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都艾尼·買買提
(新疆博州人民醫(yī)院,新疆 博樂 833400)
新生兒窒息是現階段婦產科極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該病癥會對患兒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地威脅,因此,當新生兒出現窒息情況時,要及時對其采取有效、及時的搶救和治療干預。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對于該類病癥以及設置了一套完善的搶救計劃,可以大幅度提升新生兒窒息的搶救成功率,且治療后的并發(fā)癥與后遺癥發(fā)生率也得到了控制[1]。本次研究選取在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觀察,分析了新生兒窒息時合理、規(guī)范的臨床搶救措施以及治療干預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在新疆博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觀察,將輕度窒息的30例患兒分為對照組,將重度窒息的30例患兒分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兒中男18例,女12例。觀察組患兒中男16例,女14例。本次研究新生兒窒息程度全部采用Apgar評分進行評估,分數為4~7分表示為輕度窒息,分數為0~3分為重度窒息。納入標準:①孕婦妊娠期間出現了妊娠并發(fā)癥情況;②新生兒為早產或巨大兒;③妊娠期間胎兒在孕婦宮內有臍帶大姐、繞頸等情況;④孕婦出現了宮縮乏力或者宮內感染情況。排除標準:①足月兒;②孕婦產前檢查無異常;③妊娠期間孕婦健康狀況良好,沒有妊娠并發(fā)癥出現;④新生兒因為外部原因造成了腦損傷。
1.2 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新生兒均予以臨床搶救措施和治療計劃,具體包括:①新生兒呼吸道清理:在孕婦完成分娩以后,要第一時間對新生兒進行呼吸道清理工作,患兒保持右側臥位,將其肩部予以高抬,讓患兒的頸部呈現出仰起,隨后對患兒的口、鼻等器官出現的分泌物進行快速清理,以此確?;純耗軌蛘_M行呼吸。在這一操作過程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分泌物清理的時效,務必要在10 s之內完成,期間還要避免導管對新生兒產生影響,一旦導管刺激到了新生兒,可能會引發(fā)其出現呼吸暫停的情況[2];②糾正缺氧問題:在對患兒的呼吸道進行了有效清理以后,確定患兒能夠快速的自主呼吸,隨后便開展缺氧問題糾正操作,予以呼吸通道的建立。在此過程中,對患兒開展Apgar評分評測,當評分低于4分以下時,患兒沒有出現復蘇現象,則必須開展加壓給氧治療。在加壓給氧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氧氣通氣頻率要調整為30~40次/min。當發(fā)現患兒的心率每分鐘低于60次時,要及時開展人工通氣,并快速實施胸外按壓治療,幫助患兒的心率加速,確保其心率能夠達到每分鐘60次以上[3];③藥物治療干預:當發(fā)現患兒的窒息狀態(tài)為重度情況時,且通過上述兩種方法沒有顯著成效,應當開展藥物治療干預。然后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建立靜脈通道,并予以腎上腺素給藥,使用劑量控制在0.1~0.3 mL/kg,通過靜脈給藥的發(fā)放進行注射,在患兒的靜脈通道建立完成以前,要對患兒的氣管進行腎上腺素的注射。當發(fā)現患兒發(fā)生了血容量降低的情況,并發(fā)生休克癥狀時,要予以等滲晶體液開展擴容治療[4]。
1.3 觀察指標。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發(fā)生窒息的原因、復蘇情況、后遺癥發(fā)生情況,研究均采用Apgar評分量表進行評估,評分為8~10分表示完全復蘇,評分為4~8分表示基本復蘇,低于4分表示為未復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5.0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單位通過[n(%)]表示,計量單位采用(±s)表示,采取t檢驗方法,當P<0.05時,則表示兩組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復蘇率對比。觀察組患兒完全復蘇18例,占比60.00%,基本復蘇12例,占比40.00%,共復蘇30例,占比100.00%,對照組患兒完全復蘇26例,占比86.66%,基本復蘇4例,占比13.33%,共計復蘇30例,占比100.00%,兩組患兒總復蘇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兒完全復蘇率顯著高于觀察組患兒,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復蘇率對比[n(%)]
2.2 兩組患兒后遺癥發(fā)生情況對比。觀察組患兒后遺癥總發(fā)生5例,占比16.66%,對照組患兒沒有出現后遺癥情況,對照組患兒后遺癥發(fā)生率顯著優(yōu)于觀察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后遺癥發(fā)生情況對比[n(%)]
本次研究60例患兒因為羊水異常出現窒息的20例,占比33.33%,早產10例,占比16.66%,子癇前期8例,占比13.33%,胎兒畸形2例,占比6.66%,胎位異常3例,占比10.00%,雙胞胎1例,占比3.33%,胎膜早破3例,占比10.00%,產婦患有婦科疾病5例占比16.66%,臍帶原因8例,占比13.33%。
新生兒窒息是現階段婦產科中常見的一種新生兒病癥,具體是指新生兒在出生后1 min內發(fā)生了呼吸停止但心跳未停止的情況,發(fā)生這種情況的新生兒處于高度缺氧狀態(tài)。新生兒窒息有著極高的致死率,會嚴重威脅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對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原因研究和搶救、治療研究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新生兒發(fā)生窒息情況表示其狀態(tài)十分危急,必須要立刻進行搶救,臨床醫(yī)師如果發(fā)現新生兒出現了該情況,要第一時間對其開展搶救和治療[5]。如果新生兒窒息情況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和治療,后續(xù)會造成其腎臟功能以及心臟功能出現嚴重的損害。根據相關研究指出[6],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及時、有效地搶救和治療干預,能夠大幅度提高復蘇率,且患兒的后遺癥發(fā)生率低。在進行搶救的過程之中,優(yōu)先要將患兒的呼吸道予以全面、快速的清理,保證其呼吸道暢通,能夠進行呼吸,隨后要予以患兒給氧,確保患兒獲氧充足。當對患兒的呼吸道清理完畢并予以給氧操作后,患兒的呼吸情況沒有明顯好轉時,要及時予以給藥治療,選擇對其采用腎上腺素的注入,期間要注意防止腎上腺素的過量注射對患兒帶來影響,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使用腎上腺素。
本次研究收治的60例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觀察,分析了新生兒窒息時合理、規(guī)范的臨床搶救措施以及治療干預方法。結果顯示,兩組患兒復蘇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兒完全復蘇率顯著高于觀察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后遺癥總發(fā)生5例,占比16.66%,對照組患兒沒有出現后遺癥情況,對照組患兒后遺癥發(fā)生率顯著優(yōu)于觀察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導致新生兒發(fā)生窒息的主要原因包括羊水異常、子癇前期、產婦婦科病、臍帶原因、胎兒畸形、造成、雙胞胎以及胎位異常和胎膜早破。其中,羊水異常的影響最大,而羊水功能較多,其不僅能夠給胎兒提供活動范圍,還是維持胎兒體液平衡的重要物質,胎兒為分娩前,羊水還具有調節(jié)胎兒發(fā)育區(qū)域溫度的功效,在妊娠期間羊水對于胎兒也有著保護功效。羊水異常情況會導致胎兒發(fā)育受到影響,并且容易引發(fā)產婦分娩過程中的宮縮乏力癥狀,當羊水黏稠度過高時,新生兒的窒息率也會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窒息患兒予以及時有效地搶救和治療,能夠很好的提升其復蘇率,降低后遺癥發(fā)生率,當患兒情況嚴重時要予以適當藥物治療,但要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