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螞蟻
雖然特斯拉ModelY主打國產(chǎn),但實際上首款國產(chǎn)化的特斯拉應該是Model3。同為緊湊型,和國產(chǎn)化的特斯拉Model3相比,ModelY上有相似之處的。首先就從最基礎的操控說起。
ModelY分為長續(xù)航四驅(qū)版和高能四驅(qū)版兩個版本,因為顏色的原因。我選擇試駕的是長續(xù)航四驅(qū)版。和現(xiàn)銷的Model3一樣,ModelY在駕駛模式上也默認調(diào)節(jié)為高能量回收模式。如果你想調(diào)整,需要后臺權限,所以一般車主都會默認高能回收模式來駕駛,這也就決定了駕駛感受上和油車最大的不同。
首先是起步,起步快一向是純電車的優(yōu)勢,而在純電車中又尤其以特斯拉的起步快為甚。只要有特斯拉駕駛經(jīng)歷的人,一定能夠理解什么叫做“線性加速”。就和字面意思一樣,一腳電門,車身真的會和線一樣竄出去。然而高能回收模式帶來的后果則是,腳面一松電門,車身就立刻減速甚至停止。如果不熟悉的朋友,甚至感覺有點違背慣性原理。
這種高能回收的限定設置,在目前市場中算是毀譽參半。不過客觀的講,如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熟悉適應,并不會覺得不能接受。
另外ModelY的轉向也特別強調(diào)精準,其后果就是方向盤會有些沉。其實很多人因為ModelY緊湊現(xiàn)代化的外觀,覺得TA更像是女生座駕,這就和對minicooper誤解一樣,ModelY更像一款性能車。如果沒有過多駕駛經(jīng)驗的女性,其實第一部車就是ModelY多少會覺得有些吃力。反而是對城市街道特別鐘情的熱血騷年們,沒有一個不喜歡ModelY的操控的。
說ModelY是性能車,官方小姐姐肯定是不承認的。因為任何官方宣傳上,都沒有講ModelY定位于性能車。但是在用車的過程中,ModelY真的會給你一種擁有所有性能車特點的錯覺。不僅擁有性能車操控敏捷、動力兇猛的優(yōu)點,甚至連濾震差,音噪高的缺點也有。
這也正是我建議車主開而不是坐ModelY的原因。習慣了單踏板的操控后,你會發(fā)現(xiàn)ModelY絕對是一款很好開的車。但是乘坐感受上,只能說一般。當然必須承認單從空間來講,ModelY絕對是同級純電SUV中的佼佼者。得益于特斯拉平鋪電池,后排的腿部空間算得上充裕,溜背造型下的后排頭部或許有些局促,但是可以接受的范圍。
但是在底盤上,估計就是那種讓人愛的愛死,恨的恨死了。為了強調(diào)SUV身份的高通過性和支撐性。整個底盤偏硬,高速過坡,甚至讓你有點非承載車身的感受出來。用一個詞形容,力量感。對于駕駛員甚至是副駕的乘客,都會感覺到很爽,但是后排的乘客如果過減速帶不刻意減速的話估計要罵人了。不過還好,且不說絕大多數(shù)ModelY的車主都是駕駛員,就算對于乘坐感受比較挑剔的朋友,特斯拉也有相應的選配可以選擇。
說到選配,就不得不提人性化這個話題。對于ModelY甚至整個特斯拉車系來說,都是一個很矛盾的話題,比如“單踏板”的默認高能回收模式,增加了續(xù)航里程,減少了續(xù)航焦慮,的確人性化,但是增加駕駛習慣的學習過程,又顯得很不人性化了。同樣的,在智能駕駛輔助和車聯(lián)系統(tǒng)上,也是這樣矛盾著。
從特斯拉誕生以來,就和自動駕駛牢牢綁在一起。以我試駕的這款ModelY為例,對比同級別甚至市場上所有的號稱自動駕駛輔助的車型,NoA當屬翹楚。只要雙懷擋開啟后,就能實現(xiàn)自動進出高速匝道、自主判斷超車時機。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目前這套系統(tǒng)在進高速服務區(qū)和隧道會自動退出,其他場景全部交由電腦處理,真心感受到了人性化的關懷。
然而除了極強的單車智能,引領未來的自動駕駛性能,在車機系統(tǒng)和人車交互方面,卻又有明顯的不足之處。比如語音系統(tǒng),其實特斯拉的車聯(lián)系統(tǒng)并不差,但是就和手機的IOS系統(tǒng)一樣,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對于普羅大眾來說,上手難度偏大。就我認識的特斯拉車主,基本不用這套系統(tǒng)。由此可見一斑。
如今電氣化再一次成為了未來汽車發(fā)展的主流。而號稱鲇魚的特斯拉,不論輿論風向如何,目前來看仍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想順應潮流體驗一把“鲇魚”的風范的話,真的可以試試國產(chǎn)版的特斯拉Model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