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山東省臨沭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臨沂 276700)
CT增強掃描檢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輔助檢查方式,主要是將造影劑從靜脈注入血管,同時進行CT掃描。這種檢查模式相比于常規(guī)的CT平掃,對于疾病的診斷更加準確,尤其是可以鑒別血管性或非血管性病變,并且可以了解病變的血供情況以幫助鑒別良、惡性病變等[1]。然而,由于CT增強掃描檢查需要使用造影劑,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檢查模式,很多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會出現焦慮等不良情緒,甚至會發(fā)生過敏等不良反應[2]。因此,如何實施更加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減少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及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尤為重要。本次研究隨機選取我院進行CT增強掃描檢查的患者134例,隨機平均分為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常規(guī)組的67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實驗組的67例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于山東省臨沭縣人民醫(yī)院進行CT增強掃描檢查的患者134例,隨機平均分為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常規(guī)組的67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實驗組的67例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患者年齡25~6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符合本次研究要求,可以進行研究比較。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的67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包括檢查前,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檢查的注意事項,患者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簽署知情同意書。常規(guī)注射造影劑。檢查結束后,觀察半小時,患者無明顯異常,則讓患者離開。
1.2.2 實驗組的67例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具體為:①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食物藥物過敏史以及最近有無使用阿司匹林等活血藥物等。根據評估結果,判斷患者實行CT增強掃描檢查的可能性;②詳細為患者講解CT增強掃描的必要性,告知患者檢查流程和注意事項等;③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檢查前及時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檢查過程中要語氣親切,與患者及時溝通,消除他們的緊張情緒,保證檢查能夠順利進行;④注射造影劑時,選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注射,選擇管腔粗、血管直、彈性好的血管,比如橈靜脈、肘正中靜脈和前臂淺靜脈等,從而確保由穿刺的成功率。造影劑注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詢問患者有無不適,確保造影劑正確注射;⑤檢查時盡量選擇一次性鞋套和床單,避免交叉感染的發(fā)生,協(xié)助患者擺放最佳舒適體位。在滿足檢查要求的前提下,需檢查對非必要部位的身體暴露,充分保護患者的隱私。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可允許家屬陪伴,提供必要的幫助;⑥穿刺點護理。確保靜脈通道通暢,若發(fā)現對比劑外滲需立即停止注射,將穿刺針拔除后按壓10 min[3-4]。
1.3 評價標準。根據國際焦慮評分量表,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心理狀態(tài),評分越低說明患者的健康狀況越好。對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惡心嘔吐、咳嗽、頭暈、胸悶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并比較。記錄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總的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總人數×100.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通過SPSS 21.0專業(yè)統(tǒng)計學計算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到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和(%)表示,分別應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則有意義。
2.1 對比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評分。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的焦慮評分分別為(56.47±9.78)分和(57.53±8.45)分,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在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實驗組的67例患者的焦慮評分為(29.27±2.5)分,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的(43.53±3.6)分,兩組結果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患者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評分對比()
表1 患者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評分對比()
組別 例數 干預前(分) 干預后(分)觀察組 67 56.47±9.78 29.27±2.5常規(guī)組 67 57.53±8.45 43.53±3.6 t - 11.39 6.84 P - <0.05 <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5.97%;常規(guī)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93%。實驗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兩組結果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對比()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對比()
組別 例數 惡心嘔吐 頭暈 咳嗽 發(fā)生率(%)觀察組 67 2 1 1 5.97%常規(guī)組 67 5 3 2 14.93%t - - - - 2.54 P - - - - <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4.03%;常規(guī)組的護理滿意率為82.09%。觀察組總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結果有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輔助檢查是臨床診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包括CT平掃和增強CT掃描。一般情況下,腫瘤組織與周圍的正常組織在普通CT掃描表現相似,這導致醫(yī)生無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地判斷[5]。增強CT掃描可以彌補這些不足,在注射造影劑之后,病變部位在CT掃描下,會出現明顯異常的強化現象,從而能夠很容易地與正常組織區(qū)分。然而由于增強掃描需要注射造影劑,很多患者在這過程中,會出現或多或少的不良反應或者焦慮情緒,影響患者健康。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是近年來比較科學的一種護理模式,它提倡護理觀念從以疾病為中心逐步轉向以患者的身心健康為中心,注重在護理過程中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6]。
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進行CT增強掃描檢查的患者134例,隨機平均分為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常規(guī)組的67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實驗組的67例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的焦慮評分分別為(56.47±9.78)分和(57.53±8.45)分,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在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實驗組的67例患者的焦慮評分為(29.27±2.5)分,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的(43.53±3.6)分。實驗組的67名患者中,2例出現惡心嘔吐,1例出現頭暈,1例出現咳嗽,不良反應共計4例,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5.97%;常規(guī)組67例患者中,出現惡心嘔吐的有5例,頭暈的有3例,咳嗽有2例,不良反應共計10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93%。實驗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5.97%,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的14.93%。觀察組中有40例患者對護理服務表示非常滿意,14例患者表示滿意,9例患者一般滿意,4例患者表示不滿意,總的護理滿意率為94.03%,高于常規(guī)組的82.09%,結果有意義(P<0.05)。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模式在CT增強掃描檢查患者的臨床應用中,可以顯著增加護理干預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還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是一種更加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因此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模式值得在CT增強掃描檢查患者的護理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