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俊
(句容市下蜀中心衛(wèi)生院 內科,江蘇 句容 212400)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就是糖尿病高血糖引起典型微血管病變[1]。DR是常見糖尿病并發(fā)眼底病變,其病理變化是一種具有特異性的病理性改變過程,主要病因在于長期高血糖可造成持續(xù)胰島素代謝異常,這會引起血液成分改變,進而引起微血管病變,對視功能造成損害[2]。且這一損害會導致DR患者視力下降,嚴重可能會致盲。且由于DR早期多無明顯表現,而未予以及時干預的臨床晚期預后往往不良,因此盡早識別、診療DR尤為重要。有研究表示,早期發(fā)現并予以有效干預是降低DR致盲的關鍵舉措,而臨床相關流行病學報告也顯示,自DR篩查開展以來,臨床DR致盲率出現了明顯下降[3]。既往國內DR篩查多采用直接或間接眼鏡檢查,這一方法對操作技術及臨床經驗均有較高要求,且敏感性不高,這使得DR篩查工作雖有一定成果,并未達到理想效果[4]。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是一種不需要散瞳即可獲取客觀眼底信息的DR診斷技術。為探討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在社區(qū)DR篩查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具體以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共666例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為對象開展研究。
1.1 一般資料。以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句容市下蜀中心衛(wèi)生院共666例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為對象,其中男290例,女376例,年齡30~88歲,平均(58.63±6.41)歲。納入標準:①符合社區(qū)糖尿病診斷標準且病程≥1年;②患者對研究內容均知曉同意。排除標準:①有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史;②合并高血壓;③存在其他影響視網膜病變的疾??;④拒絕參與研究或依從性差。
1.2 方法。直接眼底鏡檢查:檢查前,于雙眼滴1滴復方托品酰胺滴眼劑(北京雙鶴現代醫(yī)藥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生產,京衛(wèi)藥準字(1996)第107041號)散瞳,當瞳孔散大至5 mm以上時,根據醫(yī)師指導取坐位,由眼科專業(yè)經驗豐富的全科醫(yī)師站于患者右側,持眼底鏡開展檢查。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取坐位,由同一組眼科專業(yè)經驗豐富的全科醫(yī)師采用Canon-2AF免散瞳眼底照相機以35°成像角開展眼底檢查,于SP模式下瞳孔直徑保持在3.3 mm及以上時,若補償透鏡參數范圍在-25D~+30D之間,可視為屈光不暢,確定內固定視目標,以1800萬像素帶紅外線透視,行大面積紅外眼底拍攝,并將所拍攝的眼底照片上傳至電腦軟件系統(tǒng),且所有檢查報告均上傳到三家醫(yī)院由眼科醫(yī)生發(fā)報告。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采用軟件SPSS 23.0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n(%)],計量資料表示為(),檢驗經χ2、t完成,P<0.05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1 FFA檢查結果。666例社區(qū)糖尿病患者中,經FFA檢查,DR患者檢出率為30.48%,其他病變檢出率為12.76%;未見異常檢出率為56.76%,見表1。
表1 FFA檢查結果(n,%)
2.2 與FFA結果的符合率。以FFA結果(n=203)為金標準,根據檢查方法分組,分為直接眼底鏡檢查組和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組,比較兩組病變結果與FFA結果的符合率。直接眼底鏡檢查組DR檢出符合率為94.58%,低于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組符合率99.51%(P<0.05)(表2)。另有,直接眼底鏡檢查未見異常406例,檢出率為60.96%(406/666);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檢查未見異常381例,檢出率為57.21%(381/666),余下4例因瞳孔太小無法檢查,FFA檢查結果顯示虹膜睫狀體炎。
表2 兩組病變結果與FFA結果的符合率比較[n(%)]
糖尿病是一組可累及各種組織的代謝性疾病,尤其是長時間高血糖狀態(tài)下,這一疾病患者眼、神經、血管等組織往往會出現慢性損害或功能障礙。其中DR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理變化所造成的并發(fā)癥,研究發(fā)現,糖尿病病程超過5年,在持續(xù)的高血糖的影響下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存在程度不一的眼底病變,且血糖控制越差,隨著病情進展,糖尿病患者并發(fā)DR的概率越高[5]。本研究結果顯示,666例病程在1年及以上的社區(qū)糖尿病患者中,DR發(fā)病率為30.48%。DR作為致盲的重要病因,一旦發(fā)展至完全失明階段,不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還會增加家庭及社會負擔,因此盡早干預DR以降低患者致盲風險十分必要。目前臨床診斷以FFA為金標準,這一檢查方法可直接顯示視網膜內微循環(huán)狀況,明確病變具體病理改變,但操作復雜,價格高昂,并不適用于社區(qū)篩查。以往臨床更多應用直接眼底鏡進行檢查,這一檢查方法適用范圍廣,操作簡單,但要求操作技術較高,且主觀性強,敏感性低,這使得該檢查方法可靠性不強。
隨著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的推出,研究發(fā)現,這一檢查方法無創(chuàng),患者接受度高;無需散瞳,可避免散瞳相關藥物應用誘發(fā)青光眼等不良事件發(fā)生;對操作技術要求不高,操作簡單、便捷;數字化檢查結果,信息客觀,診斷準確性高,是一種十分理想的DR篩查手段,于社區(qū)適用度高[6]。本研究納入社區(qū)糖尿病病例,分析不同檢查方法篩查DR的檢出情況,旨在通過對比分析其檢查效果,為臨床DR篩查提供更良好檢查方法推薦依據。本研究以FFA為金標準,結果顯示,與之相比,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組DR及其他病變檢出符合率分別為99.51%、92.94%,與直接眼底鏡檢查組94.58%、80.00%相比,均明顯更高(χ2=8.587、6.084,P<0.05),這一發(fā)現與鄭中梅等[7]研究結果顯示的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組DR檢出符合率為99.22%,與直接眼底鏡檢查組95.35%相比,雖略高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3.671,P>0.05)相比,結果、結論均存在差異,但與金標準符合率均在99%以上,卻提示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用于社區(qū)DR篩查具有高應用價值。分析上述研究與本研究結論差異可能與臨床醫(yī)師眼底鏡檢查操作水平及臨床經驗等因素差異有關。既往曾有研究報道,直接眼底鏡檢查結果的主觀性強,不同臨床經驗及技術水平的醫(yī)師的報告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差異[8]。
綜上所述,社區(qū)DR篩查信息采集應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技術,不僅簡單、方便,結果準確客觀,且無散瞳過程,這使得檢查快捷,患者接受度高,于臨床應用方面具有較達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