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災后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對旅游吸引力要素的溢出效應

        2021-07-08 08:28:17汪京強郭茜雅謝朝武
        關鍵詞:風險感知環(huán)境風險溢出效應

        汪京強 郭茜雅 謝朝武

        摘 要:災后旅游地的環(huán)境風險廣受學界關注,但其對旅游要素與景觀質量等旅游地吸引力要素的溢出效應卻被學界所忽視。以認知遷移理論作為理論基礎,以2017年“8·8”地震后的九寨溝為研究對象,基于游客感知視角構建了由“旅游地災后環(huán)境風險—旅游要素風險——景觀質量風險”構成的感知影響傳遞模型,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對三者之間的影響機制進行了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均具有顯著的正強化作用;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對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也具有正強化影響作用;要素風險感知在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因此,災后環(huán)境風險感知會強化游客對旅游吸引力要素的風險感知,降低旅游地的吸引力。旅游地應加強災后的環(huán)境恢復與發(fā)展保護,并對旅游要素和旅游景觀進行區(qū)隔宣傳,以規(guī)避環(huán)境風險的負向溢出。

        關鍵詞:災害;環(huán)境風險;旅游吸引力要素;風險感知;溢出效應;九寨溝

        作者簡介:汪京強,華僑大學旅游學院高級實驗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企業(yè)管理、旅游實踐教育和神經旅游學( E-mail:wjqcxt@163com,福建 泉州 362021);郭茜雅,華僑大學旅游學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安全;謝朝武,華僑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旅游安全、智慧旅游 。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中國旅游安全行政治理研究(19FGLB004)

        中圖分類號:F5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398(2021)01-0032-12

        一 引 言

        自然災害是旅游地在發(fā)展過程中難以回避的風險因素,重大自然災害的發(fā)生不僅會直接造成旅游地的環(huán)境破壞,也可能對旅游地的恢復發(fā)展造成困難與障礙。自然災害及其造成的傷害會經由媒體傳播至客源群體,并使游客在心中建構起關于旅游地的受災形象。在這種背景下,旅游地對客源群體的吸引力會因自然災害而降低。因此,理清災后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對旅游吸引力要素的影響機制,并據(jù)此改善旅游地的吸引力要素,是旅游地推動災后恢復建設,實現(xiàn)客源市場恢復發(fā)展的重要實踐議題。

        從理論文獻看,災后旅游地的環(huán)境風險備受關注,學界圍繞環(huán)境風險的類型Schweinsberg S, Darcy S, Beirman D ‘Climate crisis and ‘bushfire disaster: Implications for tourism from the involvement of social media in the 2019-2020 Australian bushfires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2020,43(6), pp294-297Shijin W, Yaqiong M, Xueyan Z, et al Polar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change: Opportunity, impact and adaptation Polar Science, 2020,25(9), pp1-11、成因Villa S, Nica V D, Castiglioni S, et al Environmental risk classification of emerging contaminants in an alpine stream influenced by seasonal tourism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0, 115(8), pp1-8Li Q, Yu Y, Jiang X Q Multifactor-base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for Sustainable Land-use Planning in Shenzhe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657(3), pp1051-1063、機制Fountain J, Cradock-Henry N Recovery, risk and resilience: Post-disaster tourism experiences in Kaikōura, New Zealand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20, 35(7), pp100-695Rosselló J, Becken S, Santana-Gallego M The effe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international tourism: A global analysis Tourism Management, 2020,79(8), pp1-10

        等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指出,山體滑坡、洪澇災害、泥石流、臺風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常給旅游地帶來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風險Miceli R, Sotgiu I, Settanni M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Perception of Flood Risk: A Study in An Alpine Valley in Ital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8,28(2), pp164-173;同時,不同的旅游情境中也會存在著不同類型的環(huán)境風險因素謝朝武、章坤:《中國內河游輪旅游安全事件的時空格局及結構特征》,《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第63—71頁。。此外,基于游客感知視角的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研究也涌現(xiàn)出不少成果,這既包括了從前因角度對環(huán)境風險感知影響因素的研究Gudykunst W B, Ge G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 integrative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88,12(3), pp291-293,也包括了旅游者對環(huán)境風險認知結構與態(tài)度的研究王剛:《環(huán)境風險:思想嬗變、認知譜系與質性凝練》,《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第59—68頁。,還包括了環(huán)境風險對游客旅游體驗Atzori R, Fyall A, Miller G Touris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Potential Impacts and Adaptation in Florida's Coastal Destinations Tourism Management,2018,69(12), pp12-22李靜、Pearce P L、吳必虎,等:《霧霾對來京旅游者風險感知及旅游體驗的影響——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中外旅游者對比研究》,《旅游學刊》2015年第10期,第48—59頁。、旅游意愿Probstl U, Kora D, Haiderb W Risk Perception and Preferences of Mountain Tourists in Light of Glacial Retreat an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in the Austrian Alps Journal of Outdoor Recreation and Tourism,2016,13(4), pp66-78、行為決策Wang C, Zhang J, Cao J J, et al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n Tourists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u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9,231(2), pp804-810等行為因素的影響研究。

        可見,災后旅游地的環(huán)境風險是影響游客旅游意愿的重要因素,但從感知環(huán)境風險到產生負向旅游意愿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行為決策過程,其中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和旅游景觀質量風險感知的溢出效應尚未引起學界重視。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是一種外部影響效應,原指一件事物的發(fā)生不僅會對其內部產生影響,而且會對其外部的人或事產生額外的影響[英]阿弗里德·馬歇爾:《經濟學原理》,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年,第224頁。。一般來說,重大災害的發(fā)生會增加旅游地風險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并導致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旅游要素風險、以及景觀質量風險因素并存,三者共同作用并影響災后旅游地的恢復發(fā)展。已有學者提出,環(huán)境風險作為旅游地的宏觀風險因素,已經成為風險影響鏈條中的重要一環(huán)王剛、宋鍇業(yè):《環(huán)境風險感知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理 基于核風險感知的混合方法分析》,《社會》2018年第4期,第212—240頁。,但是從游客感知視角而言,災后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對旅游地吸引力要素風險的溢出機制尚不明確,這是理清災后旅游地吸引力形成機制的重要理論議題。

        為回應以上議題,本研究以2017年“8·8”地震后的九寨溝為案例地,以認知遷移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并基于游客感知視角展開研究。本研究的具體目標包括:1基于認知遷移理論,探索災后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旅游要素風險—景觀質量風險”的感知溢出效應;2通過闡明環(huán)境風險感知的傳導機制,證明認知遷移理論在風險感知影響研究中的適用性;3為災后旅游地恢復重建以及旅游業(yè)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jù)。

        二 研究綜述與理論基礎

        (一)研究綜述

        1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感知的相關研究

        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會增加旅游地的環(huán)境風險,基于自然災害后游客環(huán)境風險感知的研究因此大量出現(xiàn)。GhozlaneFleury-Bahi GEnvironmental risk: Perception and Target with Local Versus Global Evaluation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8, 102(1), pp185-193的研究指出,人們對于環(huán)境風險的感知程度與環(huán)境風險的類型是相關的,相比不確定性的環(huán)境風險(如氣候變化)而言,人們對災害帶來的直接環(huán)境風險的感知程度往往較高。其中,人們對自然災害因素帶來的環(huán)境風險感知程度常低于由人為因素導致的環(huán)境風險感知程度Xue W, Hine D W, Loi N M, et alCultural Worldviews and Environmental Risk Perceptions: A Meta-analysi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14, 40(12), pp249-258。具體來說,游客的環(huán)境風險感知的影響因素可以歸納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內部因素包括游客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以及自身經驗、情緒因素如擔憂、焦慮等Roder G, Ruljigaljig T, Lin C W, et alNatural Hazards Knowledge and Risk Perception of Wujie Indigenous Community in TaiwanNatural Hazards, 2016, 81(1), pp641-662Wang J, Liu-Lastres B, Ritchie B W, et alRisk reduction and adventure tourism safety: An extension of the risk perception attitude framework (RPAF)Tourism Management, 2019, 74(10), pp247-257;外部的情境因素對游客的環(huán)境風險感知具有協(xié)同影響作用,如媒體的報道會使旅游者對環(huán)境風險的感知程度發(fā)生變化,并作用到游客的行為中Abeles A T, Howe L C, Krosnick J A, et alPerception of Public Opinion on Global Warming and the Role of Opinion Devianc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19,(04), pp1-46。

        2旅游地吸引力要素風險感知的相關研究

        自然災害事件對旅游要素和旅游景觀的破壞性影響也是學界長期探討的重要話題。重大災害與危機事件等的發(fā)生常使游客的對旅游目的地形象產生感知變化,這種轉變通常會持續(xù)較長時間Ritchie B, Dorrell H, Miller D, et alCrisis communication and recovery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 Lessons from the 2001 foot and mouth disease outbreak in the UK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2003,(15), pp199-216。一般認為,環(huán)境風險會降低游客對旅游地吸引力要素的判斷,進而影響其旅游意愿。旅游地環(huán)境破壞導致基礎設施遭到破壞后,可能導致旅游景點受損、觀賞功能降低,旅游目的地形象被破壞,需通過長期的恢復發(fā)展與營銷來恢復或重建旅游目的地形象,以提升旅游地的吸引力Ritchie B WChaos, crisis, and disaster: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tourism industryTourism Management, 2004,(25), pp669-683。關于這一點,Hystad的研究中提到Hystad P W, Keller P CTowards a Destination Tourism Disaster Management Framework: Long-term Lessons from a Forest Fire DisasterTourism Management,2008,29(1), pp151-162,重大自然災害的發(fā)生破壞了旅游地的發(fā)展結構,導致災后旅游地的產品質量降低,在此背景下,游客對旅游目的地選擇的意愿和相關的旅游行為也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

        總體來看,雖然學界關注到了自然災害對旅游景點和旅游形象具有的破壞性影響,但是從游客感知視角、探索自然災害引致型環(huán)境風險對旅游要素和旅游景觀質量溢出效應的相關研究還較為少見。從文獻來看,自然災害后環(huán)境風險感知溢出并作用于旅游要素感知和旅游景觀質量感知的作用機制還缺乏實證依據(jù),而這對于具體理解自然災害影響旅游地吸引力的邏輯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以自然災害作為案例背景,探索自然和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的溢出效應,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二)理論基礎

        認知遷移理論(Cognitive Theory of Transfer)是由學者羅耶(Royer)Royer J MTheories of the Transfer of Learning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79,14(1), pp53-69于1979年提出的,該理論指出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會受到自身學習到的知識的影響,進而發(fā)生認知的遷移行為,而人們對已有知識的檢索是遷移行為發(fā)生的關鍵因素。人們在對信息檢索的過程中會產生對相關知識的提取行為,儲存的知識越多,對相關信息的提取也就越容易發(fā)生,認知遷移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就越大。這一理論在學界主要應用于研究人們的學習遷移行為等方面劉儒德:《論建構主義學習遷移觀》,《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第106—112頁。童莉:《建構主義的學習遷移觀及對數(shù)學教育的啟示》,《重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第4期,第89—90頁。。目前發(fā)現(xiàn)很少有學者將此理論應用到對災后風險認知的問題研究。根據(jù)認知遷移行為發(fā)生的原理,當人們接收和學習到的信息(感知到的風險)到了一定程度時,在對信息的回憶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對相關信息(潛在的風險因素)的提取,產生對風險認知的遷移行為。因此,本研究以認知遷移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將該理論應用到風險感知的溢出效應研究,以揭示災后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游客要素風險和景觀質量風險的感知溢出。

        三 研究假設

        (一) 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的影響

        風險是涉及到人類價值并且結果具有不確定性的情況或事件Aven T,Renn OOn Risk Defined as An Event Where the Outcome is Uncertain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09,12(1),pp1-11,風險感知則是個體對事件可能發(fā)生的后果嚴重性的一種判斷能力Bauer R AConsumer Behavior as Risk TakingChicago: 43rd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1960?!帮L險”和“不確定性”是相互關聯(lián)的,其中,環(huán)境風險是影響旅游活動安全的重要因素謝朝武、申世飛:《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對中國旅游突發(fā)事件的影響及其區(qū)域分布研究》,《地理科學進展》2013年第3期,第455—464頁。,也因此為旅游活動的結果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在本研究中,災后旅游地的環(huán)境風險指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面臨的由環(huán)境帶來的活動結果的不確定性,將其分為自然環(huán)境風險和社會環(huán)境風險兩個維度,環(huán)境風險感知即旅游者對災后旅游地存在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和社會環(huán)境風險的一種主觀上的心理感受和認知。

        災害不僅是生態(tài)和經濟災難,也是社會和心理災難Schmuck P,Vlek CPsychologists can do Much to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uropean Psychologist,2003,8(2),pp66-76,自然災害造成的道路崩塌、水體污染、山體滑坡、傳染疾病等的風險可能會對旅游地的生活條件和社會治安環(huán)境造成負面影響。這些都使旅游目的地受到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表面的實物破壞和內在不安全形象的傳播Birkland T A, Herabat P, Little R G, et alThe Impact of the December 2004 Indian Ocean Tsunami on Tourism, in ThailandEarthquake Spectra, 2006,22(S3), ppS889-S900,兩者共同作用造成了人們對災后旅游地的危機意識加深。從物質層面上來看,重大災害的發(fā)生在破壞了旅游地的自然環(huán)境之后,隨之而來的是由此帶來的社會系統(tǒng)的紊亂孫磊、齊文華、鄧硯,等:《國外災害行為研究:緣起、議題和發(fā)現(xiàn)》,《華北地震科學》2018年第3期,第27—34頁。,這些因素進一步導致災后旅游地的社會環(huán)境存在一定風險;從心理層面上來講,災害性的自然環(huán)境破壞會造成人員的心理恐慌,導致其所處環(huán)境中社會秩序的不穩(wěn)定,同時,人們面對災害而產生的避險行為Drabek T ESocial Processes in Disaster: Family EvacuationSocial Problems,1969,16(3), pp336-349也在很大程度上擾亂了社會秩序,進而可能會導致次生災害的發(fā)生趙岑、王曉峰、黃先超:《有限理性視角下游客暴雨災害風險感知評價——以南宮山景區(qū)為例》,《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8年第1期,第120—124頁。,同樣帶來社會環(huán)境風險。因此,可以認為災后旅游地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會影響到社會環(huán)境風險,游客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也因此會影響到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由此可以提出假設H1:

        H1: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會正向影響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

        (二)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旅游要素風險感知、景觀質量風險感知的影響

        旅游要素風險在本研究中是指旅游者在進行旅游活動的各環(huán)節(jié)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因素。根據(jù)旅游的六要素,本研究中所指的要素風險具體包括食品風險、住宿風險、交通風險、游覽風險、購物風險和娛樂風險。旅游六要素是支撐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行業(yè)中占據(jù)主導地位胡撫生:《基于旅游六要素的旅游產業(yè)范圍探討》,《旅游學刊》2007年第11期,第10—11頁。。旅游要素的安全是地區(qū)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前提,也是保障旅游活動安全運行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強調將旅游要素風險作為一個整體,人們在感知到整體要素中任一風險因素的同時可能會產生對整個要素體系的風險感知。在一個完整的旅游地系統(tǒng)內,旅游要素大都依賴于旅游地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而存在,即旅游地的內在吸引力因素和外在的環(huán)境條件是相關聯(lián)的。而重大災害的發(fā)生破壞了旅游地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同時也增多了旅游要素中的風險因素。從游客感知的角度來講,自然災害對環(huán)境的破壞對人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沖擊,進而使其對環(huán)境風險的感知程度較高。根據(jù)認知遷移理論,人們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越豐富(對環(huán)境風險的感知程度越高),其對相關信息(要素風險的感知)的提取能力就越強,對風險的感知遷移就越容易發(fā)生。因此,提出假設H2a和假設H2b:

        H2a: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正向強化其旅游要素風險感知

        H2b: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的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正向強化其旅游要素風險感知

        景觀質量是旅游主體綜合景觀特征和自身的心理活動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Daniel T CWhither Scenic Beauty? Visual Landscape Quality Assessment in the 21st Century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1,54(1-4), pp0-281??芍坝^質量不僅是客觀上的物質質量高低的呈現(xiàn),更是人們對景觀特征的一種主觀評價,包含著旅游主體的主觀認知,它是影響旅游者的旅游體驗趙劉:《真實景觀的旅游體驗——基于現(xiàn)象學的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7年第1期,第84—90頁。和旅游行為決策的重要因素張宏梅、洪娟、張文靜:《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價值的層次關系模型》,《人文地理》2012年第4期,第125—130頁。。景觀質量的不穩(wěn)定性李倩菁、蔡曉梅:《新文化地理學視角下景觀研究綜述與展望》,《人文地理》2017年第1期,第23—28頁。 使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素,如災害導致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破壞使旅游地景觀存在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遭到破壞譚斯穎:《中國模式的災后重建:精英化的景觀改造實踐——以汶川地震災后重建為例》,《城市發(fā)展研究》2016年第11期,第39—44頁。,由此帶來了景觀質量的風險如景觀特征改變、文化性降低、觀賞價值降低以及外觀的破壞等等。基于此,本研究中所指的景觀質量風險是指由于景觀的某些特性被破壞而對旅游活動造成負面影響的不確定性因素,景觀質量風險感知即旅游主體對這些風險因素的主觀認知和對這些因素可能引發(fā)后果的判斷能力。自然災害帶來的環(huán)境風險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旅游地景觀的觀賞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根據(jù)認知遷移理論,當災害對環(huán)境的破壞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對環(huán)境風險因素的認知程度越高,其檢索到相關信息(景觀質量風險因素)的可能性就越高,對風險感知的遷移行為也因此更容易發(fā)生。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H3a和H3b:

        H3a: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正向強化其景觀質量風險感知。

        H3b: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的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正向強化其景觀質量風險感知。

        (三)游客的要素風險感知對景觀質量風險感知的影響

        根據(jù)上文梳理可知,旅游要素風險是在旅游活動過程由六大要素帶來的旅游活動結果的不確定性,景觀質量風險是在旅游過程中由于景觀質量被破壞帶來結果的不確定性。從游客感知的角度出發(fā),旅游要素風險感知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游客在旅游活動的過程中感知到的要素風險是多樣且復雜的,旅游要素中的六大風險因素均包括在內。其中,游覽和娛樂安全是旅游活動安全的保障,游覽和娛樂風險也是災后旅游地存在的會影響到游客正?;顒拥娘L險因素。具體來講,旅游要素風險中的游覽和娛樂風險不僅包括在游覽和娛樂環(huán)節(jié)中的旅游活動項目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張?。骸痘谟慰驼J知視角的旅游地安全風險評價研究》,泉州:華僑大學旅游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還包括在旅游過程中作為核心吸引力要素的景觀質量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可見旅游要素風險會帶來景觀質量的風險問題。根據(jù)認知遷移理論,旅游者在對旅游要素風險的感知過程中,會產生對相關信息即景觀質量風險的信息檢索,發(fā)生風險感知的遷移行為?;诖?,本研究提出假設H4:

        H4:災后旅游地的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對景觀質量風險感知具有正向影響

        (四)要素風險感知在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的中介效應

        認知結構理論(Cognitive Structure Theory)Cook H, Ausubel D P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68,83(2), pp303最早由Ausubel提出,該理論指出,個體前期的學習對后期行為產生影響是基于個人的認知結構而間接作用的,人們根據(jù)個人學習到的知識而構建出一個認知結構,此認知結構是個體對事物的認知發(fā)生遷移行為的中介。在本研究中,要素風險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基本涵蓋了旅游過程中的各類風險,游客通過對要素風險的感知形成對災后旅游地的風險認知結構,通過這一風險認知結構來形成從環(huán)境風險感知到景觀質量風險感知的遷移行為。此外,從上述對文獻的梳理可知,災后旅游地游客的旅游要素風險感知會受到環(huán)境風險感知的影響,而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又會對景觀質量風險感知有一定的強化作用。綜合以上兩個方面的理論推演,可以認為,環(huán)境風險對景觀質量風險的感知溢出可通過游客的要素風險感知來實現(xiàn),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H5a和H5b:

        H5a:要素風險感知在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具有中介效應

        H5b:要素風險感知在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具有中介效應

        由此得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如圖1。

        四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qū)域

        本研究以四川省九寨溝國家級自然風景區(qū)為案例地,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qū),一直以來因其獨特的景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2017年8月8日晚,四川省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發(fā)生70級地震,帶來了很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物資損失。國家旅游局于2017年8月9日緊急發(fā)布一級安全提示,警醒游客暫勿前往災區(qū)旅游,要求旅行社暫停關于九寨溝風景區(qū)的旅游業(yè)務,并幫助已在災區(qū)的游客完成撤離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旅游局提醒近期暫勿赴地震災區(qū)旅游》,(2017-08-09)[2020-07-08],https://wwwmctgovcn/ ggfw/cxts/201708/t20170809_832107htm。。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選取剛經歷過重大地震并處于恢復期的九寨溝自然風景區(qū)作為本研究的案例地,并于2017年9—11月份對九寨溝地區(qū)災后游客的風險感知相關問題做了三個月的持續(xù)調查,來研究游客對于災后旅游地的風險感知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義,并且可為類似的旅游地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測量量表的設計

        本研究所用的測量量表是通過對國內外現(xiàn)有文獻的整理,通過理論分析,并結合地震災害后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的變量和題項。問卷主要包括兩大塊的內容。第一部分包括環(huán)境風險感知、要素風險感知以及對景觀質量的風險感知。

        環(huán)境風險感知主要結合了地震發(fā)生后為旅游目的地帶來的環(huán)境破壞狀況和人們在災后所擔心的實際問題來設計題項。環(huán)境風險包括自然環(huán)境風險和社會環(huán)境風險兩部分內容,對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的問項設計主要基于震后潛在游客去九寨溝旅游所擔心的次生災害的發(fā)生、道路崩塌、水污染問題以及傳染疾病的傳播四個題項;社會環(huán)境的風險感知主要包括對震后的生活條件、治安環(huán)境及旅游物價三個方面的感知Felbermayr G,Groschl JNaturally Negative:The Growth Effects of Natural Disaster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4,(111),pp92-106。

        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參照旅游活動的六大要素來設計問項,主要包括游客對災后地的交通、飲食、住宿、娛樂活動、游玩線路、購物安全等六大部分的風險感知情況。

        景觀質量風險的感知主要借鑒了已有文獻中對景觀質量的評價尺度來設計測量變量。綜合國內外的文獻發(fā)現(xiàn),對景觀質量的評價主要從景觀的穩(wěn)定性、觀賞價值、景觀特征、景觀品質、視覺質量以及景觀類型的豐富度和規(guī)模來對景觀質量進行評價齊童、王亞娟、王衛(wèi)華:《國際視覺景觀研究評述》,《地理科學進展》2013年第6期,第975—983頁。。綜合國內外對景觀質量的評價指標并結合九寨溝災后的實際情況,本測量量表做出了對觀賞性低、質量下降、特征改變、文化性減弱、價值降低以及外觀破壞共六個方面的風險感知測量。這一部分的問卷均采用李克特七級量表來測量,分別是“完全不擔心”“很不擔心”“比較不擔心”“一般”“比較擔心”“很擔心”“非常擔心”。

        問卷的第二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對控制變量的測量,包括被測量者的性別、省份、學歷、年齡、職業(yè)、職業(yè)性質、以及旅游頻率。

        (三)問卷預調研

        問卷的預調研在2017年8月底進行,采用網絡發(fā)放問卷的方式,共收回有效問卷179份,使用SPPS 210對收回的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預調研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旅游要素風險感知、景觀質量風險感知4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852、0802、0898、0911,均大于07,且問卷整體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45,可見該問卷信度良好。同時對各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分析結果顯示,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KMO=0712),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KMO=0666),旅游要素風險感知(KMO=0852),景觀質量風險感知(KMO=0798),且各觀測變量的因子載荷均大于05,可見該問卷的效度也較好,以上結果均顯示該問卷的整體信度和效度較好,可用于正式調研。

        (四)數(shù)據(jù)收集與樣本結構

        問卷的正式調查于2017年9—11月份進行,采取網上問卷發(fā)放,對九寨溝景區(qū)分布在各地的旅游者進行了持續(xù)3個月的調查,收回的問卷共有1 148份,剔除349份無效問卷,共計收回有效問卷799份,有效回收率達69%。在收回的有效問卷中,性別比例為女性居多,女性占比642%,男性占比358%。年齡段在20歲以下的占比1%,20~29歲的占比448%,30~39歲的占比217%,40~49歲的占比164%,50~59歲的占比128%,60歲及以上的占比33%,可見在調查的對象中,年齡段集中在20~39歲。在調查對象的學歷層次中,初中及以下的學歷層次占比45%,高中學歷層次占比115%,專科學歷層次占比168%,本科學歷層次占比566%,碩士及以上學歷層次占比106%,可見調查對象多集中在本科學歷;調查者所從事的職業(yè)包括企業(yè)職員和政府公務員占比255%,科研人員占比79%,個體經營者116%,在校學生占比349%,其他性質職業(yè)占比201%。

        五 數(shù)據(jù)分析與模型檢驗

        (一)測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檢驗

        本研究運用SPSS 210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和信度以及效度檢驗,信度檢驗采用Cronbachs α系數(shù)來檢驗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shù)值分別為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0874,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0850,要素風險感知0899,景觀質量風險感知0925,均大于07,表明問卷的信度良好;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結果顯示,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的KMO值為0715,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的KMO值為0711,要素風險感知的KMO值為0876,景觀質量風險感知的KMO值為0870;各觀測變量的因子載荷系數(shù)均大于05;其次,從總體量表來看,總體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高達0949,KMO的檢驗值為0932(p<0001),可見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良好。

        (二)驗證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繼續(xù)使用AMOS 220對測量變量做驗證性因子分析,并利用吳明隆的建構效度計算程序來計算各變量的組合信度(CR)和平均變異抽取量(AVE)的值,如表1所示。結果顯示,問卷中每一個題項的因子載荷的值均大于05,都符合因子載荷大于05的標準。各變量的平均變異抽取量(AVE)均大于05,其中自然環(huán)境風險的平均變異抽取量大于07,說明量表具有較高的建構效度。同時,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輸出的擬合指標可得,GFI=0950,AGFI=0922,NFI=0967,RFI=0954,TLI=0968,CFI=0977,IFI=0977,均符合模型適配指數(shù)大于09的標準,同時PNFI值大于07,RMR的值為0070,SRMR值為00286小于005,可見在驗證性的因子分析中,各類擬合指數(shù)均符合要求,可以用來驗證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設。

        (三)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及相關性分析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以及變量間的相關系數(shù)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都和旅游要素的風險感知以及景觀質量感知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也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四)結構模型擬合與假設檢驗

        本研究繼續(xù)使用AMOS 220對模型進行路徑分析,利用收回的799份有效樣本數(shù)據(jù)來擬合理論模型。在對模型進行擬合檢驗時,使用χ2/df(p>005)、RMSEA(<008)、RMR(<005)、 GFI(>09)、AGFI(>09)等絕對適配度指數(shù),NFI(> 09)、RFI(>09)、TLI (>09)、CFI(>09)等增值適配度指數(shù)和PNFI(>05)等簡約適配度指數(shù)來進行模型的判斷Schumacker R E,Lomax R GA Beginner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ahwah,NJ:LErlbaum Associates,1996,pp85-91。如圖2中的整體模型的檢驗結果表明該模型的擬合度良好,各指數(shù)均達到了指標建議值。檢驗結果表明,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β=0754,p<0001)有正向的影響作用,證明假設H1成立;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旅游要素風險感知(β=0329,p<0001)有顯著的正向強化作用,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旅游要素風險感知(β=0494,p<0001)具有顯著的正向強化作用,證明假設H2a和H2b在統(tǒng)計意義上顯著成立;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景觀質量風險感知(β=0196,p<0001)具有顯著的正向強化作用,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景觀質量風險感知(β=0271,p<0001)具有顯著的正向強化作用,證明假設H3a和H3b在統(tǒng)計意義上均顯著成立;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對景觀質量風險感知(β=0321,p<0001)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證明假設H4在統(tǒng)計意義上顯著成立。根據(jù)路徑分析的結果也可以發(fā)現(xiàn),游客對災后旅游地各個風險之間存在感知差異:(1)游客的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旅游要素風險與景觀質量風險的溢出效應(β=0494,0271)均高于自然環(huán)境風險(β=0329,0196);(2)游客對不同旅游要素的風險感知之間亦存在差異,如圖2所示,在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因素中,游客對于購物安全(082)、住宿安全(081)、娛樂安全(080)、游覽安全(079)、食品安全(068)以及交通安全(067)等風險因素具有差異化的感知。

        根據(jù)溫忠麟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心理學報》2004年第5期,第614—620頁。、Baron & KennyBaron R M, 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pp1173-1182、Judd & KennyJudd C M,Kenny D AProcess Analysis:Estimating Mediation in Treatment EvaluationsEvaluation Review,1981,5(5),pp602-619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方法:(1)在不加入中介變量(旅游要素風險感知)的情況下,自變量(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對因變量(景觀質量風險感知)顯著;(2)自變量對中介變量顯著,且中介變量對因變量也是顯著影響的,則表明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至少有一部分是通過中介變量作用的,進行第三步檢驗;(3)檢驗加入中介變量后自變量對因變量影響的顯著性,若結果顯著,則證明該中介變量只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即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只有一部分是通過中介變量實現(xiàn)的。綜合以上模型檢驗結果和中介效應檢驗方法,可得結論即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在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在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也存在部分中介效應。假設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在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的中介效應為M1,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在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的中介效應為M2,根據(jù)溫忠麟提出的對中介效應的檢驗方法,僅有一個中介變量時,中介效應值和間接效應值一樣,因此,可得M1=0429,M2=0159即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的中介效應系數(shù)為0429,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的中介效應系數(shù)為0159,假設H5a和假設H5b成立。研究假設檢驗結果如表3。

        六 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從游客對災后旅游地風險感知的角度出發(fā),以2017年九寨溝“88級地震事件”為研究對象,以認知遷移理論為理論基礎,構建了于災后旅游地的環(huán)境風險感知、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的影響模型,以探索災后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對旅游地吸引力要素風險的感知溢出效應。實證檢驗的結果表明:1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正向影響其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2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感知和社會環(huán)境風險感知均對旅游要素風險感知以及景觀質量風險感知有正向強化作用,表明災后旅游地的環(huán)境風險對旅游地吸引力要素的風險感知有正向溢出效應;3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對景觀質量風險感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同時,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的環(huán)境風險感知、旅游要素風險感知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三者之間存在遞進的正向影響關系,要素風險感知在環(huán)境風險和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4游客對災后旅游地吸引力要素風險之間存在感知差異,且社會環(huán)境風險對吸引力要素風險的溢出效應高于自然環(huán)境風險因素。

        (二)理論貢獻

        1本研究將認知遷移理論引入風險感知的溢出效應研究,驗證了認知遷移理論在本研究中的適用性,拓寬了該理論的使用范疇,為研究風險感知溢出效應的相關問題提供了新的理論分析視角。本研究通過認知遷移理論揭示了災后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對要素風險和景觀質量風險的感知溢出,證實了災后游客“環(huán)境風險感知→景觀質量風險感知”“環(huán)境風險感知→旅游要素風險感知”以及“要素風險感知→景觀質量風險感知”的強化影響機制,為研究災后風險感知的溢出效應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2本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視角驗證了災后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在風險影響鏈條中的傳遞作用,并揭示了地震災害后游客對旅游地風險的感知變化過程,證實了“環(huán)境風險感知—要素風險感知—景觀質量風險感知”之間層層遞進的影響關系。學界現(xiàn)有關于風險感知的相關研究一般是基于單一風險要素,并基于縱向視角來審視其后續(xù)影響,本研究則從不同類型風險之間的橫向影響視角來驗證災后旅游地存在的三類風險之間的影響關系。研究結果證實了游客對災后旅游地的風險有一個逐漸傳遞的感知變化過程,并證實了環(huán)境風險感知在風險感知的影響鏈條中的重要作用,驗證了環(huán)境風險對旅游地吸引力要素的傳遞影響作用。

        (三) 研究啟示

        1加強對災后旅游地景觀質量的保護和恢復。旅游地相關部門應該關注旅游者對災后旅游地的景觀質量評價及其風險感知程度,結合旅游地的實際情況,從景觀的視覺質量、文化價值、社會價值、景觀的穩(wěn)定性以及景觀特征等幾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尤其要注重景觀特征的恢復重建,要結合地方特色,努力恢復或重建具有原旅游地特色的景觀,不可犯災后重建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2從源頭出發(fā)加強對環(huán)境風險的管控,建立政府主導,社區(qū)和企業(yè)參與的風險管理模式。對于自然環(huán)境風險因素,注重對山體滑坡、道路崩塌、水體污染以及疾病傳染等幾個方面的預防和控制,建立風險隔離帶以及風險防范措施,由政府和社區(qū)共同參與建立應急救援制度,減少由自然環(huán)境風險因素帶來的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對于社會環(huán)境風險因素,政府要加強對災后地區(qū)的救援支持力度,從物質和心理上給予扶持,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并利用政府和社會的力量建立地方巡查隊伍,打造穩(wěn)定的治安環(huán)境。

        3注重對災后旅游地恢復重建成果的宣傳營銷。根據(jù)災后人們對旅游地風險的感知過程制定不同階段的宣傳引導策略,加強與游客之間的信息溝通交流,打破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風險認知誤區(qū)。政府及各相關企業(yè)主體可以根據(jù)游客對風險的感知變化過程,充分利用媒體等宣傳手段,在災害發(fā)生后的初期階段對災后旅游地的環(huán)境恢復重建情況進行宣傳引導,打造地區(qū)與游客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從源頭阻斷旅游者風險感知的連鎖過程,以降低游客對旅游要素和景觀質量的風險感知程度,提高其對旅游地安全形象的認知程度,以促進旅游地的恢復發(fā)展。

        (四)研究局限與展望

        本研究從游客感知的角度出發(fā),探索了災后旅游地環(huán)境風險對旅游吸引力要素風險的溢出效應,但由于調研時間的限制,研究僅對災后三個月之間游客的風險感知進行了調查。后續(xù)研究應考慮在地震發(fā)生后的不同時間段對游客展開持續(xù)性調研,以對游客的風險感知展開更為詳細的探討;此外,游客對不同旅游要素存在差異化的風險感知,后續(xù)研究可進一步對這種差異化的風險感知進行探索,并分析不同旅游要素風險對景觀質量風險的影響作用。

        Spillover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isk After Disaster

        on the Attraction Factors of Tourism

        WANG Jing-qiang, GUO Qian-ya, XIE Chao-wu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of tourist area after disaster are widely concerned by scholars, but its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attractive elements of tourist area is ignor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transfer, this paper takes Jiuzhaigou after the “8·8” earthquake in 2017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structs the conceptual model composed of “environmental risk of tourist area after disaster-tourism elements risk-landscape quality risk”,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among the three is tasted throug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urists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risk h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ly effect on the perception of tourism elements risk and landscape quality risk; the perception of tourism elements risk also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landscape quality risk; the tourists perception of tourism elements risk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environmental risk perception and landscape quality risk perception.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risk perception after disaster will strengthen tourists risk perception of tourism attraction and reduce the attraction of tourism area. the tourism area after disasters should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and conduct separate publicity on tourism elements and tourist landscapes to avoid the negative spillover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Keywords: disaster; environmental risk; the attractive factors of tourism; risk perception; spillover effect; Jiuzhaigou

        【責任編輯 吳應望】

        猜你喜歡
        風險感知環(huán)境風險溢出效應
        風險再現(xiàn)與媒介正義
        我國內陸核電站環(huán)境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價值工程(2016年32期)2016-12-20 20:15:22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工程項目環(huán)境風險研究
        價值工程(2016年30期)2016-11-24 13:13:14
        化工行業(yè)環(huán)境風險評估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0:34:23
        城鎮(zhèn)化中人口結構變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發(fā)達經濟體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政策溢出效應
        關系嵌入與風險感知對網絡組織治理模式選擇的影響研究
        預測(2015年2期)2016-07-07 00:02:53
        產品傷害危機對區(qū)域品牌的溢出效應及應對策略的研究
        我國出境旅游者風險感知差異及其信息來源偏好
        駕駛人風險感知時間與騎車人損傷風險模型研究
        科技資訊(2015年19期)2015-10-09 20:48:24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樱桃视频影视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男女上床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av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在线精品|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av| 亚洲av天堂在线视频| 麻豆久久久9性大片|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东京热|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 人与动牲交av免费| 日韩www视频|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产夫妻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九九九无码喷水|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无码爽视频| 野花社区www高清视频|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第一女人的天堂av| 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 日韩爱爱网站| 丁香婷婷激情俺也去俺来也|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国外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探花国产精品三级在线播放| 蜜桃传媒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猛交69| 青草热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东京热东京道日韩av|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综合| 国产av综合网站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