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娣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古詩詞鑒賞成為小學生培養(yǎng)的重點內容。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發(fā)揮學生領悟詩詞語言之美、情感之美和動態(tài)之美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三種古詩詞教學方法,以充分地提升小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
【關鍵詞】審美體驗;小學生;古詩詞;教學質量
古詩詞的學習過程能為小學生帶來良好的審美體驗,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學生能從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體會到古典文學之美,因此學習古詩詞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第二,審美水平的提高對學生古詩詞的學習能帶來極大的幫助。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在學習古詩詞過程中的審美體驗,既能達到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教學目標,又能加強學生對美的認識和理解。
一、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充分展示詩詞的意境
小學生在進行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要想把握詩詞的內涵,準確理解作者的意圖,就需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將自己置身于作者的意境中,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在情感上實現(xiàn)高度的升華。與現(xiàn)代文學不同,詩詞是古代人物關于生活閱歷的情感表達,小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儲備明顯不足,對詩詞中情感思想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地創(chuàng)設詩詞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詩詞的學習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的溝通和交流,并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情感資料,讓學生迅速地融人到學習詩詞的良好氛圍中,能夠在古詩詞的意境中陶冶自己,升華自己的思想。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詩詞教學,比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這首詩充分展示了廬山瀑布的壯麗色彩,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川的情感。在學習該詩詞的開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向小學生充分展示廬山瀑布景色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在視覺上有感官的認識。還可以介紹廬山的相關信息,讓學生在學習廬山知識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其壯麗雄偉的姿態(tài)。香爐峰是如山中一座有名的山峰,這座山峰常年云霧籠罩,從遠處看就像山峰上到處焚香著香爐,因此被稱為香爐峰,這些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廬山的基本情況,為接下來的詩詞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朗讀詩文,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感受詩詞中所描繪的意境。為了充分展示廬山瀑布壯麗宏偉的景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風景的展示,讓學生品味出“掛前川”的含義。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到詩詞中的意境之美,與詩詞的作者進行情感的溝通和交流。
二、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展示詩詞的動態(tài)之美
詩詞是古代作者思想的提煉和升華,因此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只有充分地利用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夠準確地把握詩詞的內涵。古代詩人在詩詞中凝聚了自己的思想,展示了深邃的意境,讀者只有充分利用想象的空間,才能夠領會到詩詞作者所描繪的意境。因此教師在小學生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讓學生不只是停留在詩詞的字面意思,而且能夠進行充分的聯(lián)想和想象,展示出詩詞的動態(tài)之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知識儲備較為落后,在思維能力方面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因此提升小學生詩詞的想象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強化學生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的訓練??梢詮囊韵氯齻€方面進行:首先是讓學生朗讀詩詞全文,對詩詞進行整體的感受;其次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意境的聯(lián)想,描繪出詩詞所描寫的情景;最后,根據(jù)聯(lián)想的景色,融合自己的情感,與詩詞作者進行清感溝通和交流。
比如在詩詞《江南》的學習過程中,該詩圍繞蓮葉進行意境的構思,并且將蓮葉從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魚作為不同的意象,與蓮葉進行充分地融合,為讀者描繪出江南水鄉(xiāng)的可愛美景。在該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播放配樂朗讀的詩文,讓學生在欣賞詩文的過程中充分感受詩詞的意境,能夠聯(lián)想出江南水鄉(xiāng)的美妙景色。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該詩詞表現(xiàn)的意象有哪些?充分展示了什么優(yōu)美畫面?讓學生在聯(lián)想和想象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腦海中描繪出一幅獨特的意境,還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表現(xiàn)出該詩詞的動態(tài)之美。比如江南采蓮;魚戲蓮葉間等,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品讀詩詞,充分感受詩詞的語言之美
古詩詞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不論從文化背景、表達情意,還是從語言形式、藝術內涵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值得讀者認真品讀。教師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該充分的挖掘詩詞的意境,還要讓學生充分的領悟到其內在的人文內涵,從語言方面人手,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詩詞語言所具有的魅力。通過對詩詞詩句認真揣摩的過程中,加強語言方面的訓練,充分地了解詩詞作者的寫作風格,因此也就能夠與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古詩詞的語言風格包括含蓄、平淡、絢麗和清新等方面。教師應該對詩詞進行準確的分類,讓學生對不同作者的風格進行充分的認識,準確把握詩詞中的關鍵詞,進行情景交融,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比如,在學習杜甫的《絕句》時,該詩詞運用了對偶的句式,對窗外的美景進行了深刻的描述,在學習該詩句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分析詩詞的語言特點,對語句準確剖析。從景色的描述聯(lián)想到作者的寫作心情,準確把握詩詞的意境。該詩詞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數(shù)字,這種表達方式將敘事進行充分的融合,給讀者展示了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xiàn)力。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應該對相關的字眼進行著重的強調,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景色的動態(tài)效果,從而快速的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人,對小學古詩詞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在充分的理解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利用古詩詞教學的經(jīng)驗,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加強小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體驗,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充分展示詩詞的意境;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展示詩詞的動態(tài)之美;品讀詩詞,充分感受詩詞的語言之美。陶冶學生的心靈,提高文學修養(yǎng)和閱讀分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何蕊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初中古詩詞教學微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2(03):91-92.
[2]宗海燕.阿勒泰地區(qū)“民考漢”高中生古詩詞教學優(yōu)化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
[3]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