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駿
摘 要:以“美國的獨立”教學實踐中的不同設計以及反思為例,闡釋了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材料的重要性,介紹了恰當運用材料的方式方法,強調了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重要性。
關鍵詞:教材;教學;實例
“分析材料,得出結論”“論從史出”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歷史學科學習中需要形成的學科能力,也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方法?!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逐步掌握學習歷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閱讀教科書及有關讀物的方法、運用材料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在常態(tài)教學中,越來越多的老師以師生合作分析材料代替平鋪直敘式的歷史教學,使得學生在分析材料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歷史、感知歷史?;趯Σ牧辖虒W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很多老師忙于搜集材料卻忽視了教材本身原有的資源。
以部編版教材九年級上冊“美國的獨立”為例,筆者在備課過程中搜集了大量資料,力圖通過對材料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感知歷史、理解知識點。在材料的運用上,筆者有著幾種不同的教學設計和經歷。
設計一:
在“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這一幕中,運用五月花號公約以及潘恩《常識》,力圖達到使學生理解獨立戰(zhàn)爭背景;在“《獨立宣言》與美國憲法”這一幕中,為了突出《獨立宣言》的發(fā)表這一重點內容,增加了《獨立宣言》的部分原文,希望學生更好地把握《獨立宣言》的主要內容,感知《獨立宣言》的意義;在講授1787年美國憲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添加了當時的圖片和材料,以求學生理解美國獨立后的國家實際情況。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好后,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下列問題:翔實的材料分析,需要層層設問,學生步步思考,加以總結,課堂有限的45分鐘顯得倉促,甚至來不及完成教學內容;新穎的材料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基于學情,大多數(shù)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對新材料的分析必然會減少對課文內容本身的分析,導致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不適應開卷考查的要求。
設計二:
基于設計一的反思,筆者調整了材料使用的數(shù)量和內容,省略了《常識》,使用書中的材料研讀內容,理解《獨立宣言》的內容和影響,略去了和1787年憲法相關的圖片,保留了材料。
在這一次的教學中,雖然刪除了部分材料,但運用的材料大部分是課外材料,分析材料,引導理解后,還要對課文本身內容加以講解,課堂時間仍然緊湊。
設計三: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思考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材中很多內容本身就可以作為材料出現(xiàn),學生在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既秉承了分析材料的歷史教學基本方法,又高度關注了教材內容,對考試大有裨益,同時也沒有增加學生的知識負擔。
在“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這一幕,用教材中的“英國國王和貴族把北美看作英國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商品的市場……激化了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取代原來的課外材料,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得出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結論。
在講授《獨立宣言》發(fā)表時,緊扣教材中研讀的材料,結合材料,設計問題:(1)根據材料,找出《獨立宣言》宣揚的人的權利。(2)這樣的權利蘊含著“天賦人權”的理念,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解放運動對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什么影響?(3)“有權利來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體現(xiàn)了《獨立宣言》發(fā)表的意義是什么?通過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設問,既分析了《獨立宣言》的主要內容,又引導學生從內容上進一步感知《獨立宣言》的意義。
在1787年憲法這一知識點中,用教材原文替代搜集的材料,精讀課文內容,學生很快能夠找出獨立之初美國面臨的問題: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國家的中央政府軟弱無力。進而分析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美國所采取的措施:召開制憲會議,制定1787年美國憲法。
設計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并恰當?shù)剡\用到課堂教學中,既減輕了學生閱讀新材料的負擔,又消除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搜尋新材料的困擾,同時也較好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從教學設計到教學目標的達成一氣呵成、事半功倍。
在培養(yǎng)學生材料分析能力的過程中,執(zhí)教者會誤入以材料佐證結論的誤區(qū):在教學中,常會出現(xiàn)尋找新材料,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得出教材中原有結論的現(xiàn)象。例如,筆者在上文設計一中就進入了這樣的誤區(qū)。材料的引用和分析過程占用一定的課堂時間,使得課堂環(huán)節(jié)變得更緊湊。新材料的分析也加重了學生的課堂負擔。這樣的材料佐證既無法“雪中送炭”,又起不到“錦上添花”的效果,也會誤入以材料分析貫穿課堂的誤區(qū):初中生的學科思維和認知能力有限。課堂中頻繁地進行材料分析使得學生疲于理解,再新穎的材料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過多的材料分析也會消磨歷史課堂的趣味性。
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資源豐富:課文內容中的“相關史事”、“文獻資料”、“知識拓展”、配套的地理圖冊等。教師可以精研這些資料為課堂所用,將教材資源高效運用起來。
參考文獻:
[1]周云華.歷史課程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J].教學與管理,2016(22).
[2]尚倫岳.新課改中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和意義[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