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琴春 賴燕華 陳煥蘭
(派潭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婦產(chǎn)科,廣東 廣州 511385)
不孕不育癥是指婚后夫妻正常性生活而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2年未受孕者,多發(fā)于育齡期婦女,在我國發(fā)病率為7%~10%,近年來呈逐漸上升趨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家庭婚姻生活[1]。此外,這對于生育率下降的中國來說,也不是一個好的現(xiàn)象[2]。由于不孕不育癥的致病因素較多,且較為復雜,根據(jù)誘發(fā)不孕癥的原因可分為男性自身因素以及女性自身因素,男性不孕的原因較為簡單,如精子質量、輸精管梗阻等,女性因素包括排卵障礙、輸卵管阻塞或不暢、內(nèi)分泌異常以及免疫相關因素等[3]。 雖然導致不孕不育癥的女性因素眾多,但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導致的不孕癥發(fā)病率最高,臨床上診斷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功能及相關疾病常采用性激素水平測定,其中雌二醇(Estradiol,E2)和孕酮(Progesterone,P)是由性腺分泌的兩種性腺類固醇激素, 在維持妊娠中發(fā)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人絨毛膜粗性腺激素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具有維持、刺激妊娠黃體產(chǎn)生孕酮、 雌二醇的作用,而抗HCG抗體(anti-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antibody,AhCGAb)在免疫因素所致不孕不育中常影響胚胎著床及發(fā)育甚至引起流產(chǎn)[4]?;诖?,本研究將探討E2、P及AhCGAb聯(lián)合檢測在不孕不育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為臨床提供有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女性不孕不育癥患者80例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健康女性80例為對照組。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不孕不育的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悉知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有精神類疾病者;有重要臟器疾病者;患有其他影響內(nèi)分泌疾病的患者。本觀察組年齡25~39歲,平均年齡32.35±2.69歲,身高為161.36±15.36 cm,體重為50.45±12.10 kg,BMI 18.5~19.6,平均BMI19.3±7.33,對照組年齡24~38歲,身高為159.14±17.63 cm,體重為48.15±10.46 kg,平均年齡32.21±2.72歲,BMI 18.7~19.8,平均 BMI19.0±7.0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取月經(jīng)第3 d的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后使用羅氏E601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檢測兩組性激素水平,使用HOMO酶標儀檢測抗HCG抗體。卵泡期參考值P:0.181-2.84 nmol?L-1;E2:94-433 pmol?L-1。
檢測患者的性激素,包括催乳素( Prolactin,PRL)、黃體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睪酮(Tsterone,T)、血清卵泡刺激素( Serum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xiàn)SH)、E2、P水平,及AhCGAb陽性患者與AhCGAb陰性患者。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4.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n)及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采用t檢驗。以P值<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E2、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PRL、LH、T、FSH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AhCGAb陽性患者E2、P水平明顯低于AhCGAb陰性患者(p<0.05),見表2。
表1 兩組女性性激素的比較(±SD, n=80)
表1 兩組女性性激素的比較(±SD, n=80)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
表2 AhCGAb陽性患者與AhCGAb陰性患者E2、P水平比較(±SD)
注:與AhCGAb陰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E2(pmol·L-1) P(nmol·L-1) AhCGAb陰性 58 331.39±22.68 2.73±0.71 AhCGAb陽性 22 105.34±18.32 * 0.21±0.47 *
本研究顯示,不孕不育組E2、P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與曾慶紅研究結果一致[5]。不孕不育組PRL、LH、T、FSF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研究表明,PRL水平升高會導致排卵功能失常還會影響P的合成,導致子宮內(nèi)膜不能正常分泌P[6]。E2、P水平下降可能與黃體功能不足的卵巢功能早衰有關,導致女性經(jīng)末期功能性溶黃體,使黃體分泌孕酮的功能喪失,因此E2、P水平下降,從而導致子宮內(nèi)膜發(fā)育不良甚至不發(fā)育,影響受精卵著床及引起孕卵植入失敗,或是引起腺體與基質無法同步發(fā)育,而引起不孕癥[7]。AhCGAb陰性患者的E2和P水平均高于AhCGAb陽性患者,提示抗HCG抗體可能促使E2、P水平降低,引起內(nèi)分泌紊亂,最終導致不孕,這與童干益研究結果一致[8]。
HCG是由胎盤的滋養(yǎng)層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也是一種重要的胸腺依賴性抗原,該抗原在胚胎期時未與免疫系統(tǒng)接觸,導致淋巴細胞克隆始終存在,引發(fā)自身免疫應答,產(chǎn)生抗自身 HCG抗體,再進一步誘發(fā)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抗體,促使E2和P降低水平而導致不孕[9-10]。
綜上所述,E2、P以及抗HCG抗體三者聯(lián)合檢測對不孕不育癥的診斷具有積極意義,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重要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