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丕貴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改革的重點與難點依然集中于課堂教學的改革,旨在提高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培養(yǎng)其綜合素質,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在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中,備課環(huán)節(jié)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所以教師必須擺脫傳統(tǒng)的備課理念和備課方法,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本文圍繞轉換觀點、集體備課、整合教學內容、對備課環(huán)節(jié)的反思與改進,建立完善制度這五點論述建立高質量課堂的備課策略。
【關鍵詞】備課環(huán)節(jié) 高質量課堂 策略
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將“教”轉化為“學”,即由傳統(tǒng)的教導學生學習知識轉變?yōu)橐龑渥灾鬟M行學習的過程,建立高質量課堂。因此高質量課堂,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傳授,也包含對能力與思維的提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教學案例的研究,表明建立高質量課堂的第一步,就是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也是備課環(huán)節(jié),所以做好備課環(huán)節(ji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對做好備課環(huán)節(jié),所提出的策略。
一、轉變觀念,做到“以生為本”,為學生好學而設計教學
備課環(huán)節(jié)在教學調研中,一直難以取得眾多教師的重視程度,并且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教學方式是主動進行知識的講授,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接受知識,造成教師與學生地位顛倒。因此,學生一直局限于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思維邏輯,進行知識的構建,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自身發(fā)展與進步,并導致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自身潛能的弱化,阻礙了我國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因此,首要的任務就是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認清備課的重要性,將學生的終生發(fā)展作為備課環(huán)節(jié)的基石,并落實到課堂中。因此,第一,認清備課環(huán)節(jié)是對于教師的“自重”,尊重自身人格,塑造自身形象。精心研究教學和教材,設計教學,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與素養(yǎng)。第二,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必須將學生作為根本,激發(fā)其好學心理,實現轉化觀念,即備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理念。第三,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必須圍繞根本、簡單以及開放這三個原則進行教學設計,根本主要指知識及教學的載體,簡單來說是指學生可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開放指其思維的擴散,不因教師思維而約束,在進行自主學習后,通過小組合作、提出質疑、自主思考等方式,提高自身思維和能力,并對自身潛力進行發(fā)掘,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1],以下案例是教師經過嚴格備課,并圍繞學生進行的備課案例。
例如,以下是對教學中對《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系》這一堂課的第一課時備課環(huán)節(jié)(主要運用學生自主能動性)。
課題: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系
教學流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自主訓練、自主總結與反思、結束教學。
教學目標:學生了解圓周角與圓心角的概念與相關推論,并可以進行計算與運用。
教學過程:(1)自主閱讀:簡單閱讀書中78頁到82頁的內容,并具有一定認識。(2)自主思考:對于書中所書寫的各種例題與案例等相關內容進行仔細閱讀,并通過思考,從而理解其內容。(3)自主學習:通過思考環(huán)節(jié),理解書中提出的定義與推論,并完成相應例題。(4)小組合作:通過小組合作,相互論述交流自主學習中對于知識的理解,并提出在學習中所出現的疑惑,相互解決。(5)自主總結與反思:對于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形成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并在歸納完成后,反思整個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總結自身的進步與缺點。(6)自主訓練,主動完成書后的習題,并嘗試對習題進行自主改造,設計新的習題,再自主進行習題解答,并在小組合作中與其他同學交流習題解答過程,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這一課程的設計中,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引導與輔助,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上本節(jié)課的整體教學設計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其思維的發(fā)展與發(fā)散,對其能力也相應進行了培養(yǎng),挖掘其潛力,因此是以生為本的重要體現。
二、集中備課,一課多講
集體備課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名教師在這一平臺中,對共同的課題、共同的目的、共同的教學狀況進行教學備課,實現了資源的集中與思維的碰撞[2]。集中備課的方式形成中,首先,針對備課組的組建中,控制人數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最佳為3-5人,提高了教師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也降低了教師偷懶的可能。其次,邀請具有集中備課優(yōu)秀經驗的教師或專家進行培訓,了解集中備課的價值和方法。之后,為保障集中備課的效果,應縮短集中備課時間,加快節(jié)奏的進行,提高集中備課的效率。最后,學校建立集中備課管理機制,并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輔助集中備課環(huán)節(jié)。在集中備課環(huán)節(jié)后,教師能設計出更加優(yōu)秀的多個教學預案,在進行課堂教學中,根據實際的班級學情進行預案的選擇并進行相應修改,突出個性化教學,實現了真正的一課多講,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一課多講的教學方式,尊重了學生的多樣性,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是教學中重要的提升與進步,以下是一例集中備課階段,所產生的四個優(yōu)秀教學預案,并對教學方案四進行詳細書寫。
例如,在進行圓這一章節(jié)的復習課程備課環(huán)節(jié)中,在集中備課后提出以下的教學預案。
教學預案:
方案一:由教師挑選10道習題,讓學生自主解決后,再進行點評。
方案二:讓學生先自主進行知識的復習,并根據復習狀況,教師選擇三道選擇題、三道填空題以及三道應用題,作為復習試卷進行講解。
方案三:在學生復習完成后,自主選擇或者設計三道習題,通過小組討論和班級討論,共同提出質疑,解決習題,完成探究。
方案四:教師提出多道包含垂徑定理、圓心角和圓周角定理的問題,進行小組問題探究與變式探究。
針對方案四的教案設計
課題:包含垂徑定理、圓心角和圓周角定理的問題
教學流程:小組學習(每組4-6人),探究式學習
教學過程:(1)小組討論:教師給予每一小組適當的問題,讓小組自行進行解答與分析,并完成歸納總結。(2)班級展示:每一小組將本組的問題和解題方式進行展示。(3)歸納總結:每一小組將探討出的內容展示,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總結方向圍繞垂徑定理、圓心角和圓周角定理三點進行。
教學評價:通過集中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對于這一教學方案的評價集中于“難忘”兩字。主要是由于教師對于學生的重新認知,在班級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展示的結果十分優(yōu)秀,思路清晰,包含內容廣泛且精準,方法總結也較為準確,并且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們會自主探討其他小組的變式習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種課堂教學具有十分優(yōu)秀的教學效果,是高質量課堂的體現,并且學生的記憶十分深刻,實現了知識的補充與重構。
三、小立課程大做功夫
“小立課程,大做功夫”,主要是指整合教學知識并精煉基礎知識,從而為學生提供大量時間與空間,進行大量教學活動,從而在活動中獲取知識與能力。因此,在備課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策略,其中“小立課堂”具有以下的策略。第一,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整合。在備課階段,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知識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等因素進行知識結構的構建,注重知識的完整性,并貼合學生的學情。第二,在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過程中,重視基礎知識,加大對基礎知識的重點整合,做到精簡。而“大做功夫”在備課階段的策略為:第一,在教學內容的核心與重點處,教師應設計大量的教學活動,并提供出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進行思考、感悟、交流,積極提出質疑,共同解決,對學生主觀能動性具有更好的挖掘,并對其潛能進行挖掘。第二,在小立課堂的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必須結合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而在實際教學中,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尊重其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其做課堂的主人,從而在教學活動中,多思多做多學。“小立課程,大做功夫”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因此在備課階段,圍繞其學習狀況,整合知識與設計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的自主學習,從而努力成長并挖掘潛能,因此達到高質量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反思與改進
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依然需要反思與改進,因此在每一次教學結束后,都需要教師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與反思,并且將教學結束后的總結與反思及時運用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做出改進。以下是反思過程中需要著重需要注意的兩點。
第一,教學過程中,是否做到符合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主要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狀況、思維的擴散,知識的掌握等狀況來看是否有提升。如果有一定的提升,導致其提升的原因是什么?學生所具有的特點是什么?都進行相應的歸納總結,對于學生學情的再一次總結。
第二,對于教師教學方式的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用的教學方式是否都得到了相應的效果。比如,對于教學知識的傳授是否精準且全面,時間掌握是否科學且準確,以及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是否積極等,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采取的方法進行反思與總結,避免錯誤的出現。
只有不斷地反思與進步,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師的能力,才能建立高質量的課堂。
五、建立規(guī)范,加強教研組的建設
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上,對于教師的備課環(huán)節(jié)也必須提出要求和做出表率。第一,建立規(guī)范。備課內容上,提出“四備”,分別為學生、教材、教法以及練習。備課設計上,注重“四好”,主要指題型、問題、訓練、語言都必須完善且精準。整體上,把握“四點”,主要指重點、難點、疑點與要點的掌握程度高。
第二,加強對教研組的建設。將集中備課形式落實,結合集中備課特點,運用“五部式”,即個人初備、集中研討、專業(yè)引領、課案生成、教學反思的備課方式,每周一次,制度化管理。第三,加大制度化管理。落實三種制度,分別為檢查制度,交流制度,評比制度,定時抽查與隨時抽查相結合進行備課檢查,各老師相互進行交流,學校發(fā)揮帶頭作用,進行備課評比,在評比中相互提升。
結語
高質量課堂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針對高質量教學的研究,不僅僅需要對知識的傳授,也需要對學生能力與思維的培養(yǎng),因此就需要教師對于教學過程中每一環(huán)節(jié)都進行提升,首先就是對備課環(huán)節(jié)的提升,針對眾多的教學案例,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必須轉換理念、合理運用集體備課方式、整合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反思、建立規(guī)范備課制度這五種方式完善備課環(huán)節(jié),從而建立高質量課堂。
【參考文獻】
[1]張軍.初中數學有效備課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8(23):105.
[2]夏忠曉.提升農村初中數學備課組活動效度的策略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4):55-56.
(作者單位: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五寶鎮(zhèn)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