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嬌
先兆流產(Threatened Abortion)是指妊娠28周前,先出現少量的陰道流血,繼而出現陣發(fā)性下腹痛或腰痛,盆腔檢查宮口未開,胎膜完整,并無妊娠物排出,子宮大小與孕周相符合,若癥狀加重,可發(fā)展為難免流產。先兆流產現象比較常見,對母嬰安全存在較大威脅。那么,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先兆流產呢?又該怎樣處理呢?
1何為流產
流產是指妊娠于28周前終止,其中妊娠12周前自然終止者稱為“早期流產”,妊娠13~27周自然終止者稱為“晚期流產”?;诓煌貐^(qū)、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的數據統(tǒng)計顯示,自然流產發(fā)生率為15%~40%,其中75%發(fā)生于妊娠16周前,妊娠12周前約占62%。流產從開始發(fā)展到終結經歷一系列過程,根據不同階段可給予不同的診斷名稱,分別為先兆流產、難免流產、不全流產、完全流產與過期流產。
2先兆流產的原因
2.1 遺傳因素
大多數妊娠早期的自然流產是因為懷孕期間胚胎發(fā)育異常所致。針對尚未找到明確誘因的先兆流產,準媽媽們切勿盲目保胎,否則寶寶可能伴有出生缺陷,增加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2.2 內分泌因素
甲狀腺疾病、糖尿病、高催乳素血癥、多囊卵巢綜合征、黃體功能不全等,都可能引起先兆流產。
2.3 生殖器官畸形
例如,子宮畸形、宮頸機能不全、宮腔黏連等。如果是宮頸機能不全,建議在妊娠14周左右實施宮頸環(huán)扎術,預防流產。另外,建議女性不要過多人工流產,因為人工流產對子宮的傷害非常大,盡量避免。
2.4感染因素
部分孕婦在妊娠早期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等感染表現,且并未引起足夠重視,隨著病情加重可能造成先兆流產。
2.5 全身性疾病
孕婦伴有慢性腎病、高血壓、貧血、高熱、結核、心臟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能影響胚胎發(fā)育,增加先兆流產發(fā)生概率。飲酒、吸煙、攝入過多咖啡因等也是先兆流產的高危因素。
2.6 環(huán)境因素
物理因素如放射性物質、噪聲、高溫、微波等,化學因素如各類金屬物質(汞、鉛等),化學物質如苯、汽油、有機農藥等,均可能導致先兆流產。
2.7 免疫因素
科學研究發(fā)現,免疫因素與先兆流產有一定的關系,如抗原系統(tǒng)異常、血型抗原不相容、抗體系統(tǒng)異常以及自身抗體水平異常等。
2.8 營養(yǎng)不良
孕婦若出現營養(yǎng)不良,極易引起嚴重的妊娠反應。例如,劇烈嘔吐導致孕婦處于極度營養(yǎng)缺乏狀態(tài),不僅對孕婦的身體素質產生影響,而且不利于胚胎發(fā)育,增加先兆流產的風險系數。
2.9 情緒不穩(wěn)定
女性在懷孕后一定要學會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這對母嬰健康非常重要。懷孕期間若因事致情緒不穩(wěn),或出現劇烈憤怒、悲傷,會直接影響大腦皮層活動功能,進而引起宮縮反應,引起先兆流產或胎死。
2.10 不正確的婦科檢查
孕婦一定要選擇權威、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構進行產檢。如果在婦科檢查中手法過于粗暴,或某些藥物、化學物質對胚胎發(fā)育產生影響,加上孕婦的體質較弱,都可能引起先兆流產。
3先兆流產的保胎治療
3.1 藥物治療
孕早期可選擇黃體酮保胎或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黃體酮可保證胚胎發(fā)育,維持妊娠,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降低子宮緊張度,有效保胎。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刺激黃體功能的作用。孕中晚期可選擇鎮(zhèn)靜藥、阻滯劑以減少精神刺激,抑制宮縮。另外,口服維生素E,在維持胚胎發(fā)育治療中也有積極作用。
3.2 中醫(yī)藥治療
對于腎虛的孕婦,考慮給予中藥治療,如阿膠、續(xù)斷、桑寄生、菟絲子等。
3.3 保胎
符合計劃生育的孕婦,若超聲檢查或HCG連續(xù)檢測提示胎兒存活,應給予保胎治療,但在保胎干預時需注意:(1)起居規(guī)律,不應過分休息,也不可過度勞累,堅持勞逸結合,盡量不做提重物、攀高履險等活動,慎房事;(2)合理飲食,要注意合理搭配膳食結構,選擇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肉類、蛋類與豆類等;(3)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澡,勤換內衣內褲,但不建議盆浴、游泳,沐浴時注意水溫、環(huán)境溫度,以免感冒;(4)部分先兆流產是因孕婦中樞神經興奮所致,因此,孕婦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情,不要大喜大悲;(5)孕12周左右,定期產前檢查,盡早篩查發(fā)現妊娠異常情況,但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以免刺激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