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杰
(河南省許昌市中醫(yī)院,河南 許昌 461000)
頸肩腰腿痛多以關節(jié)疼痛、腫脹、運動障礙等為特征[1]。研究表明,早期康復運動可改善頸肩腰腿痛患者運動功能[2]。本研究用電針刺激聯(lián)合康復運動治療肩腰腿痛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診治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8~64歲,平均(44.58±3.62)歲;病程7~28個月,平均(16.93±2.16)個月。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28~65歲,平均(44.71±3.54)歲;病程7~28個月,平均(16.85±2.11)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實用骨科學》[3]相關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風寒濕痹型。主癥為頸肩臂痛、麻木、頸項沉重酸痛、僵硬,次癥為畏寒怕風、隨氣候變化而減輕或加重,舌淡苔薄白,脈弦;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診斷標準;②知情并簽同意書;③依從性好。
排除標準:①合并頸肩腰腿存在畸形病變;②伴有局部皮膚感染或全身感染性疾病;③依從性差無法配合調查;④有精神疾病及語言交流障礙。
兩組均用電針刺激療法。將南昌新長征公司生產的LY202H型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刺入疼痛部位的皮膚及腧穴,刺入深度為30~35mm,刺激參數(shù)設置為2/100Hz,電流為5A,根據(jù)患者耐受合理調控參數(shù),1次30min,1日1次。治療3個月。
觀察組加用康復運動訓練。初期指導患者在床上抬腿、翻身,每天活動關節(jié),每次10min,1日3~5次。中、后期指導患者用雙手握住床兩側的扶手,然后用力抬起身體,使全身離床呈懸空姿勢,并保持1min;當肢體運動功能達到一定程度時,引導患者步行、進餐、刷牙、如廁等簡單活動,1次15~20min,1日3次。治療3個月。
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MA)[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6]以及視覺模擬評分(VAS)[7]。①參照FMA量表評估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包含上肢(共33項,66分)、下肢(共17項,34分)兩個部分,總分為100分。輕度運動障礙96~99分,中度運動障礙85~95分,明顯運動障礙50~84分,嚴重運動障礙小于5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好。②參照ADL量表評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shù)記分法,100分為日常生活可自理,75~99分為輕度功能缺陷,50~74分為中度功能缺陷,25~49分為重度功能缺陷,0~24分為嚴重功能缺陷。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強。③用VAS量表評估疼痛程度,總分為10分,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
兩組干預前后FMA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FMA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FMA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上肢評分 下肢評分 總評分干預前 觀察組 50 28.26±4.15 16.71±2.45 45.19±5.25對照組 50 28.21±4.26 16.52±2.61 45.30±5.46 t 0.059 0.375 0.103 P 0.953 0.708 0.918干預后 觀察組 50 52.19±6.91*27.38±4.09*81.60±8.51*對照組 50 35.60±5.47*21.21±3.19*65.26±6.58*t 13.311 8.411 10.741 P<0.001 <0.001 <0.001
兩組ADL評分與V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ADL評分與V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ADL評分與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ADL評分 VAS評分干預前 觀察組 50 37.83±4.27 8.04±1.23對照組 50 38.01±4.19 8.09±1.21 t 0.213 0.205 P 0.832 0.838干預后 觀察組 50 76.84±8.15* 3.36±0.93*對照組 50 63.67±6.74* 5.31±1.04*t 8.806 9.883 P<0.001 <0.001
頸肩腰腿痛屬中醫(yī)“痹證”范疇。多由肝腎虧虛、經絡受阻、筋脈失養(yǎng)、跌打損傷所致[8],治療以疏通經絡、消腫止痛、補肝益腎為主。電針刺激療法通過刺激疼痛部位及穴位,將經絡系統(tǒng)的傳導及感應發(fā)出,從而起到舒筋活絡、調和氣血的作用。同時電針刺激療法可頸椎肌群張力,有效緩解頸神經根的頸椎退變刺激程度,緩解頸椎肌肉和韌帶的張力,調節(jié)關節(jié)紊亂,減輕神經根壓迫及其引發(fā)的疼痛和炎性水腫[9]??祻瓦\動主要以飲食、穿衣、刷牙、上下肢運動等與日常生活有關的運動訓練為主要內容,配合多元化功能鍛煉,并根據(jù)量力原則,從而促進運動功能恢復[10]。
電針刺激療法聯(lián)合康復運動可在提高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時,還能降低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