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鳳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湖南長沙 410007
婦產科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疾病類型較多,涉及內容豐富,但是枯燥、難理解,導致其護理教學難度加大。護理教學是鞏固知識、提高護理技能的有效手段[1]。對于婦產科護士而言,參加護理培訓有助于提高其專業(yè)知識與護理技能,對提升個人專業(y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傳統(tǒng)教學法較為刻板,課堂氛圍枯燥,難以激發(fā)護士的學習興趣,導致其教學效果下降,護士滿意度不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婦產科護理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以提高護理教學質量,提升護士的學習效果。鑒于此,該研究為了進一步分析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就該院婦產科2018年與2019年兩批護士的護理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并對比傳統(tǒng)教學法與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出該院婦產科2019年1—12月的35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21~38歲,平均(29.6±3.5)歲;工齡1~3年,平均(1.4±0.3)年;職稱中,主管護師5名,護師8名,護士22名;學歷中,中專4名,大專21名,本科10名。另選出該院婦產科2018年1—12月的35名護士作為對照研究對象,設為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1~39歲,平均(29.5±3.7)歲;工齡1~3年,平均(1.3±0.4)年;職稱中,主管護師5名,護師9名,護士21名;學歷中,中專4名,大專20名,本科11名。對比兩組護士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運用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進行護理教學。內容包括:①課程準備:根據婦產科的護理教學大綱制定教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教學與技術操作培訓兩方面;②教學工具:介紹常用的互聯網工具,包括網絡圖書館、中國知網、萬方、百度學術等;開放一個微信公眾號,將教學內容推送至微信群中,以供護士隨時查看;③護士分組:將35名護士分為7個小組,每組5名,組中選定一人為組長,負責協(xié)調安排組內的學習;④課堂教學:教師課堂精講30 min,課后通過微信公眾號與學生進行交流與輔導,及時傳送預習任務與相關資料;護士運用教學工具自主學習,并通過微信平臺進行組內交流、學習,以實現資源共享、互幫互助。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并對教學成果以小組的方式展開進行測試,小組成員帶著問題進行討論,待問題全部解決后進行逐一匯報。之后由教師總結主要教學內容,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并加以解釋。
對照組:運用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護理教學。根據婦產科制定的護理教學方案定期對護士進行小講課與護理查房,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分步驟進行教學,同時根據科室具體情況更新護理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由帶教老師向護士介紹教學內容的難點與重點,護士聆聽并做筆記,課后自行消化。
教學課程結束后對比兩組護士的考試成績、學習效果、崗位勝任能力以及教學滿意度。①考試成績:包括理論知識考試成績與技術操作考試成績,組織護士統(tǒng)一進行考核,滿分100分,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占60分,操作技術考試成績占40分,得分越高說明考試成績越好。②學習效果:包括學習興趣、理解能力、學習內容掌握度評分,由護士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測評,各項滿分10分,得分越高提示學習效果越好。③崗位勝任能力:包括理論、技能、管理、教學等,總分100分,70分以上視為合格,得分越高提示崗位勝任能力越強。④教學滿意度:從加深對知識理解記憶、激發(fā)學習興趣、擴展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個人成就感、師生互動氣氛熱烈5個項目進行評價,各項目評分為1~3分,總分5~15分,>12分視為滿意,8~12分視為一般,<8分視為不滿意,教學滿意度=(滿意人數+一般人數)/總人數×100.0%。
觀察組護士的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的考試成績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士的考試成績對比[(±s),分]
組別理論知識技術操作 總成績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值P值57.9±2.1 51.0±3.5 10.001<0.05 38.1±1.3 30.6±2.1 17.965<0.05 94.6±3.0 81.7±2.6 19.224<0.05
觀察組護士的學習效果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的學習效果對比[(±s),分]
表2 兩組護士的學習效果對比[(±s),分]
組別學習興趣理解能力 學習內容掌握度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值P值9.6±0.7 6.7±1.3 11.620<0.05 9.0±0.2 6.9±1.6 7.705<0.05 8.8±1.0 7.1±1.3 6.132<0.05
觀察組護士護理教學后的崗位勝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的崗位勝任能力對比[(±s),分]
表3 兩組護士的崗位勝任能力對比[(±s),分]
組別護理教學前護理教學后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值P值72.1±4.7 72.4±4.9 0.261>0.05 91.0±2.2 80.4±3.6 14.864<0.05
觀察組護士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士的教學滿意度對比
護士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術水平是保證臨床護理質量的基本前提。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護士的學習興趣,對提高護理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婦產科護理教學的傳統(tǒng)教學法是一種“傳-幫-帶”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一般以教學大綱為主,以疾病為中心,側重于對常見疾病知識的理論教學,而忽視對了護士參與臨床實踐的重要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護士一般是跟隨帶教老師進行看、學、做,很難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對護士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也具有明顯的限制,因此導致護理教學效果欠佳[3-4]。
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是近幾年新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護理教學方法,強調團隊的重要性,能夠實現組內護士的共同合作、相互學習、交流分享,不僅增強了護士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也培養(yǎng)了護士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能夠使教學課程中的問題得到快速、有效的解決,提高了護士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能顯著提升教學效果,提高護士的專業(yè)水平[5-6]。陳和木等[7]探討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BL)在康復專業(y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對比LBL教學法聯合PBL教學法與LBL教學法聯合TBL教學法的效果差異,結果表明,TBL組學生臨床病例分析功能評估、功能診斷及康復計劃制定以及問卷滿意度(學生在功能評估操作水平、康復治療技術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證實,TBL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功能評估操作水平、康復治療技術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方面較PBL教學法更具有優(yōu)勢。郭繪[8]的研究報道也表明,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護理管理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該研究對比傳統(tǒng)教學法(對照組)與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觀察組)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護士的考試成績、學習效果、護理教學后的崗位勝任能力評分以及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的護理教學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即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9-10]。
綜上所述,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護士的考試成績、學習效果、崗位勝任能力以及教學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