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4)
近年來,我國教育體制在不斷變革,尤其是在人才競爭日漸激烈的過程中,高校課程改革成為適應社會對崗位人才需求的必然途徑。各個高校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隨著創(chuàng)新型、實踐型人才戰(zhàn)略目標的提出,土木工程材料試驗作為土建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在該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培養(yǎng),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打造有特色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總體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加快教學改革步伐。
在我國關于土木工程學科教學中,多次強調相應的基礎學科教學都要以工程實際作為背景,將工程技術作為主線,以通過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來提高學生的工程素養(yǎng),使得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中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創(chuàng)新能力。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各個學科教學中,不僅要著力于對學生理論基礎的掌握,更要致力于對學生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土木工程材料試驗學科的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尤其要開展各種的試驗活動,使得學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到各種的試驗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因為試驗課程教學中,試驗活動的開展也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鞏固的過程,在課堂上的各種試驗活動開展,可以使學生在各類試驗參與時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從更深層次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
對任何的學科教學而言,課程教學目標都是教學內容、計劃的依據(jù),只有制定了明確的課程教學目標,才能夠在目標指引下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但就當下的土木工程材料試驗課程教學而言,部分教師并未結合教學大綱要求來制定清晰明確的課程教學目標,整個教學活動開展時無法在清晰的教學目標下實施,教學成效不明顯。針對當下該課程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清晰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方面:教師僅僅籠統(tǒng)地制定了課程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了解鋼材、水泥、混凝土等土建基本材料的性質,具備材料辨別和選擇的能力,可以在土建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解決關于土建材料方面的諸多問題,但教學目標不夠具體化,教師在課程教學開展時沒有細化目標的指導,教學成效無法達到預期。
土木工程材料試驗是一門理論和實踐高度結合的課程,在此課程中包含了關于土木工程材料試驗的基本理論、知識板塊、試驗技能方面的知識,因為土建工程市場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在此課程教學中,同樣要加強對土木工程中這些新材料、新技術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密切關注到市場變化,不斷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但當下的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術發(fā)展迅速,但很多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所選用的教材依舊是傳統(tǒng)教材,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沒有及時更新,課程理論和試驗教學內容的滯后性使得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材料生產、組成、性能、影響因素、技術要求、材料技術標準、質量控制和檢測標準等都沒有進一步延伸,課程教學質量較差。
2017年,石柱縣石家鄉(xiāng)引導全鄉(xiāng)有發(fā)展意愿的36個貧困戶成立了“夢里荷塘”鄉(xiāng)村旅游專業(yè)合作社,每戶向縣扶貧辦申請3萬元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基金,由縣扶貧辦統(tǒng)一注入資金108萬元,合作社按照“司法公正、資產抵押、有償借用”的原則,將政府提供的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引導基金借給龍頭企業(yè)石龍山莊,山莊則采取訂單收購、勞務用工、股金分紅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良好的課程教學方法可以提升教學水平,在土木工程材料試驗中更是如此,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質量。事實上,就當下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材料試驗教學而言,其在教學時一般都為課程總教學44學時(32理論學時+12試驗學時),這種學時教學模式下,更為強調的是理論教學,并未將試驗教學作為重點的工作,無法有效保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因為該課程總學時有限,再加上課程教學內容繁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最終將無法保障教學效果。一些教師在開展土木工程材料試驗教學時,無論針對的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以“填鴨式”教學作為基礎,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差,沒有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
她表示,中國是亨斯邁紡織染化全球市場的核心,隨著業(yè)務量的增加,公司將進一步整合研發(fā)資源,將資源配置向中國市場傾斜,為本地客戶研發(fā)出更多創(chuàng)新產品。
(1)家庭農業(yè)支持計劃。該計劃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對農業(yè)技術人員和農民進行免費培訓,免費提供病蟲害防治資料和提供低利率信貸政策三個方面。
在土木工程材料試驗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得整個的教學工作能夠適應當下“創(chuàng)新型、實踐型”人才培養(yǎng)的總體目標,各個高校在開展課程教學時,應結合相應的教學要求,制定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jù)市場上對土木型人才的需求,動態(tài)化調整其課程教學目標。從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的角度,確定土木工程材料試驗的課程教學目標應從學生認知能力、動作技能領域等角度出發(fā),詳細的教學內容見表1。
土木工程材料試驗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為提升教學質量,應在“創(chuàng)新型、實踐型”人才培養(yǎng)的前提下,不斷對理論和實驗教學內容加以優(yōu)化和調整,使得在課程教學時能夠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在理論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應包含常用材料的技術性質、生產技術、標準、檢測方法等方面的內容,教師在開展理論知識教學時,應積極將各種結構材料的性能、基本性質結合起來,簡化關于材料組成結構和制備方面的內容。此外,為了使得教學可以與當下的市場發(fā)展相一致,教師在課程上還可以穿插一些新材料、新工藝的介紹,引導學生的知識拓展。試驗教學應嚴格根據(jù)理論教學的進度,進行相應的試驗項目安排,始終將“材料基本性質與工程應用”“材料性能檢測與表征、質量控制與評價”“材料制備方法與性能改善”等作為試驗教學的重點,組織學生在各項試驗過程中對質量控制、檢測標準、設計規(guī)范等進行了解。
現(xiàn)階段的市場上,人們更為關注人才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在土木工程材料試驗課程教學時,為了使得教學目標、方法可以與當下的人才需求保持一致,各個高校在此項課程教學時,都應該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從教學目標、方法、內容等多個角度,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限制,提升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