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
摘 要:目前,大多數(shù)的家庭中父母、長輩對幼兒過于溺愛,導致多數(shù)幼兒逐漸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親情的行為,同時也缺乏向家人表達愛意的行為。幼兒園正是幼兒正確認知形成的重要時期,必須將幼兒親情教育工作重視起來,引導幼兒孝敬長輩。而繪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以簡練的話語、豐富的圖畫來加深幼兒的理解,促使幼兒懂得親情的重要性。基于此,重點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親情教育并展開深入、細致的分析,以求提高幼兒對親情的重視。
關鍵詞:繪本;幼兒;親情教育
繪本是幼兒園開展教學活動中常用到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幼兒關心、關愛、尊重等情感,教師可以借助繪本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幫助幼兒構建精神世界,加深其對親情的認知。因此,本文選擇以繪本為載體對幼兒開展親情教育,以實現(xiàn)幼兒情感的升華。
一、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親情教育所遵循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此原則能夠確保幼兒教師的引導地位以及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幼兒教學中,所有的教育活動都是將幼兒的發(fā)展需要作為依據(jù),通過多種形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幼兒的主體地位具體指的是幼兒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因此,在繪本親情教育中必須確保幼兒積極參與其中。
(二)統(tǒng)整性原則
統(tǒng)整性原則指的是內容的統(tǒng)整性以及目標的統(tǒng)整性。內容的統(tǒng)整性是指在活動期間,各部分相互統(tǒng)一、相互協(xié)調;目標的統(tǒng)整性是指蘊含親情方面的技能、知識與幼兒的情感體驗、價值觀屬于一個互相依存的主體,它們不具備分裂性,否則將無法體現(xiàn)親情教育的意義[1]。
(三)有序性原則
只有保障繪本親情教育能夠有次序地進行,才能夠實現(xiàn)循序漸進,對幼兒體驗的逐步深入進行保障,進而正確塑造幼兒的情感價值觀。
二、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親情教育的行動策略
(一)引導幼兒自主閱讀
為了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在利用繪本對幼兒展開親情教育時,首先必須引導幼兒對繪本展開自主閱讀。由于繪本主要由少量文字以及大量圖片構成,與幼兒的閱讀能力、認知水平相符,幼兒可以通過自主翻閱與解析繪本了解繪本內容。另外,教師需要鼓勵幼兒結合繪本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幼兒進行解答[2]。例如,在閱讀《小貝弟的大夢想》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為什么小貝弟想做什么他的爸爸都支持他呢”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給幼兒保留思考的時間,從而得出“因為無論小貝弟做什么,都是爸爸的驕傲,爸爸都是愛他的”的結論。
(二)師幼共同閱讀繪本
在幼兒對繪本初步進行自主閱讀以后,開展師幼共同閱讀活動。教師與幼兒的共同閱讀活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需要對幼兒展開引導,確保幼兒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繪本,體會其中滲透的親情教育。另一方面,教師同幼兒之間以繪本為載體展開交流,通過對話的方式確保教師與幼兒之間能夠展開思考、分析及討論。教師可以在與幼兒交流時創(chuàng)設一些引導性的問題,以此推動幼兒思考,使其將體會到的親情表達出來。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幼兒結合閱讀內容提出自身難以理解的問題,并對此做出解答,進一步加強繪本的親情教育應用成效。除此之外,教師引導幼兒展開互動及交流,從而為幼兒創(chuàng)建發(fā)散思維的平臺。
(三)運用繪本表演體會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繪本內容引導幼兒進行表演,從而使幼兒體會繪本所表達的情感。例如,在閱讀《袋鼠寶寶小羊羔》時,教師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表演情境:一名幼兒表演袋鼠媽媽,披上白色的紗巾;一名幼兒表演小羊羔,在地上蹦蹦跳跳。讓幼兒感受那種放下偽裝、享受親情的快樂,懂得親情中“無論你是什么樣子,我們都依然愛你”的情感,從而使其對親情有進一步的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發(fā)散思維、自主思考的空間,促使幼兒對繪本中隱藏的親情元素有所參悟,如此才能夠實現(xiàn)親情元素的真正放大,進而重新認識親情,這對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親情價值觀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教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親情教育。但是,幼兒由于自身年齡的限制,無法真正地對親情有所理解,只是一味地渴求長輩、家庭的關懷。繪本中蘊藏著眾多親情故事,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且震撼幼兒的心靈,使幼兒可以感悟到家人對自己的愛,同樣也會向家人表達愛,進而推動幼兒的健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雨潼.親情主題繪本的研究及創(chuàng)作[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
[2]穆亞榮.基于繪本閱讀視角下的幼兒親情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9(21):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