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雪華
摘要:一直以來,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紅色文化資源在圖書出版中有著突出的資源優(yōu)勢和重要地位,聯(lián)系十分緊密。實現(xiàn)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圖書出版的整合,對更好發(fā)揮出版效能、傳承與傳播紅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圖書出版的整合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多視角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二是深入挖掘革命歷史,“活用”紅色文化資源;三是建立地方紅色文化的作者資源庫;四是靈活運用融媒體技術,延長紅色圖書產業(yè)鏈。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 革命文物 保護利用 圖書出版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可分為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兩大類,物質資源包括革命遺址遺跡、名人故居、紀念場所、遺存的物品、歷史文獻等有形資源,精神資源則包括革命精神、道德傳統(tǒng)、意志觀念等無形資源。而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就是誕生在某一特定區(qū)域或與之息息相關的紅色文化資源。
一直以來,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2018年印發(fā)的首個專門針對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強調挖掘革命文物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的重要性;2021年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qū)振興發(fā)展的意見》,鼓勵圍繞革命歷史創(chuàng)作文藝作品,將紅色資源作為生動教材。全國各地紛紛出臺關于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加強紅色文化建設的意見條例,為利用和發(fā)揚好紅色文化資源提供保障和指引。為此,紅色圖書的出版日益成為主題出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紅色圖書出版中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資源,推進黨史軍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深入進行,成為出版單位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
紅色文化資源與圖書出版的邏輯關聯(lián)
紅色文化資源在圖書出版中有著突出的資源優(yōu)勢和重要地位,聯(lián)系十分緊密。對紅色文化資源而言,圖書出版為當下紅色資源的活化利用提供了發(fā)展契機;對圖書出版而言,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與開發(fā),將為其帶來經濟、政治、文化上的收益和影響作用,增強傳統(tǒng)出版行業(yè)的輻射力。二者需要相互融合,實現(xiàn)循環(huán)互動發(fā)展。
紅色文化資源為出版提供豐富的內容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價值,其中文化價值最為突出,鑒于紅色文化資源的特殊性,其整合利用大多需要實現(xiàn)向文化產業(yè)的轉化發(fā)展,因此紅色文化資源所具有或產生的政治價值、經濟價值都是文化層面發(fā)揮作用的帶動效應。圖書出版是文化傳播的過程和有效方式,紅色文化資源在提供內容、文化宣傳與鞏固意識形態(tài)主體地位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容忽視的價值與影響作用。
內容是出版的靈魂與核心,紅色文化資源為圖書出版提供了豐富的內容素材,是獨具特色的出版資源。紅色文化的歷史演進過程,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等歷史時期密切相關。這些在革命建設歷史中形成的實物遺存、傳承不息的精神形態(tài)以及不斷發(fā)展、加工再現(xiàn)的文化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圖書出版的新視域。
同時,二者有著共同的文化導向與價值追求。圖書出版業(yè),特別是主題出版,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肩負著宣傳弘揚主流價值觀、堅守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等多項重要使命。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中蘊含著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等的文化精髓,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文化表達,在紅色文化的社會價值中,政治、教育功能是最為突出的,這與我國圖書出版的價值追求、使命責任是緊密關聯(lián)的。
出版多元發(fā)展有利于活化紅色文化資源。出版是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從紙質圖書到電子閱讀,從本土出版到中華文化“走出去”,出版界正發(fā)揮其巨大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出版與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合,一方面,有利于加大各類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力度,豐富紅色文化的內涵,發(fā)展衍生出更具時代特色、更多樣化的紅色文化資源,為紅色文化廣泛傳播乃至海外傳播提供新內容、新載體,實現(xiàn)紅色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另一方面,出版為紅色文化資源傳播提供豐富多樣的呈現(xiàn)形式與傳播路徑,通過系統(tǒng)全面的學術研究、通俗易懂的歷史故事梳理、融媒體技術的加入等多種形式,展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的豐富內涵和獨特價值,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時代下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活化與利用,煥發(fā)出更強的生命力與時代魅力,也是對其最好的保護。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廣東的現(xiàn)狀
紅色文化是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與某一地域有著緊密的歷史關聯(lián)。不同區(qū)域由于其自身地理、歷史條件的特殊性,紅色資源本身及文化內涵也具有差異性,這些都是重要的潛在出版資源。然而,受地域資源稀缺性與局限性間的矛盾影響,在出版中開發(fā)和利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面臨一定機遇和挑戰(zhàn)。
廣東紅色文化中的潛在出版資源。廣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也是國內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最早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省份之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廣東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留下了光輝歷史和偉大功績,以及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和寶貴精神,這些都是廣東地區(qū)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值得出版界深入挖掘。出版界有責任將其挖掘透、傳播好,更全面更廣泛更深入地呈現(xiàn)廣東紅色文化。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廣東紅色文化資源,從中探尋潛在出版資源,以期為后續(xù)選題策劃提供新視角和內容。
根據是否具備有形性、物質性的特征,可對廣東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劃分。物質文化資源中,紅色遺址、革命歷史事件遺址屬于遺址遺跡類,名人故居、人文活動發(fā)生地、紀念館等屬于建筑與設施類,原始文獻、先輩遺物等具有革命意義的物品屬于實物遺存類,這些物質文化資源的背后都有其紅色故事;而非物質文化資源中,均屬于人文活動類,包括革命家及其事跡、組織機構及其活動、先進報刊及文章、愛國革命精神等。
出版中開發(fā)利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機遇與挑戰(zhàn)。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地方政府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力度,例如,2019年出臺的《廣東省紅色革命資源保護利用三年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包含革命遺址大普查、革命文化的發(fā)掘研究、革命遺址的修繕保護、強化社會教育功能等多項重點任務,推進紅色革命文化資源的整體保護利用和傳承弘揚走在全國前列;廣州市編制了《廣州市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25年)》,提出兩個階段的發(fā)展目標,要構建“一核六篇四廊”紅色文化發(fā)展格局,著力打造廣州紅色文化品牌;等等。這些規(guī)劃的出臺推進,為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發(fā)展帶來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為紅色圖書出版帶來良好的發(fā)展契機。
就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自身的特征屬性而言,作為地域資源的一部分,其兼具稀缺性與局限性。一方面,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是特定區(qū)域所特有的革命遺址、歷史和精神等,這種獨特的稀缺資源,是當地紅色文化開發(fā)中的寶貴財富,為地方出版社帶來一定的地域資源優(yōu)勢;另一方面,這種地域文化又有一定局限性,一些偏遠地區(qū)、鮮為人知的紅色文化資源,研究基礎薄弱、史料不易獲取、開發(fā)難度大、經濟收益不明顯,如通過整理出版史料等進行挖掘開發(fā)后,也會面臨傳播難度大、難以引起非本地人的共鳴等困難,這些都是出版開發(fā)中的內在風險。
此外,當前紅色圖書出版與傳播過程中,存在著內容空殼化、內容脫離歷史與實際、重復或跟風出版、特色不明顯、過度重視經濟價值而忽視紅色文化精髓、說教式的表述形式等問題。這些困難并不代表資源開發(fā)的失敗,在紅色資源的挖掘與開發(fā)、宣傳營銷方面,均可以采取針對性策略以規(guī)避障礙,在利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同時,改善和提升人民對于紅色文化的認同度,實現(xiàn)“雙贏”的目標。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圖書出版的整合路徑探析
實現(xiàn)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圖書出版的整合,對更好發(fā)揮出版效能、傳承與傳播紅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在前期選題策劃階段、出版運營階段和后期營銷推廣階段,充分融入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從多視角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革命歷史、建立地方紅色文化的作者資源庫和延長紅色圖書產業(yè)鏈等方面,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出版優(yōu)勢、傳播效應和經濟效益。
一是多視角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種類多、涉及地域廣、歷史跨度長,在選題策劃過程中,要拓寬視野,多層次、多視角地對資源進行整合開發(fā)。從資源視角上看,根據分類和資源屬性不同,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視角、開發(fā)方式也不同,要厘清分類、明確內涵,以優(yōu)質的選材和內容視角實現(xiàn)紅色文化出版。廣東人民出版社在建黨百年之際陸續(xù)推出的《紅色廣東叢書》(近80種),從總論篇、人物篇、事件篇、地區(qū)篇、教育篇五大板塊,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梳理廣東紅色革命文化的歷史資源??傉撈獔D書,主要綜述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的革命斗爭歷史概況;人物篇圖書主要謳歌廣東紅色人物;事件篇圖書主要論述黨領導廣東人民開展革命斗爭的歷史事件;地區(qū)篇圖書從地市和歷史專題角度梳理廣東地域紅色文化;教育篇圖書著力打造面向青少年及黨員的紅色主題教材。這套叢書在前期調研和策劃時,首先是從資源本身出發(fā)進行考量,內容的組織挖掘是基于現(xiàn)有的廣東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這類資源包括有形的革命遺址及相關革命人物、歷史事件,在對資源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利用的同時,展示紅色精神的恒久魅力,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從讀者視角上看,根據不同的讀者對象,定位書目的內容和呈現(xiàn)形式。在這套種類繁多、體系龐大的《紅色廣東叢書》中,有歷史研究、紀實文學、人物傳記、少兒讀物等體裁,在內容表述上既確保了內容的客觀性、權威性,又注重可讀性,減少歸納分析性內容,增加敘事內容,多講故事,同時輔以珍貴的歷史照片或原創(chuàng)手繪插圖,做到圖文并茂。其中《中共廣東歷史簡明讀本(增訂本)》,將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相結合,全面描繪廣東百年黨史的基本輪廓,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中共廣東歷史百年大事記》以大事記的創(chuàng)新形式,記述1921年至今中國共產黨廣東地方組織的主要活動,為地方黨史研究提供權威性強的寶貴史料。
二是深入挖掘革命歷史,“活用”紅色文化資源。革命傳統(tǒng)資源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地方革命歷史是當地獨有的紅色文化資源,在出版整合過程中,要注重統(tǒng)一歷史和現(xiàn)實,把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將革命歷史與當代紅色文化、時代價值相融合。革命遺址是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以特定的遺址遺跡和建筑設施為載體,承載著特定歷史事件、人物和革命精神,往往能更好地引起人們共鳴,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廣東有著豐富的革命遺址和紅色歷史,在出版整合過程中,可從“點—線—面”模式進行考慮。首先,特定的革命遺址值得深入挖掘梳理,如歷時數年出版的《廣東省革命遺址通覽》(系列叢書),涉及韶關、汕尾、清遠等21個地市,充分利用革命遺址普查成果,宣傳新發(fā)現(xiàn)的革命遺址,讓更多的人了解革命遺址的價值和保護的重要性;而根據最新的革命遺址普查結果,2021年整理推出的《初心粵跡——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精覽》,為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一些幫助。其次,將特定的革命遺址串聯(lián)成線,這類革命遺址或相互鄰近或契合同一主題,如《廣東紅色之旅》《廣州紅色地圖》《陽江紅色地圖》《深圳紅色地圖》等,以紅色旅游視角將相關革命遺址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也與紅色旅游中的“點—軸”線性發(fā)展模式相契合。最后,以大片區(qū)的形式呈現(xiàn)地方革命歷史,像近兩年出版的《全國革命老區(qū)縣發(fā)展史叢書·廣東卷》(共120多種),具有資政、育人、存史的社會功能,有著重要的時代和歷史價值,是弘揚老區(qū)精神、傳承紅色記憶的豐厚載體,也是一項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四個自信”的宏大文化工程,叢書目前成為一種文化品牌。
三是建立地方紅色文化的作者資源庫。地方紅色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性,在圖書出版過程中,很容易會遇到缺乏相關領域的作者、專家的情況,因此需要建立起地方紅色文化的作者資源庫。一方面,與地方權威部門、科研機構達成戰(zhàn)略合作,依托一流的專家和地方學者,打造權威精品,不片面追求數量。例如,與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合作的《廣東改革開放發(fā)展史(1978—2018)》《廣東改革開放決策者訪談錄》等,以及各地市黨史研究部門推出的地方黨史、革命老區(qū)史、紅色故事等,往往稿件質量較高,且能在史料的掌握運用、論述準確性、評價客觀性等方面有較好保障。另一方面,除了深耕權威的地方研究部門和學者,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溝通外,也要關注有潛力的青年學者和社會作者,挖掘新視角、新形式的優(yōu)質選題。
四是靈活運用融媒體技術,延長紅色圖書產業(yè)鏈。要實現(xiàn)良好的出版效果,增強地方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可在圖書出版全流程中靈活運用各項融媒體技術,通過公益性或付費服務延長產業(yè)鏈,增加圖書附加值與影響力,實現(xiàn)文化內涵與出版經濟相結合。在《紅色廣東叢書》的廣東紅色黨課教材十講中,以“紙質教材書+PPT課件”的創(chuàng)新形式融合出版,內容形式圖文并茂,并輔以豐富多彩的音視頻、圖片資源,使黨課學習教育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還有2021年5月上線的“百年黨史·青年說”音頻傳播展示項目,由廣州市文明辦、廣州市社科聯(lián)、廣東人民出版社、暨南大學等單位聯(lián)合推出。該項目一方面通過有聲作品的傳播,把黨領導廣東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和偉大功績研究深、挖掘透、展示好,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學習廣東光榮革命傳統(tǒng)和寶貴精神財富結合起來,讓廣大人民群眾在緬懷英烈、銘記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強大力量。同時,通過青年人喜愛的網絡傳播方式,抓住青年自帶的流量,吸引他們聽黨史故事,甚至引導鼓勵青年“說”黨史故事,把學習黨史與培育時代新人相結合,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
音頻作品創(chuàng)作素材均來自廣東人民出版社近年出版的紅色圖書,包括《紅色廣東南粵英烈傳》《中共名人在廣東》《老一輩革命家的廣東印跡》《廣東紅色之旅》《紅色書簡》《紅色歌謠》等,按照點面結合、時空結合、雅俗結合的原則,分為人物篇、事件篇、地區(qū)篇、檔案篇四大專題,共一百多個故事?!扒嗄暾f”項目更采用普粵雙語的創(chuàng)新形式,以“同聲同氣”的粵語在傳播紅色文化的同時增強大灣區(qū)嶺南文化影響力,提高與港澳青年的交流實效。
作者系廣東人民出版社時政讀物出版中心主任、副編審
參考文獻
[1] 李康平. 論中國三大紅色資源聯(lián)合開發(fā)的政治文化價值[J].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04(5): 112-114.
[2] 劉建平, 劉向陽. 區(qū)域紅色文化遺產資源整合開發(fā)探析[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5):73-76.
[3] 黃光文, 朱龍鳳. 紅色旅游資源開發(fā)中的紅色文化傳承[J].求實, 2008(06):92-95.
[4] 洪芳, 王政, 褚凰羽. 紅色文化傳播中的受眾研究[J]. 新聞界, 2011(2):19-21.
[5] 張?zhí)┏牵?劉浩林. 紅色資源的時代價值論析[J]. 求實, 2011(5):90-92.
[6] 劉琨. 紅色文化的經濟價值和品牌效益研究[J]. 人民論壇,? 2012(5):78-79.
[7] 李文剛. 淺談紅色文化在圖書出版中育人功能的實現(xiàn)[J]. 出版廣角, 2015(8):38-39.
[8] 莫群. 廣東紅色文化的全媒體傳播研究[J]. 傳播力研究, 2018,2(21):23.
[9] 萬蓮花. 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江西圖書出版高質量發(fā)展的探討[J]. 老區(qū)建設, 2019(18):65-70.
[10] 孫瑋. 從紅色學術海外傳播看主題出版“走出去”——以《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為例[J]. 出版參考, 2020(1):13-14.
[11] 謝微. 如何做好地方紅色文化出版工作[J]. 傳媒論壇, 2020,3(6):79-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