種惡性腫瘤均有較好的療效,包括膀胱癌[18]。盡管順鉑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太大,嚴重限制了其在臨床中的應用[19]。研究顯示,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膀胱癌I期臨床結果總有效率58%[20]。該研究中,77例膀胱癌患者中,對照組治療疾病控制率為66.67%,治療組治療疾病控制率為86.84%。另外,治療組患者自覺癥狀、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心理情緒狀態(tài)、軀體生理功能狀態(tài)和總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對照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減少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與治療組相比顯著降低,提示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治療不良反應較輕,患者易耐受,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綜上所述,對膀胱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治療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疾病控制率高,治療耐受性好,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