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科云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認識斜面;明白物體在斜面上的兩種運動 ? 方式——滑動與滾動;學會用“分析比較”的方法獲取科學概念。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經(jīng)歷“猜想——驗證——結論——運用”的科學探究過程和掌握利用“對比實驗”來求證結果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細心觀察的能力;帶動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善于傾聽、采納別人的良好建議;體會科學實驗的嚴謹性。
教學重點:
通過對比實驗,使學生感知和理解“滑動與滾動”的不同特點,物體的運動方式與物體的形狀有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
在實驗過程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分析比較得出科學結論的能力。
教學準備:
同樣的木板2個,方形物體2個,球形物體2個。記錄單1份。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課件展示學生熟悉的“斜坡”景物,比較它們的共同點。揭示科學術語:斜面(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科學上叫斜面。)
2.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討“物體在斜面上運動”(出示課題)。
二、提出疑問,猜想結論
師:(齊讀課題)看到我們探討的課題,同學們產(chǎn)生了哪些疑問?
生:充分交流,大膽猜想。
師:伺機板書:滑動 滾動
三、動手實踐,驗證猜想
師:剛才同學們大膽的猜測是否正確呢?那么我們又該如何驗證這些猜想是正確的呢?
生:通過實驗
師:好,今天就讓大家來當一回小小科學家,親自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好不好?
1.老師,演示實驗:方形木塊和乒乓球在斜面上運動。
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比較,探討答案
2.學生分組實驗,提示實驗注意事項。
(1)按老師設計的表單要求反復實驗,填好記錄單。
(2)課件出示:
實驗注意事項
(一)規(guī)范操作,注意安全;
(二)分工合作,有序?qū)嶒?
(三)認真觀察,作好記錄;
(四)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四、交流方法,匯報結果
1.推薦小組代表,持記錄單到前臺匯報。
2.匯報要求:講清楚
(1)實驗名稱;
(2)實驗材料;
(3)實驗過程;
(4)實驗結論。
3.老師小結并表揚優(yōu)秀小組。
五、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1.拓展
把同一個物體,分別放在不同高度的斜面上端,它會怎樣運動?(斜面的坡度增大:物體運動速度加快;原來不動的物體會滑動;有些滑動的物體會滾動。)
2.運用
A物體在斜面上運動的方式通常有()和()兩種,特殊情況會出現(xiàn)()。
B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情況與物體的()、()、()等有關。
教學反思與自我評價:
科學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趣調(diào)動非常重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如果不能很好地啟發(fā)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科學課堂就會顯得枯燥無味,學生收獲甚微。要改變這種僵局,除了老師要學習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之外,課前準備(含備課),尤其是在實驗教學的課堂上顯得更為重要了。備課要吃透教材,更要“備足”學生,要考慮到課堂上學生會怎么學、怎么想、怎么做,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等等。
這堂科學課的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