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彩霞
[摘 要]技能大賽是對職業(yè)院校教育教學成果的一種檢驗,很多學校重視對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學生心理問題對大賽成績的影響,技能大賽不僅是一場技能比拼,更是學生心理素質的考驗。本文從參加大賽的不良心理表現、出現不良心理的原因及不良心理的克服方法等進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提高參賽成績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技能競賽;心理素質
根據多年來帶領學生參加中職學校學生技能大賽的經驗來看,競賽不僅是一場技能比拼,更是學生心理素質的考驗。有的學生在平時訓練考核中成績優(yōu)異,但在比賽中卻發(fā)揮失常,究其原因就是忽略了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導致學生在競爭激烈的比賽氛圍中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甚至手忙腳亂,思維錯亂,大腦一片空白等不良心理現象,使學生的正常水平得不到發(fā)揮,影響了參賽成績。
一、賽前不良心理的表現
1.過度緊張
緊張是一種壓力反應,有些壓力反應可能是有益的、積極的,有些壓力可能是不恰當的或消極的。適度的緊張能使選手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反應的速度,從而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在比賽中,適度的緊張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避免因注意力不足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錯誤。過度緊張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導致思維變得遲緩,從而降低學習和工作效率。這種情況常出現在新手和關鍵性的重大比賽中,過度緊張也可在比賽初期或遇到突發(fā)的狀況時出現。如在參加企業(yè)網搭建比賽時,學生在掐網線制作水晶頭的時候,突然發(fā)現網線鉗子出現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制作水晶頭這項操作是決定后續(xù)比賽能否繼續(xù)進行的關鍵,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學生緊張得坐立不安,本可以解決的問題此時束手無策,結果影響了整個比賽。
2.過度冷漠心理
選手在面對競賽或在重要場合時,會出現情緒低落的狀態(tài),身體軟弱沒有力氣,心理過程與思維能力都表現得很緩慢。精神不振,情緒低落,缺乏自信心,心情不佳,感知和注意力減弱,甚至不想參加比賽或考試。從心理原因來看,往往是考生對考試沒有信心,想很多不利的因素,或把結果想得太壞,沒有解決方案,缺乏頑強的意志。
3.盲目自信與不自信心理
盲目自信的學生表面看起來會很興奮,但有時又表現得很冷靜,他們內心會很空虛。由于他們對自己的能力估計得過高,不愿冷靜思考,并低估競賽的難度。當遇到困難時,其情緒就會低落到極點,不知所措,不利于學生能力水平的正常發(fā)揮。而不自信的心理狀態(tài)會使學生在面對困難時缺乏信心,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嚴重受到影響,使失敗感和內疚感油然而生,過分不自信就會變成過度的焦慮以及緊張的情緒,會出現心神不寧,手忙腳亂的現象,會造成應有的水平不能正常發(fā)揮出來,導致比賽成績不理想。
二、出現不良心理的原因
1.因學生的個性決定
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方法和處理態(tài)度都不相同,它決定著一個人的處事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有些學生外向,情緒不穩(wěn)定,有時候表現很興奮;有些學生內向,沉默;有些學生思維活躍,適應性強;有些學生平靜,處事表現冷靜;有的學生脾氣不好,愛和其他學生鬧矛盾等,不同的性格特征決定了學生在面對比賽時的不同狀態(tài)。
2.與比賽經驗的積累有關
有些學生在初次參加比賽時,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緊張、焦慮現象,但是,隨著參加比賽次數的增多,也會逐步積累一些比賽經驗,使他們在比賽中了解自己的狀態(tài),并進行自我調整。在相同的條件下,相對于缺少比賽經驗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發(fā)揮出原有的水平,取得較好的成績。
3.受比賽期望值影響
有些學生對比賽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們把比賽成績看得過重,總是想拔得頭籌。因此,他們總是擔心無法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造成心理壓力過大,產生了心理焦慮,影響了正常水平的發(fā)揮。在比賽中遇到突發(fā)的問題和困難時,使其對目標能否實現產生懷疑甚至憂慮,甚至想要放棄后面的比賽,這種情況更多出現在成績較好的學生身上。
4.與平時缺乏心理訓練有關
在平時訓練時,教師往往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上,而忽視了學生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學生對賽場環(huán)境、比賽的緊張心理、比賽規(guī)模等都沒有深刻的認識和感受,都可能加深賽前學生心理因素朝不良的方向發(fā)展,最終影響學生訓練水平的正常發(fā)揮。
三、不良心理的克服
在賽場上平時訓練水平不能正常地發(fā)揮出來,這對于參賽選手和指導教師來說是最不情愿看到的結果。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最重要的是在平時技能訓練和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計劃有目的地通過掌握專業(yè)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與自我調節(jié),來克服和緩解賽前的不良心理,保證正常水平的發(fā)揮。
1.深呼吸調節(jié)法
當情緒緊張時,呼吸快而淺,由于呼吸過于急促,身體會吸入過多氧氣并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問題在于二氧化碳呼出過多,會使血流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時間一長,中樞神經便會迅速做出抑制的保護性反應。在比賽前,可以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或者去衛(wèi)生間的時候,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頻率的方法,大腦中拋開關于比賽的一切,注意力集中在每一次吸氣和呼氣中來消除緊張。通過深呼吸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的情緒平穩(wěn),狀態(tài)逐漸放松下來,這是學生在考試或比賽前處理情緒波動最簡單、最為有效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
2.模擬訓練法
模擬訓練是指在比賽訓練的后期,模擬競賽的真實場景,完全按照大賽的標準和要求,設置比賽科目、場地、裁判、競賽流程等內容來訓練學生。在模擬真實的大賽過程中,讓學生積累經驗,提高自我調節(jié)能力,以適應緊張激烈的比賽進程,提高學生獲勝的信心,緩解比賽前的緊張情緒,穩(wěn)定學生的心理,作為贏得比賽的必要條件。將日常訓練與模擬競賽緊密結合起來,采取經常變換訓練場地或與兄弟學校聯合的形式,讓不同的教師擔任裁判的方式,讓學生適應不同的比賽環(huán)境,適應不同的監(jiān)考教師。邀請校領導與同學到現場觀摩比賽,以此達到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的目的。讓不同的賽場環(huán)境、不同的裁判等不再成為影響學生心理素質的原因。訓練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設置各種障礙,有意鍛煉學生在出現各種意外情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學生能集中注意力,即使遇到問題也能平靜地處理,這樣在真實的賽場中會避免失誤的發(fā)生。
3.以情感人法
參賽學生由于訓練時間長、壓力大,造成身心俱疲,情緒很容易波動。對于指導教師來說,從指導學生參加市、省級比賽開始,就已經和學生摸爬滾打在一起,對學生的性格、行為方式等都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的朋友,看待問題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多去理解、關心學生。雖然教師在最后的訓練階段很著急,但不能表現出來,在最后訓練瓶頸期時,成績的提高不明顯,甚至還會下降,這時教師要適當降低訓練的頻率與要求,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自我調整。在訓練方法上,要和學生多溝通,尋求更有效、更適合的方法,要給每個學生設置適合的訓練目標,不能要求每個同學都能達到規(guī)定標準,可以采用分層次的方法,使不同層次、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自信心。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要多鼓勵、肯定學生,讓他覺得自己能行,即使遇到困難也有信心解決,這對學生在比賽中能否正常發(fā)揮起到關鍵性作用。
4.專業(yè)心理訓練
在日常的教學中,聘請專業(yè)的心理教師,通過談話、問題測試、游戲等活動來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分析原因對癥下藥,采取相應的方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時間,開設專門的心理訓練課程,使學生掌握專業(yè)的心理知識,學會自我調節(jié)。通過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自我暗示,采取自己內心自言自語的方式鼓勵自己,抵抗消極情緒,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在比賽中控制不良心理,消除過度壓力,集中注意力并進入比賽的最佳狀態(tài)。
心理素質的訓練至關重要,是一個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心理素質的訓練使選手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在比賽中能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挑戰(zhàn)困難,發(fā)揮出正常的水平,使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莫燕平,鮑麗娜.以實踐技能大賽為平臺的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以財經類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為例[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4,(11).
[2]楊國愉,王江瀾,馮正直.心理素質訓練對軍人心理健康和個性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10).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