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宇
(汕尾市陸河縣人民醫(yī)院疼痛科,廣東深圳 518010)
肩周炎是由長期伏案工作、學習等原因致使肩周肌肉組織廢用、勞損,或是由軟組織退行性病變等原因造成,屬于一種無菌性炎癥。該病初期癥狀不明顯,可見肩膀周圍肌肉僵硬癥狀,患者往往不夠重視,進一步發(fā)展即成為粘連期肩周炎,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肩關節(jié)疼痛、活動受限、上舉不便、肩部怕冷等。中醫(yī)認為,肩周炎屬“痹癥”范疇,其病因在于肩關節(jié)周圍的血脈不通,而引發(fā)肩關節(jié)部位疼痛,治療應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常見的治療方法有電針推拿,但治療周期較長,效果欠佳[1]。小針刀整體松解分步以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和網(wǎng)眼理論為指導,可松解弓弦結合部及弦的應力集中部位的粘連、攣縮,從而調(diào)節(jié)人體力學平衡[2]。本研究旨在探討小針刀整體松解分步聯(lián)合電針推拿對粘連期肩周炎患者疼痛與神經(jīng)遞質(zhì)指標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汕尾市陸河縣人民醫(y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粘連期肩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齡 25~63歲,平均(45.64±5.27)歲;病程 3~15個月,平均(8.16±2.29)個月。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3例;年齡25~65歲,平均(45.79±5.36)歲;病程3~16個月,平均(7.87±3.21)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肩周炎診斷療效標準》[3]和《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肩部肌肉萎縮,肩前、后、外側均有壓痛,外展功能受限明顯者;近期未接受過其他治療者。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等不適合行小針刀整體松解分布者;伴有其他肩關節(jié)疾病者。本次研究經(jīng)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電針推拿方案治療。電針治療,利用中醫(yī)針灸原理,用電極加強穴位刺激,選穴:阿是穴、肩內(nèi)陵、肩貞、肩髃等穴。得氣后,通電,選擇頻率為2 Hz,強度以患者感覺可以適應為宜,25 min/次。推拿療法,患者保持坐姿,推拿醫(yī)師將患者患側手臂托住并向外伸展,分別采用磙法、拿法、揉法對患側進行操作,操作時間為20 min,目的在于松馳肩周肌肉及韌帶,使肩周處血液循環(huán)恢復順暢,再用點、揉手法對阿是穴、肩髃、肩內(nèi)陵、天宗等穴位進行按摩,每個穴位按摩時間為1 min,對阿是穴處肌肉進行垂直方向彈拔,反復實施20次。再單手扶住患者患側肩部,另一只手托住患側肘部,以肩關節(jié)為中心點輕輕劃圈,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轉(zhuǎn)動10 min,轉(zhuǎn)動時可先從小范圍開始逐漸擴大圓圈范圍。再托一手住患側肘部,一手抵住患側肩關節(jié)輕輕將肘部向前、向后推拉,幅度也需從小到大慢慢實施,不可過快,重復20次。繼續(xù)托住患側肘部,輔助患者做“梳頭”的動作,重復20次。10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小針刀整體松解分步治療,對肩周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施以局部麻醉,治療前需提前將施刀位置定位,一般情況選擇肱骨大結節(jié)點和肩縫后下方等處做為施刀點。施針刀治療時針刀要與選擇的點相平行下刀,將肌肉與骨面輕輕進行剝離,先縱向疏通,再橫向剝離,將針刀與骨的外緣緊密貼合后沿著骨外緣進行切割,剝離結束后用無菌沙布將針刀切口處覆蓋。然后進行術后手法操作,將肩周肌肉逐點進行剝離、放松。觀察組患者先進行5 d的電針推拿治療,然后實施小針刀整體松解分步治療,術后3 d僅采取推拿治療,第4天繼續(xù)電針推拿治療,10 d為1個療程,第2個療程只進行電針推拿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顯效:患側肩周處無疼痛感,活動不受限;有效:患側肩周偶爾還有輕微疼痛感,活動不受限;無效:患側肩周疼痛感未消失,且行動依然受限;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3]。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5]、日本骨科協(xié)會(JOA)[6]評分。VAS評分分值0~10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重。JOA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肩周關節(jié)功能恢復越好。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血清5-羥色胺(5-HT)、前列腺素 E2(PGE2)、β- 內(nèi)啡肽(β-EP)水平。分別抽取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zhuǎn)速離心5 min,取血清,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5-HT、PGE2、β-EP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利用自制滿意度調(diào)查表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91~99分為十分滿意,70~90分為一般滿意,60~69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治療效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VAS評分、JOA評分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JOA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JOA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JOA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JOA:日本骨科協(xié)會。
組別 例數(shù)VAS評分 JOA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5 7.69±1.22 4.41±0.79* 30.08±1.46 63.76±2.65*觀察組 55 7.47±1.38 2.47±1.12* 29.69±1.53 68.28±1.23*t值 0.886 10.497 1.368 11.474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5-HT、PGE2、β-EP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5-HT、PGE2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清β-EP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5-HT、PGE2、β-EP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清5-HT、PGE2、β-EP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5-HT:5- 羥色胺;PGE2:前列腺素 E2;β-EP:β- 內(nèi)啡肽。
組別 例數(shù) 5-HT(ng/mL) PGE2(ng/mL) β-EP(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5 24.87±3.14 15.79±2.35* 50.26±8.65 29.74±6.89* 172.11±28.47 231.33±32.57*觀察組 55 24.76±3.29 13.38±2.11* 50.33±8.74 23.73±5.71* 172.52±29.06 270.84±35.49*t值 0.179 5.659 0.042 4.980 0.075 6.08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治療滿意度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例(%)]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jié)及周圍肌肉、軟組織慢性無菌性炎癥反復發(fā)作造成的肌肉腫脹、僵硬、活動受限等一系列癥狀。肩周炎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導致肩周血液流通不順暢,進而引發(fā)肩周部位循環(huán)功能下降,營養(yǎng)供給不足,最終導致肌肉萎縮等情況,形成粘連期肩周炎。中醫(yī)認為,肩周炎是由于風寒所致,通則不痛,應予以活血止痛的治療原則。最常規(guī)的治療手段即為中醫(yī)針灸和推拿治療,這兩種方法均可以達到疏筋活絡、放松肌肉、減輕疼痛的目的。電針在傳統(tǒng)針灸的基礎上通過電極刺激加強了針灸的治療效果,但是對于已經(jīng)進入粘連期的肩周炎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不能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
近年來,小針刀整體松解分步被廣泛應用于粘連期的肩周炎的治療中,小針刀整體松解分步在患側肩周的肩峰后下方點以及肱骨大結節(jié)點等處行針刀治療,可以有效剝離已經(jīng)粘連的組織,進而松解受壓迫的周圍組織和血管,促使肩周處血液供給順暢、神經(jīng)功能得以恢復,從而達到治療粘連性肩周炎的目的,快速緩解肩周疼痛的情況[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小針刀整體松解分步聯(lián)合電針推拿治療粘連期肩周炎患者的效果較好,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
5-HT參與痛覺、睡眠等生理功能的調(diào)節(jié),機體受到疼痛刺激后,可大量釋放5-HT;PGE2是一種重要的細胞生長和調(diào)節(jié)因子,也是重要的疼痛遞質(zhì)之一,其水平高低與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關;β-EP降低,則神經(jīng)遞質(zhì)受損,患者疼痛劇烈。小針刀整體松解分步治療使得受到壓迫的血管和神經(jīng)功能得以恢復,降低患側出現(xiàn)肌肉萎縮的風險,從而使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得以恢復,活動不受障礙[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5-HT、PGE2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β-EP水平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小針刀整體松解分步聯(lián)合電針推拿治療粘連期肩周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jīng)遞質(zhì)指標水平,且患者滿意度高。
綜上,小針刀整體松解分步聯(lián)合電針推拿治療粘連期肩周炎患者,治療效果較好,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改善神經(jīng)遞質(zhì)指標水平,且患者滿意度高,值得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