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華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主動的發(fā)展”是我校多年來的辦學理念。“真愛潤澤心靈,自主點亮人生”是我校的良好學風。本文就是基于我校主動發(fā)展的校風、學風,開展課堂實踐探索的成果。
我們以“四步三疑”教學模式為切入點改變體育課堂現有面貌,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和學習的自覺性,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樹立“適應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理念
青少年擁有健康體魄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良好體現。為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fā)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了落實德智體美勞教育方針的具體要求。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在學?!爸鲃咏逃彼枷胍I下,靜下心來,通過課堂實踐不斷探索,構建了體育學科“四步三疑”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凸顯和貫穿了“一原則、一引線、四要素”。“一原則”是指課堂教學關系是伙伴學習關系的原則,使學習在沒有沉重心理壓力下成為主動學習過程?!耙灰€”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設疑”為引線,引導學生解疑,促使思與練巧妙結合,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技巧,實現多元教學目標的達成。“四要素”是指課堂教學流程中必須突出四個重要因素,即情境引發(fā)、合作探究、思維點撥和習得學法。情境引發(fā)是指精心設置問題;合作探究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化學習方式,互相啟發(fā),共同學習;思維點撥是指通過設疑,引導學生釋疑,學到要領,掌握動作規(guī)范,在鍛煉體能的同時,使思與練巧妙結合,收獲更多的學習體驗;習得學法則主要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邊學習邊思考,并總結方法與要領,在掌握方法與要領的基礎上做到學會和運用,形成體育技能,發(fā)展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實現體育課上學生的體育技能與思維能力以及意志品質的多元提升。這一模式的操作程序如下圖。
二、構建“四步三疑”教學模式
第一步:明目標,練隊形。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定向與準備階段,該階段師生要進行目標、心理、體能上的準備活動。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與學習重點相關的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實物情境、競能畫面情境、生活現象情境等,圍繞情境在引導學生討論的同時,明確整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明確整節(jié)課應學什么、學會什么,從而升華出學習的意愿與熱情。由此,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熱身練習,為下一階段學習作好準備。
第二步:溫舊知,學新知。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習與實踐階段,形式主要表現為:教師講解示范,明確動作要領;學生模仿動作,操作動作要領。師生互動,在講解、模仿操作時設疑討論。學生的思維活動往往伴隨著教師的講解、示范而出現,這個時候的神經組織處于范化階段,做動作吃力,不協調,控制能力差,并伴有多余的錯誤動作。因此,此時教師應抓住動作重點與難點設置疑問,讓學生了解動作結構、規(guī)格、要領和完成動作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等,讓學生在做中思,在思后動。
第三步:多交流,形技能。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領悟、總結、提升階段,屬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階段。這一階段教師要注意在指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動作練習的同時,讓學生邊練邊總結,找出規(guī)律,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首先,小組內部邊練習邊領悟動作要領,然后組與組之間交流總結經驗,師生互議,歸納提升。其次,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經歷探索新知、獲得新知的體驗過程。結合教材特點,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提出問題,應在粗略掌握動作的基礎上,提示動作的內在規(guī)律,加深對動作各部分之間內在聯系的理解,幫助學生消除多余的錯誤動作,逐步建立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讓學生在知行結合的過程中,學得主動,學得有趣,記得牢固。
第四步:重鞏固,愉身心。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通過鞏固要領,讓學生獲得愉悅身心的體驗階段。教師要在引導學生復習動作技術的同時,以多種形式組織學生鞏固學習要領,啟發(fā)學生敢于思考和提問,幫助學生按照教材的自然邏輯系列形成有條理的邏輯思路,做到有的放矢。此時的設疑引思方式應該是圍繞教材的重難點設問,以回顧、總結整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幫助學生鞏固動作定型,提高動作技能,讓學生在學會體育動作的同時,學會多角度思考,使動作與動腦、練習與提高有機結合。此外,教師還應以不同層次學生接受能力的強弱、技術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快慢為評價基礎,展開有針對性的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自身取得的進步,獲得身心愉快的體驗,幫助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增加思維和意識的體驗,更加喜歡體育課,使學生在體育課上手腦并舉,身體與思想互相促進。
三、“四步三疑”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一)激勵策略
教師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優(yōu)化課堂教學,從以下三個方面有效激勵學習。其一,選擇切入點,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是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的基礎。切入點的選擇源于準確地把握教材要求和對學生學習基礎的掌控。其二,理清知識點,這是有效教學依托的主線,是實現教學互動的載體。理清知識點要求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理清激發(fā)學生把握知識點的內在結構,了解和掌握知識的產生過程,幫助學生通過一定方法,找到學會知識的路徑。其三,激發(fā)興奮點,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會練習的手段。激發(fā)興奮點,需要教師營造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誘導學生質疑思考,善于運用發(fā)現法、點撥法、暗示法、示例法等先進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在尋找、分析和有意識的激發(fā)中得到充分挖掘與展示。
(二)目標導學策略
這一策略通過師生互動將教學目標公開化,讓師生彼此清楚“應學什么,學到何種程度”,并以目標為導向,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圍繞目標展開系列引導、點撥和探究活動,并以此激發(fā)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學中思、在思中學。通過個體學習、合作學習、交流互促學習,提升學生在目標引導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三)活化教法策略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出現一些新的教學方法, 如主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fā)誘導法、游戲化教學法等。教師通過這些教學方法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素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主題化、游戲化、情境化的創(chuàng)編和整合。例如:在前滾翻教學中,針對學生易錯動作,教師從生活實例出發(fā)有效地解決問題。其方法是通過貓抓老鼠游戲,讓扮演老鼠的學生通過躲到墊后深深低頭,團緊身體不被貓抓到的經歷,體會前滾翻動作的要領,使學生在游戲中學會學習。
四、“四步三疑”教學模式實施成效
(一)改善了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通過課堂實踐,我們所設計的“四步三疑”教學模式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面和參與度,并使學生的身體狀況有所改善。因此說此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利用激勵、引導、設疑、互動等教學手段,既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提高大腦興奮性、激發(fā)體育活動興趣、培養(yǎng)集體主義榮譽感,又使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快樂與成功。
(三)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
強化了教師在研究狀態(tài)下的工作,促使其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
今后,我們將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進一步實施科研引路、課題牽動的策略,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研究成果,繼續(xù)深入開展“四步三疑”教學模式新途徑的探索工作。
(責任編輯?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