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 童藝
摘? ?要: 在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授課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所授課程的思想政治元素,發(fā)揮本門課程的育人作用,積極參與到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之中。作者結合“商務英語”課程提出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的重要性,確立基本思想和具體路徑,結合課程內容提出具體的融入方案。
關鍵詞: 課程思政? ?商務英語? ?課程教學
一、引言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要求“根據不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特點和專業(yè)能力素質要求,科學合理地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每門課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校作為教育思維活躍的大學生的前沿陣地,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高校的授課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對大學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教師要樹立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堅定信念,積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促進大學生思想意識的健康發(fā)展,這是新時期黨和國家賦予大學教師的重大責任和神圣使命。
“商務英語”通常運用于國際商務環(huán)境中,是一種專門用途英語(ESP)。我國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yè)日益增多,專門從事進出口貿易專業(yè)人才的需求缺口較大。商務英語已經成為大學和高等職業(yè)學院相關專業(yè)的必修課和許多非相關專業(yè)的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商務英語交流的基本技能,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涉外商務工作者?!吧虅沼⒄Z”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能熟練運用英語、商務專業(yè)性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其教學內容融合英語語言教學和國際商務知識的輸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大量有關商務活動的真實語言材料,了解不同國家、不同企業(yè)的文化背景,了解國際商務交際的策略和技巧。授課教師在鞏固和增強學生在商務領域里運用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還需提高學生對國際商務活動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增強他們在商務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能力。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原版的英語語料、國外的企業(yè)文化和思想文化,難免會干擾學生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因此對選修“商務英語”課程的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二、課程思政融入“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
1.培養(yǎng)的學生既要國際化,又要接地氣。
“商務英語”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技能,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為了幫助學生增強適應未來崗位群綜合化特征的能力,授課教師應強化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畢業(yè)后的擇業(yè)能力和競爭能力。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利用英語作為溝通工具,與外國的商務伙伴開展詢盤、報盤、訂購等商務活動。在這些商務活動中,學生只掌握商務活動相關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熟知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因此,講解國際貿易時,需要有意識地注重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強化大學生的法制觀念。
2.培養(yǎng)的學生既要展現家國情懷,又要做文化使者。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的經濟活動已經超越國界。資金、技術、服務和信息等在全球范圍內流動,把世界經濟聯系成一個有機整體。在這個背景下,中國致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和中國“走出去”戰(zhàn)略的引領下,中國企業(yè)需要大批商務英語復合人才。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必須引領學生在培養(yǎng)自我意識的同時,還要開闊視野。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培育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3.培養(yǎng)的學生既要有文化自信,又要樹立國際公民意識。
“商務英語”課程不僅涉及商務知識,還涉及許多文化背景,在介紹企業(yè)文化時,需要著重引導學生關注我國民族企業(yè)的企業(yè)文化,因為這些企業(yè)文化不僅囿于本企業(yè)的經營理念,還是我國幾千年商文化的傳承和積淀。了解這些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此同時,學生還需開闊視野,不能只關注本國的企業(yè)、本國的產品,要樹立國際公民意識,不僅需要傳播本國的文化,還需要在學習中吸取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及技術,為我所用。
三、課程思政融入“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的具體途徑
1.把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大綱的設計。
作為學科內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教學大綱需要明確規(guī)定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等。教學大綱作為授課教師開展教學提綱挈領的指導性教學資料,是授課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依據。因此,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環(huán)節(jié)融入思政教學內容可以幫助授課教師制訂具體的思政教學方案。
2.把課程思政融入教案的設計。
在“商務英語”課程中,授課教師需要執(zhí)行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安排好教學步驟,這體現很強的計劃性。教案中需要具體規(guī)定需要傳授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的基本技能﹑發(fā)展的能力及需要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吧虅沼⒄Z”課程涉及很多英文原版的閱讀材料,這些資料必須經過嚴格遴選后才能轉發(fā)給學生。播放原版英語視頻,授課教師需要對內容逐字逐句地進行嚴格審查。比如,筆者在準備授課內容時,選取了一家馬來西亞知名公司的公司宣傳片,在對內容進行審查時,竟然發(fā)現其鏡頭里出現的中國地圖中并不包含臺灣地區(qū)。雖然只是一秒閃過的內容,但筆者還是選擇放棄。
3.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
課堂教學是把思政內容融入教學的前沿陣地。課程思政不應該強行輸入給學生讓他們被動接受,而是需要授課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形式春風化雨般地影響學生。由于“商務英語”課程商務實踐性較強,授課教師一般除了傳統(tǒng)的教學之外,還會使用翻轉課堂、情景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這樣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吧虅沼⒄Z”課程不能單純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和語言知識,只側重單詞學習、語法學習、語篇學習,還需要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實踐能力。課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強化團隊合作意識,拓展思路,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在真實的活動中構建知識體系。專門用途英語的主要特點是應用性強,本課程中創(chuàng)新地加入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交際能力,以培養(yǎng)他們成為“英語+專業(yè)”的復合型涉外人才,使他們具有在各種商務環(huán)境下熟練運用英語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在學生進行自由討論、自由發(fā)言之前需要引導他們注意說話的分寸和尺度。像雨課堂之類的教學軟件允許學生在老師授課過程中在屏幕上發(fā)送彈幕,教師必須嚴格規(guī)定發(fā)言必須與本課程或討論的話題有關,否則會影響上課秩序。在為學生布置作業(yè)時,多布置開放性題目,培養(yǎng)學生查閱文獻資料、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思政教學融入得更深、更透,落到實處。
4.重視文化翻譯實踐教學。
商務英語作為國際商務活動的專用英語,對文本的翻譯需要恪守嚴密性、規(guī)范性、專業(yè)性、準確性等基本要求。翻譯不是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簡單轉換,而是涉及詞匯、句法、語法和語用等多層次、多維度的復雜體系,是譯者對文本的解碼與編碼過程。譯者不僅要注意文字、語義、修辭、文體等的轉換和表現,還要考慮源語和譯語之間文化的差異及譯者在翻譯中的立場等若干文化問題。“商務英語”課程會涉及國際貿易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很多環(huán)節(jié)都會使用到文化翻譯理論。國際貿易本身是融經濟活動、人文交流、跨國貿易等諸多因素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進行商務翻譯時,需要了解不同國家地區(qū)的歷史背景、政治體制、文化習俗、生活習慣、價值觀念、民族禁忌等各方面的知識。這要求在商務英語翻譯課程中有針對性地拓展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要想推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品,文案翻譯就需要譯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只使用淺顯的英語詞匯和語法進行平鋪式翻譯,就很難實現文化共融。因此,在本課程教學中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翻譯能力,通過大量練習讓學生掌握跨文化翻譯的基礎理論,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借助介紹產品推介中國文化。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還發(fā)現,一些學生在翻譯涉及少數民族的文本時,對少數民族名稱的讀音及翻譯不太熟練,會重點講述這部分內容并適當講述我國的民族政策,強調我們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fā)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
四、“商務英語”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示例——以“Company Presentation”一章為例
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商務英語”課程,但是教學內容側重點并不相同。筆者開設的“商務英語”課程旨在幫助學生融合所學的商務知識與英語語言能力,重點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口頭表達和書面翻譯的能力?!癈ompany Presentation”為筆者所授“商務英語”課程的第二章。通過本章學習,學生將了解在如何在商務活動塑造公司的良好形象、設置公司部門及介紹公司歷史、部門、業(yè)務的具體方法和技巧等。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在講述本章內容時,筆者運用多種手段把課程思政的內容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講解“公司名稱的翻譯”時,筆者講解英語專有名詞的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翻譯公司名稱常見的方法是音譯或意譯。有些品牌的名稱是音譯與意譯相結合,如Starbuck被翻譯成“星巴克”。一些國外品牌進入中國時,很重視名稱的翻譯,以吸引中國顧客。在舉例時,會為學生遴選一些典型的、具有文化內涵的翻譯案例。比如翻譯“BMW”時,會引導學生思考外國企業(yè)進入我國時需要尊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雖然“BMW”本身的含義為“巴伐利亞汽車制造廠”,但進入中國市場后被翻譯為“寶馬”,引自我國宋朝詞人辛棄疾所寫《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P&G本身是兩位品牌創(chuàng)始人姓氏的縮寫,但被翻成了既能體現其產品特點又能讓國人有親切感的“寶潔”。這種翻譯方式不僅反映了企業(yè)對我國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尊重,還增強了顧客對品牌的認同感和親近感。還有的公司名稱固有的翻譯可能不夠規(guī)范,但因為使用多年,已經約定俗成,需注意,不能隨意改動。公司名稱的翻譯還會涉及很多地名的翻譯,筆者會強調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是國家領土主權的象征,是日常生活的向導,也是社會交往的媒介。地名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翻譯時需謹慎。
講解公司logo的內涵時,筆者會選取一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但并未深入挖掘的公司標識。比如,筆者會展示耐克公司在不同時期的標識,讓他們猜測耐克logo的真實含義,并告訴他們這個標識并不代表“正確”,而是希臘神話中薩摩塔斯勝利女神身上靈動的翅膀,代表速度、動感和輕柔,也代表耐克體育用品后體現的速度和爆發(fā)力。耐克標志的演進歷史既是一個標志的歷史,又是一個品牌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通過這種方式正面引導學生事物是不斷變化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時調整,看問題的方式不能流于表面,更不能死板,要積極思考并主動探尋答案。
在講解展示技巧和公司介紹的方法時,筆者會專門留出一節(jié)課供學生進行展示。由學生選擇一家感興趣的公司,積極搜集相關資料,做PPT,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筆者會鼓勵學生主動報名或自己組隊進行teamwork。學生選取的公司既包含中國本土企業(yè),又有知名的跨國公司。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掌握課堂主動權,全面訓練他們搜集資料、制作PPT、公開場合展示、團隊合作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增強他們實際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在學生展示結束后,筆者會針對他們的表現一對一點評,不僅點評學生的英語能力,還點評他們在展示環(huán)節(jié)的綜合表現,引導學生關注商務活動中待人接物的禮儀,提高他們的個人綜合素養(yǎng)。
本章的課堂作業(yè)由三部分組成:1.到某家公司網站搜集一篇公司介紹。2.翻譯一篇公司介紹。3.閱讀課后兩篇延伸材料。延伸材料一般是與本章課程或當前熱點話題有關的英文資料,學生可以進行翻譯練習,也可以作為閱讀素材。課后延伸材料由教師提供,是經過認真挑選的。本章的一篇文章選自“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公眾號,著重講解知名品牌英文翻譯背后的文化內涵。另一篇文章選自“英語點津網”。該公眾號和網站均由“中國日報”運營,分享的文章既能保證知識的權威性,又能保證正確的政治方向。
五、結語
課程思政不能流于表面,需要授課教師深度思考把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大綱的指導思想之中,融入教學方案的制訂之中,落實到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只有所有大學授課教師共同努力,才能確保高校的正確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2(1).
[2]“一帶一路”企業(yè)文化充分交流互鑒[J].中外企業(yè)文化,2020(Z1).
[3]陳紅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智庫時代,2018(51).
[4]金瀏河,高哲.對“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辨[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7(18).
[5]郭曉燕.商務英語翻譯[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7.
[6]梅強.以點引線以線帶面——高校兩類全覆蓋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8(9).
[7]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
[8]安秀梅.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功能研究[J].教育文化,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