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中雪,朱桂英
(1.河北銀河軸承有限公司,河北 邯鄲 056700;2.河北工程大學,河北 邯鄲 056001)
磨加工是軸承套圈最后的機加工工序,其加工質量和精度直接影響軸承質量。磨加工時套圈在磨床上靠磁鐵吸附[1],采用支承塊對套圈進行支承,在無心磨旋轉過程中實現(xiàn)磨削。對于大型和特大型軸承套圈,磨削時套圈和支承塊會存在相對移動,外徑面上會出現(xiàn)明顯支承痕跡。故有必要對原支承結構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原支承結構如圖1所示,支承塊與套圈接觸部分采用硬度高的耐磨合金材料,支承塊與支承座焊成一體。采用該支承磨削大型軸承套圈時常出現(xiàn)支承痕跡,甚至出現(xiàn)外徑面劃傷[2]。對于不同尺寸的套圈,接觸點不易吻合,合金塊磨損后易造成橢圓和錐度超差,套圈加工精度降低。
1—支承塊;2—支承座;3—支承桿
針對原支承結構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進措施:1)與套圈接觸處支承塊材料改為氮化硅陶瓷;2)將支承塊設計為T形,根據(jù)陶瓷支承塊尺寸將支承座銑成相吻合的燕尾槽,槽底切3 mm寬口,深度直達螺絲孔,用2個M10的螺絲固定[3],并將支承塊斜面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由13°改為9°;3)支承桿與支承座之間留有間隙,用銷釘連接[4]。改進后的結構如圖2所示。
1—陶瓷支承;2—支承座;3—銷釘;4—支承桿
新支承的優(yōu)點:1)T形陶瓷支承塊硬度高,耐磨性好,安裝方便;2)支承塊角度減小,有利于大型軸承與支承塊的貼合;3)支承座與支承桿的間隙使支承座可浮動,更好貼合套圈,增加了磨削套圈的尺寸范圍,且支承座與支承桿采用銷釘連接,拆卸方便。
為驗證新支承的可靠性及使用效果,取3種型號軸承套圈進行加工,測量其加工精度,結果見表1,改進后套圈加工質量和精度明顯提高,滿足了加工需求。
表1 改進前后套圈外徑面加工精度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