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興梅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空間觀念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低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處于奠定基礎的階段,同時也是思維能力和思維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數學相關知識,同時具備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本文就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作出了相關論述,希望能為有關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教學;策略
前 言
思維能力是指人腦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從而制作出思維產品的能力.它一方面反映出大腦的聰慧程度,另一方面表現出內在的思維品質.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是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使學生未來長遠發(fā)展與學習工作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數學學習的基礎階段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鍛煉拓展能力,讓學生能夠進行知識的自主探究,進而實現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師只有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思維能力,通過數學的學習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才能使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去迎接更多的挑戰(zhàn),在未來的學習與成長中不斷前進.就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部分教師在數學思維培養(yǎng)方面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課堂教學中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教學重點放在概念和公式的教授上,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啟發(fā),進而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再如,有的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仍然具有“包辦”思想,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課后練習中都為學生進行詳細的安排,使學生的自主性無法得到發(fā)展,最終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依賴性,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及時審視自身在教學工作中的現狀,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主動對教學工作進行優(yōu)化完善,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于依靠死記硬背
記憶是任何科目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記憶不僅能夠促進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時對于知識的實踐應用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樣,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記憶能力和技巧,實現學生數學綜合水平的不斷提升.但是,當前部分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僅僅指出了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忽視了學生對相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這樣就容易導致學生在記憶過程中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在解題過程中套用公式,沒有理解數學知識真正的本質和內涵.這既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容易形成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倘若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開發(fā),使學生養(yǎng)成機械式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將會造成不利影響.
2.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學生年齡較小,天性喜愛玩樂,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更容易分散,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倘若不加以干預,就會對學習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缺乏新意的課堂教學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現階段的需求,學生也容易分神,造成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師需要尊重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根據學生的興趣導向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不斷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一方面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輔助教學,通過色彩鮮明的圖片、形象生動的視頻等多種形式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幫助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3.學生依賴性強,缺乏探索學習的主動性
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必備的能力之一,只有具備探索學習的主動性,才能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對問題進行探究,進而促進其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不斷增強,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當前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的學習大多以教授式、灌輸式為主,教師和家長承擔了大部分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指導工作,這樣就容易使學生逐漸產生依賴性,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習慣于他人的直接安排,不僅會影響學生獨立性的培養(yǎng),同時也會使學生在思維上產生惰性,最終阻礙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與競爭中不斷前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學會適當“放手”,盡早重視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使學生不僅能夠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也勇于在學習和實踐中開展獨立探索,這樣才能幫助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有效促進其思維能力的開發(fā).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1.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深入探索
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尚未成熟,因而在學習中往往都是受興趣的驅使,對于自身喜愛的事物更容易投入精力和熱情.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出符合其實際情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索,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鍛煉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最終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10以內的加減法”相關知識時,由于包含著一些較為復雜的數學符號以及抽象的數學公式,容易使學生感到困難.此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喜愛的事物入手,并帶領學生親身參與到探索活動中,有效增強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十支鉛筆作為學習用具,讓學生對鉛筆進行不同的組合,自行開展加減法的計算,然后為學生列出一些數學計算題,讓學生利用鉛筆拼一拼、擺一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借助實物工具輔助自身開展學習探究活動,不僅能夠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形式,消除數學教學的枯燥乏味,同時能夠讓學生主動開展知識的探索,不再局限于公式的記憶和模板的套用,而是通過親自參與探究過程尋找數學知識中的內涵與實質,實現其思維能力的鍛煉與培養(yǎng).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講、學生聽是一種占據主導地位的模式,這樣的方式忽視了學生自身思維的活動過程,導致學生一味地接受教師的灌輸,既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避免其對教師和家長產生依賴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進行交流探討,了解學生相關的基礎能力.然后,教師再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為每個小組設計具體的問題,使其開展探究學習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創(chuàng)新,除了傳統(tǒng)的推理計算等學習方式外,還可以積極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渠道等不同的方式來完成探究活動,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順利地完成探究活動,還能夠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全面地分析、思考問題,積極尋求不同的解決方式,最終促成問題的解決.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而其思維能力也能夠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3.注重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
數學的學習歸根結底還是知識的吸收,這樣才能使學生最終做到知識的輸出.因此,數學語言的表達也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內容,保證學生知識輸出過程的嚴謹性.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注重數學語言的描述,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語言表達下鍛煉、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給予學生更加充分的表現機會,讓學生多多進行語言的表達,幫助學生不斷完善數學語言的掌握.同時,教師還需要將一些抽象的數學表達轉換成學生平常使用的語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加減法的應用題”相關知識時,為了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道題目:小明的哥哥有6個蘋果,小明和姐姐每人吃了2個,那么還剩幾個蘋果?然后讓學生通過讀題快速提取關鍵詞,并將其寫在紙上.這樣一來,學生需要認真審題并定位到題目的關鍵信息,找準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所在,在接下來的思考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完成問題的解答.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也有助于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4.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許多數學知識都是在生活中得以發(fā)現,同時許多數學猜想也是在生活中被驗證.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聯(lián)系實際生活,同時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怎樣講解知識才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例如,在教學“厘米”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手掌放在尺子上,感受一個手掌的大小是多少厘米,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更加清晰的長度概念.再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水杯的高度,并在紙上畫出一個相同高度的水杯,這樣就能夠使學生感受圖紙上的水杯與實物帶來的不同視覺體驗,從而進一步強化其長度單位的認識.通過這樣實踐操作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數學知識,從而更準確地理解相關知識點,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長此以往,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所學知識點,同時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進行豐富的思維活動,使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增強,為更高難度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另外,學生也能夠在動手實踐中找到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對于其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結 語
綜上所述,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跟上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腳步.為此,作為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師,一方面要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知識,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提升學生素質為重點,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有重點、分步驟地推進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工作.我們不僅要完成知識的教授,更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催生豐碩教學成果,真正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歡.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20(1):105-106.
[2]郭桂英.基于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方法探討[J].速讀(中旬),2020(5):271.
[3]黃財敢.分析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J].中外交流,2019(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