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瑋琪 林百達
本報訊 ?近年來,“深度學習”的研究在中國興起。與淺層學習相比,“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具有整合學科知識,鍛煉高階思維,注重遷移運用等特點。
2020年,珠海市樂曉華名師工作室申報立項“深度學習教學改進”專項課題,開展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為了深化課堂改革,進一步推進名師工作室“深度學習”教改專項課題,近日,樂曉華名師工作室在金海岸中學舉辦教研培訓活動。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樂曉華及其工作室全體成員、金灣區(qū)全體語文教師,共97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分上下兩場。上午由名師工作室成員在學校錄播室向大家展示兩節(jié)基于“深度學習”的文言文教改實驗課,課后在學校會議室進行評課及教學研討。下午邀請肇慶學院教育發(fā)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曲中林進行專題講座。
名師工作室成員、珠海市體育運動學校教師陳志紅帶來第一節(jié)課——《馬說》。陳老師以問題導入,以探究千里馬和韓愈的“三鳴”為學習的主題,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她以全文十一個“不”為譯讀線索,設計了別出心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反復吟詠中激發(fā)學生思考感悟文章的深意,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三鳴”。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她精心設計了課堂練習,讓學生把課文重點句子的譯文還原成文言文。在熟悉課內重點文言字詞的基礎上,提高難度,讓學生對譯老師創(chuàng)作的白話文《雀說》。學生從文白對譯的過程中,鞏固了所學的文言字詞句,發(fā)展了逆向思維能力,鍛煉了高階思維。
這是一節(jié)打破傳統的文言文閱讀課,陳教師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分梯度設計練習,注重對語言文字實際運用,在運用文言文的過程中逐步引領學生提升思維能力。這是一節(jié)體現“深度學習”教改思想,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示范課。不僅讓學生收獲知識,也讓聽課的教師們大受啟發(fā)。
第二節(jié)是由名師工作室成員、金海岸中學教師譚蓉帶來的《小石譚記》。譚老師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多媒體平臺,帶領學生體驗小石潭的美,使學生全身心積極參與課堂探究活動中。她又從學生生活體驗切入,巧妙地整合歷史知識,向學生介紹作者坎坷的經歷,激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在探究過程中,譚老師精選句子,讓學生將句子譯文還原為文言文,同時引導學生探究句子間景與情的變化。學生通過譚教師的引領,在文白對譯中,體驗語言轉換的成功,品嘗景中讀情的樂趣。最后,譚老師以原創(chuàng)文章《木頭沖游記》作為提升練習,讓學生在文質兼美的白話文中進行“文白對譯”,使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之外,品味文言文語言的美,體驗運用文言文寫作的樂趣。
這是一節(jié)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文言文課。教師整合學科知識、引導學生全身心積極參與探究、體驗文白轉化的成功,讓學生反向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是一次有意義的學習。
金海岸中學副校長汪福義對兩節(jié)課給予極高的評價:“這兩節(jié)課都實現了語文學科‘深度學習的目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兩節(jié)課讓學生對文言重點字詞進行系統梳理,創(chuàng)新性地‘文白對譯,是體現了‘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生從淺層的字詞理解到深層的‘文白對譯,體現了‘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缎∈队洝氛n堂中創(chuàng)設的美的情景,讓學生把美文改寫成文言文,體現了‘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恶R說》引導學生‘不平則鳴,《小石潭記》教會學生‘以文抒情,這些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因此,名師工作室?guī)淼倪@兩節(jié)實驗課,都能很好地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p>
金灣區(qū)初中語文兼職教研員鄭文佳從推廣“深度學習”的意義點評這兩節(jié)課:“‘深度學習教改非常有意義,傳統文言教學只關注字詞句翻譯,這些只是‘淺層學習,容易讓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感到厭倦,而這兩節(jié)課為文言文教學帶來曙光。從弘揚教學改進上看,這兩節(jié)‘深度學習文言文教改展示課都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運用,且兩節(jié)課各有創(chuàng)新點?!弊詈?,他指出教學改進要回歸文本,“深度學習”要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全面人才。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金灣區(qū)教研員樂曉華對上午的教研活動作了總結。樂老師向參加教研的老師們介紹了名師工作室前期的活動內容,強調推廣“深度學習”文言文教改的意義,說明舉辦此次活動的目的。他對這兩節(jié)實驗課給予極高的評價:“這兩節(jié)課從‘字詞到‘內容再到‘思想,層層挖掘,達到‘深度學習的要求,是優(yōu)秀的‘深度學習展示課?!恶R說》從提問導入,以問題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思考。課堂中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朗讀形式多樣,充分體現出語文味。學習過程中,‘讀‘譯‘解有機融合,自然而然促進學習目標達成。《小石潭記》則是重字詞積累,體現學科知識的整合,配樂引入,以景入情,學以致用,從而達到知識的遷移?!?/p>
在專家講座環(huán)節(jié),曲中林教授給工作室及金灣區(qū)的教師做“深度學習的理論與教學設計”主題講座。講座從“深度學習”的研究背景、現狀、內涵、特征、理論基礎等幾個方面,向教師們全方位地介紹“深度學習”的理論知識。最后,從“深度學習”特點向在座的教師們介紹符合“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構思。層次清晰的學術理論結合生動活潑的生活、教學案例,為教師們初步掌握“深度學習”理論打下基礎。短短的兩個小時,教師們收獲豐富的“深度學習”理論知識。
講座結束后,工作室主持人樂曉華從2011年新課標的修改角度介紹“深度學習”教改的背景,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談“深度學習”教改推廣的重要性。最后,他對參加講座的教師提出“學以致用”“大力開展‘深度學習教改”的要求。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背錆M活力的文言文課堂需要通過教改不斷注入鮮活的力量?!吧疃葘W習”文言文教改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學之,研之,思之,用之,推而廣之。這次展示培訓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它卻是我們推進文言文“深度學習”的新起點!
文/朱瑋琪 ?本報通訊員/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