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英
(江西省婺源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江西 婺源 3332000)
橈骨遠端骨折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常因為外傷暴力而造成骨折,包括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巴爾通骨折。其中,伸直型骨折較為常見,患者跌倒時,腕關節(jié)處于向后伸展和前臂內(nèi)翻的位置,手掌撐地,暴力集中在橈骨遠端的松質(zhì)骨上,導致骨折。臨床上,橈骨遠端骨折多采用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和切開復位鋼板內(nèi)固定進行治療[1-2]。然而,術(shù)后骨改善和骨折愈合仍需要抗骨質(zhì)疏松藥物輔助治療。本研究用手法復位結(jié)合活血壯骨湯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住院治療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43~72歲,平均(51.49±5.72)歲;病程6天~2周,平均(1.05±0.41)周;體質(zhì)量指數(shù)20~26kg/m2,平均(23.10±0.72)kg/m2。觀察組男10例,女20例;年齡41~73歲,平均(52.01±5.52)歲;病程7天~2周,平均(1.09±0.25)周;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25kg/m2,平均(23.46±0.78)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橈骨遠端骨折》診斷標準[3];②自愿接受本研究相關治療及中醫(yī)中藥對癥治療者。
排除標準:①病理性骨折或陳舊傷;②合并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和患有精神病,不能配合手法復位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聯(lián)合手法復位治療。采取仰臥或坐姿,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后握住患肢的腕掌,進行骨折兩端的對抗牽引,在牽引的同時進行提抖,盡可能糾正重疊和插入移位。用夾板固定腕關節(jié)背側(cè)、掌側(cè)、橈側(cè)、尺側(cè)后,根據(jù)橈骨移位情況,在前臂尺側(cè)放置一塊中立板,用繃帶固定,患肢懸于胸前。術(shù)后阿倫膦酸鈉(北京福元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29)10mg,日1次,每天早餐前(至少30min)用200mL的溫開水服用。
觀察組給予活血壯骨湯聯(lián)合手法復位治療。手法復位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活血壯骨湯藥用骨碎補15g,杜仲10g,黃芪10g,淫羊藿10g,獨活1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牛膝10g,血竭10g,當歸10g,延胡索10g,沒藥10g,土鱉蟲10g,白芍10g,炙甘草6g。加水中浸泡30min,煎煮至200mL,日1劑,早晚2次。共治療6個月。
骨代謝相關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取空腹靜脈血5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中的骨堿性磷酸酶(ALP),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BMP)以及骨鈣素(BGP)[4]。
關節(jié)功能評分。觀察兩組治療前后關節(jié)功能。采用關節(jié)功能評定量表對疼痛指數(shù)、功能活動、自主活動、腕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分,總分100分,疼痛指數(shù)40分,功能活動10分,自主活動18分,腕關節(jié)功能32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差[5]。
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骨代謝相關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骨代謝相關指標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骨代謝相關指標比較 (分,±s)
組別 例 ALP(ng/L) BMP(ng/L) BGP(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65.21±2.69 41.62±4.42 52.49±0.63 70.61±1.09 8.49±0.63 12.61±1.09對照組 30 64.90±2.67 59.07±5.13 52.50±0.64 59.98±1.12 8.50±0.64 9.98±1.12 t 1.296 6.435 0.932 6.538 0.932 6.538 P 0.124 0.023 0.295 0.015 0.295 0.015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功能指標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功能指標比較 (分,±s)
組別 例 疼痛指數(shù) 功能活動 自主活動 腕關節(jié)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35.21±2.69 15.62±4.42 8.49±0.63 3.21±1.09 15.69±0.95 5.31±2.15 25.02±1.36 11.85±2.04對照組 30 34.90±2.67 29.07±5.13 8.50±0.64 5.98±1.12 14.60±0.91 8.29±2.44 25.24±1.26 16.45±2.65 t 1.296 6.435 0.932 6.538 0.137 5.090 0.159 5.236 P 0.124 0.023 0.295 0.015 0.691 0.035 0.014 0.024
橈骨遠端骨折是骨科常見的骨折類型,橈骨遠端骨折女性多于男性,并且常見在中老年婦女中[6]。多由于間接暴力所導致。臨床治療不當易導致手腕疼痛、畸形、功能衰退,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中醫(yī)認為橈骨遠端骨折是一個“化瘀、再生、骨和”的過程。腎主骨生髓,腎精足,骨折愈合,因此治療原則為補腎溫陽[7]。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ALP水平低于對照組,BMP以及BGP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活血壯骨湯聯(lián)合手法復位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療后骨代謝水平。骨折時,局部血液供應中斷,將導致出血,缺氧,細胞死亡。ALP主要來源于骨組織,并由成骨細胞分泌,可以增加局部磷酸鹽含量,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BGP是一種由成骨細胞合成和分泌的激素樣多肽,可以特異性反映成骨細胞的功能。BMP可誘導骨髓基質(zhì)細胞和間充質(zhì)細胞,使骨膜細胞遷移,增殖并分化為軟骨細胞和成骨細胞,分化為軟骨和成骨,最后形成新骨[7-8]。骨折發(fā)生時,除了局部骨折、肌肉損傷外,氣血循環(huán)也受到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氣滯血瘀,活血壯骨湯方中骨碎補活血續(xù)傷,活絡筋骨,補腎壯骨。杜仲、淫羊藿能滋補肝腎,強韌筋骨。黃芪益氣固表,利尿消腫,排膿,保肝強心。獨活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枸杞子補肝腎明目;牛膝活血祛瘀,強筋骨,利尿通淋,補肝腎。血竭活血化瘀,止痛。當歸補血,增加機體抵抗力。白芍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養(yǎng)陰排汗,柔肝止痛。土鱉蟲抗凝血,抗血栓,止痛。諸藥合用,重在滋補肝腎、活絡筋骨、活血化瘀[9-10]。觀察組治療后疼痛指數(shù)、功能活動、自主活動、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活血壯骨湯聯(lián)合手法復位能夠有效改善關節(jié)功能,促進恢復。
綜上所述,活血壯骨湯聯(lián)合手法復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療效較好,可有效提高治療后的骨代謝水平,增強關節(ji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