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荔峰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用導學案,可以提高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的效果,減輕教師教學壓力。但是如何發(fā)揮導學案的作用,提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高中地理導學案應用現(xiàn)狀
1.設計上存在不足。
有些導學案存在地圖大小不一、圖表不清晰的問題。有些學生利用導學案學習時,對地圖內容并不重視,甚至直接忽略不計。這是導學案設計中存在的最大弊端。若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重視導學案的設計與排版,吸引學生注意力,發(fā)揮其最大價值。此外,部分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忽略了問題的難易程度設計,使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
2.教學實施中存在問題。
導學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預習效果不理想。筆者通過對導學案教學實施過程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預習情況并不樂觀。高中學生每天要完成的導學案內容較多,不僅有地理學科,還有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為了快速完成導學案,學生會利用課本或者輔助工具完成導學任務,缺少主動思考的過程,導致預習效果不理想。第二,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存在不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忽略對教材內容的探究。在導學案的影響下學生也會忽略對教材內容的探究,影響文本意識與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第三,導學案保存不完整或者記錄不清晰。對于教師講解的內容,有些學生會記錄在導學案中,以便后續(xù)復習時用,但有些學生會因為保存或者記錄問題出現(xiàn)數(shù)據丟失的情況,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二、地理導學案設計策略
1.立足學生情況,設計個性化教學。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導學案的設計應符合學生學習需求。以往導學案設計會將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義等以填空或者選擇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課前預習。形式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導學案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材知識點,體現(xiàn)地理學科的特點。在問題設計上,不易過難,也不要太簡單,難易程度應適中。此外,教師可以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當?shù)氐某鞘协h(huán)境、旅行城市的地理環(huán)境等,借此豐富地理教材內容,拓展教學資源。設計符合學生的導學案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中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踐》時,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如中國為什么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如何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等作為導學案內容。此外,教師可以融入學生關注的問題,如將環(huán)境保護、能源發(fā)展等作為導學案內容。通過基礎知識與拓展內容的融入,豐富導學案內容,為學生的地理學習提供依據。
2.教學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應用導學案進行教學時,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掌握地理學習技巧與自主學習方法。高中生作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應該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導學案中,可以增加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此進行探索,使學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識,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也會針對導學案內容,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將不懂或者不清楚的問題標注清楚,與同學討論,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引導是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意識的關鍵。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高教學效果。
3.明確學習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明確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為學生學習指明方向,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有了學習目標,學生可以明確哪些是學習重點,哪些是需要理解、掌握的內容。這樣,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以《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的教學為例。導學目標可以設計為:1.記憶并掌握水循環(huán)的過程與意義;2.掌握水循環(huán)的原理。當學習目標確定后,可以圍繞此設計導學案內容,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充分體現(xiàn)導學案優(yōu)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