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讓孩子們成為時代新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育人靈魂很關鍵,從小就立德樹人更是刻不容緩。通過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引導學生正確做人和做事,讓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教育,從小接受擔當社會責任的培育教育,這是學校的重要教育任務之一。
關鍵詞:思政教育;立德樹人;課程思政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這段高瞻遠矚的話也更值得我們小學教師思索。
寓思想教育于課堂教學中這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話題,從國家教育方針的指導到地方教育部門的引領落實,這都一直是一個教育思想的重點,而學校正是一個重要的教育陣地。
那么怎樣才能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落到實處?這就需要我們與時俱進落實好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好開齊課程的教育政策。
一、圍繞“課程思政”目標,開展好我們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施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已說明: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從幼兒生活向小學生活過渡并逐步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時期,也是兒童品德和行為習慣、生活態(tài)度、認知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道德與法治課程根據(jù)社會與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和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而設置,旨在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充滿探究與創(chuàng)造樂趣的童年生活中,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打下基礎。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在當今世界,民族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國際競爭的加劇推動著基礎教育課程向著更加重視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視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的方向發(fā)展。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歷史重任,要求基礎教育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于探究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我在上道德與法治課時,就本著課標精神,實際運用教材的內容,按照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設計思路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如:我在講五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第一課《我們的公共生活》時,,我引導孩子們先自主學習教材,閱讀文本,走進活動園,再小組合作討論探究老師設計的問題。我設計的問題有:1、我們通常在哪些場所參與公共生活?2 、參與公共生活對我們健康成長有什么意義?3、說一下你身邊不文明的現(xiàn)象?講述一下這些不文明現(xiàn)象對社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4、為什么要文明參與公共生活?5、文明參與公共生活的要求是什么……這樣孩子們在暢所欲言的交流討論中,既鍛煉了多種學習技能,如,合作能力,表達能力,認知能力等,又提升了對生活的熱愛意識,對社會生活的參與意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要做一個社會文明人的必要性。在這一過程中就順理成章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實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
可見,通過認真落實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讓孩子們從小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學會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適應并喜歡學校集體生活,養(yǎng)成愉快、積極地生活習慣,產生積極向上生活態(tài)度。懂得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學會做事,學會關心,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還學會了動手動腦、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敢于思考、學習探究。
因此,我們一定運用好道法教材,引導教育孩子們以教材為本,落實到實際生活中,最終實現(xiàn)教育目標,達到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樣就極大化的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落到實處。這樣才能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為社會培養(yǎng)出一批批有覺悟的時代新人。
二、圍繞“課程思政”目標,還要關注到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注意學科課程的嫁接
這是把思政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立德樹人的重要渠道,學校的傳統(tǒng)教育、安全教育、環(huán)境保護、勞動課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正是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助課程。在傳統(tǒng)教育的課堂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不僅讓孩子了解傳統(tǒng)文化,還要挖掘這些傳統(tǒng)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讓孩子們耳濡目染的受到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教育;在安全教育的課堂,不僅讓孩子認識安全的重要性,學會自我保護,還要讓孩子們懂得這是珍惜生命,關愛家人的思想情感;在勞動課的教育中不僅讓孩子們體會看到豐收成果的快樂,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通過勞動過程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善于動腦動手的好品質。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更得運用好教材中的各種文本抓住時機對孩子們實施思想教育,從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字詞都能挖掘出其中包含的高尚情懷。就是在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中也同樣擁有高尚的思想情懷,如,講到圓周率,老師就得簡單介紹一下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事情,一說到數(shù)學就得講講陳景潤的故事,這不是跟數(shù)學學習沒關系的事,這并不影響教學成績,而正是通過了解圓周率的由來從祖沖之身上學到了熱愛科學、為社會做貢獻的崇高品德,通過了解陳景潤,讓學生知道人還應該這樣活,才能受世人敬仰。學生思想中有了這種精神品質的支撐,有了這樣的靈魂塑造,自然就對學習數(shù)學知識更有動力。俗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人”,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做好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之就會跟上來,學習興趣上來了,目標明確了,他們心里總是有種種高尚的情感在涌動,我想孩子們的學習將不再是被動的完成,而會變成主動的去做。
我們只要真正的落實好國家的教育方針,與時俱進,努力鉆研課程標準,挖掘教材的編輯意圖,運用好各種靈活的教學方法,發(fā)揮好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好孩子們的領路人,就一定會把思想教育融入課堂教學這項立德樹人的任務完成好。
參考文獻
[1]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
[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3]人民網(wǎng)-理論頻道 ?堅守高校思政工作鑄魂本色
作者簡介:趙明霞(1969.6-),女,籍貫,山東省德州市,本科學歷,在德州東城小學任教,任教學科是道德與法治,高級職稱,研究方向是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家校共育。
(德州東城小學 ?山東 ?德州 ?2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