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果 曾慧婷 賀靈芝
摘 要:文章圍繞線上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首先分析了當前線上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從“以學生為中心”的視角切入,以《有機化學》課程線上教學為例,對當前的線上教學模式進行適度調整,闡明了基于在線課堂直播、在線課程資源和在線課程教學管理三大平臺的“完全線上”全新教學模式的構建思路,厘清了“完全線上”教學模式構建的具體方法,為“完全線上”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評估教學實踐成效構建了具體框架,是開展《有機化學》線上教學實踐的有力指導。
關鍵詞:高職化學 完全線上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1-196-02
2020年,突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拉開了我國線上教學的大幕。在線教育實施以來,大部分高校的線上教學仍在持續(xù)進行,疫情之初所要求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目標已經實現,但是通過初步調研,發(fā)現在這次“突發(fā)性”的大規(guī)模線上教學大考中,部分地區(qū)和高校在硬件設備、軟件管理和線上教學模式方面仍然存在薄弱不足環(huán)節(jié)。線上教學資源不足、教學平臺網絡嚴重擁堵、課程設計理念滯后、線上教學模式單一、課程使用率不高、互動交流效果不佳、線上教學管理缺失等,成為制約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雖然當前線上教學模式相關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多,涉及范圍廣,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參考,多平臺的線上教學模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但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線上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如何尋求多平臺教學最佳組合模式,教學實證研究還遠遠不夠,相關研究有待繼續(xù)跟進與挖掘,特別是疫情全球化蔓延,我國正處于疫情“嚴防嚴控”階段,線上教學相關研究依然不可懈怠,亟待深入,這為本研究留下了很大空間。
一、線上教學常見問題
(一)課程訪問量大,課程互動和活動完成量小
“停課不停學”,在線課程成為線上教學的主要方式,在線課程的訪問量也成為教學的重要指標之一。考慮到學生的課程訪問量差異可能由選課學生人數不同造成,但教師的平均訪問量大小可以間接反映課程訪問行為頻次的巨大。與龐大的課程訪問量相比,課程相關活動(布置作業(yè)、任務點、章節(jié)測驗、問題討論、搶答、考試等)發(fā)布量及活動完成量卻很小。與巨大的課程訪問量相比,這足以說明課程的訪問可能只是簡單地登錄行為而非有效的教學活動;同時,平均每周每門課不足一次的活動發(fā)布量,說明大部分線上教師并非每周都發(fā)布教學任務,很可能是集中完成課程任務發(fā)布活動,至于這種方式是否對教學過程產生影響,有待進一步考究。
(二)教學方式多樣,孰優(yōu)孰劣
當前線上教學方式主要有直播式視頻教學、錄播式視頻教學、任務式教學等。針對線上教學主要采取何種教學方式的問題,當前并沒有統一定論,相關的研究結果差異顯著。根據文獻調查結果顯示,相比直播教學,線上教師更傾向于選擇錄播教學,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錄播教學受系統負荷、網速等影響較小,為了保證教學正常運行,大部分教師仍以這種方式為主。有調查顯示,根據調查樣本,同時使用2個線上教學平臺的教師達54.06%,同時使用3個教學平臺的教師達24.31%,可見,當前高校線上教學方式多樣,如何合理運用平臺優(yōu)化教學體驗,提高教學效果最為關鍵。
(三)在線課程堪比傳統課程,互動較少
當前,多數在線課程教學仍然沿用傳統課程教學模式,僅是簡單地將線下課程內容遷移到網絡平臺的線上教學環(huán)境。雖然,當前的在線教學模式突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是線上課程教學有效開展、師生有效互動的便捷途徑,但是,從線上教學的總體效果來看,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出線上平臺這方面的優(yōu)勢,以互聯網高新技術為核心的交互式、個性化新型教學模式仍然受限于傳統課堂講授教學模式,面對課堂互動的無感,面對新舊觀念的碰撞,面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溝通困境,未來在線教學的改革與推進,亟需面對,亟待解決。
(四)教師發(fā)布教學材料豐富,學習效果監(jiān)控不夠
線上教學資料種類多樣,材料豐富,包括PPT多媒體課件、視頻、音頻、Word文檔、PDF文檔、Excel表格、圖片等。當前的主要問題是面對數量龐大的教學材料,學生是否有效接納,有效吸收。根據有關數據統計結果,我們發(fā)現,教師線上發(fā)布的教學材料大多數是提供給學生瀏覽和學習參考的,其中任務、作業(yè)、測試并不多,這種自學并沒有針對性地給與教學跟蹤和切實監(jiān)督,教學評價并無任何參考依據。另外,多數教師發(fā)布教學材料時間較為集中,并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及課程進度有規(guī)律、有計劃地發(fā)布,這將不利于根據實際教學效果把控課堂節(jié)奏。因此,有效的課堂監(jiān)督與學習評價體系建立比單純累積教學材料更為重要。
二、“完全線上”教學模式構建思路
(一)總體思路
首先,總結各線上教學平臺和線上教學模式的優(yōu)缺點,選擇并構建操作性及普適性較強的,符合師生差異化需求的“完全線上”教學模式。然后,通過對線上教學課前、課中、課后各環(huán)節(jié)進行流程化設計與資源配備,再輔以多樣化教學平臺功能,用新鮮教學元素賦予學生線上教學全新體驗,以興趣為主導實現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最后,通過各環(huán)節(jié)合理融合,構建基于在線課堂直播、在線課程資源和在線課程教學管理三大平臺的“完全線上”全新教學模式。
(二)具體設計思路
1.基于不同的教師和學生掌握在線教學媒體技術的能力不同,采用基于“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騰訊QQ”多種形式的教學平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式學習達成學習目標,這種可操作性強,普適性強,符合師生差異化需求的多元化“完全線上”教學模式,通過實踐能有效解決線上教學遇到的部分問題。
2.形成并完善“課前六備(選擇平臺、新建課程、資料制作、進度調節(jié)、學生建群、預案設置),課中六講(預習分析、課內直播、課堂互動、課堂測驗、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課后六輔(線上答疑、課后思考、討論反饋、作業(yè)批改、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進一步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創(chuàng)新“課前六備,課中六講,課后六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解決網絡基礎條件研判不足、學生參與性和持續(xù)性不高、優(yōu)質線上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教學管理策略落后等線上教學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3.當前開展在線教學工作,教師的工作內容發(fā)生極大變化,投入教學的時間成倍增加,“完全線上”教學模式擬建立完整的線上教學資源庫,并計劃申報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給線上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共享資源。
三、“完全線上”教學模式構建具體方法與步驟
(一)構建在線課堂直播平臺
1.選擇平臺。本課題選擇2020年2月1日上線的疫情期間專用“老師極速版,該平臺可支持老師快速完成在線課程搭建,將鏈接推送給學生后,點擊鏈接即可通過手機、電腦、iPad等進入課堂。該平臺直播流暢,滿足直播和互動的基本要求。
2.教學環(huán)節(jié)策劃。首先是課前教師準備工作,包括創(chuàng)建課堂、課前設置等;然后是復制鏈接(或二維碼)邀請學生進入課堂;最后和傳統授課模式相似,利用PPT進行直播授課。上課過程中由于并非面對面,可利用簽到、畫板、舉手以及課堂發(fā)言等功能進行課堂互動。為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在講課的同時,教師可打開另一臺電腦的“騰訊課堂”,選用“學生視角”檢查網絡音質是否穩(wěn)定。課后,學生通過“課程回放”功能,可復習并鞏固課程內容。
(二)構建在線課程資源平臺
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教學資源(視頻、圖片、課件、電子教材等)的多元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多元化的在線課程資源平臺。
1.選擇平臺。通過綜合考慮,選擇超星學習通平臺建設課程資源庫。
2.制作、整合課程資源。錄制微課視頻,和其他非視頻教學資料(圖片、PPT、習題、電子教案和教材等)一起上傳到學習通云盤,然后在“章節(jié)”板塊按照教學進度安排依次構建每一章節(jié)微模塊,上傳資料并設置任務點。另外,還可以針對每一章節(jié)提前在“作業(yè)”和“考試”板塊創(chuàng)建作業(yè)和試卷備用,以此構建一個完整的、有結構的、有邏輯關系的課程資源平臺。
3.教學環(huán)節(jié)策劃。首先,要求學生完成任務點(錄播視頻),視頻中嵌有針對性課堂強化練習;其次,利用平臺互動,包括簽到、投票、搶答、主題討論、測驗等,實時檢測學習狀態(tài)與效果。
(三)構建在線課程教學管理平臺
1.選擇平臺。構建基于“超星學習通+QQ群”的在線課程教學管理平臺。
2.教學管理與評價。利用超星學習通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形成性評價,自動對學生的學習投入時間、測試完成量等進行統計,為教學策略的隨時改進、實施個別化教學提供依據??紤]到QQ群是當下最普及的通訊工具,可利用QQ群增加互動,隨時考查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把握課堂,保障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從已有成熟的經驗來看,線上教學有著自身的教學規(guī)律,對于線上教學的大綱設計,備課、授課、考核、評價、反饋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與線下教學有著不同的要求。如何全面吸收好的做法和經驗,進一步提升在線課程的質量,彌補當前高校線上教學的短板是學校和廣大師生急切關心的問題。因此,從當前高校線上教學現狀和線上教學已有經驗出發(fā),研究創(chuàng)新具體課程的“完全線上”教學模式,以“學習革命”推進“質量革命”向縱深發(fā)展,對疫情結束后做好線上線下教學有機銜接和推進高校課題教學的迭代更新具有重大意義。
[基金資助:2020年湖南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冠疫情背景下高職化學課程“完全線上”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ZJGB2020274),項目負責人:尹紅果。]
參考文獻:
[1] 鄔大光.教育技術演進的回顧與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線教學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20(4)
[2] 生開明,徐紅,王寧.淺談突發(fā)疫情事件下的線上教學機制建設思路——以高職院校為例[J].山東教育(高教),2020(4)
[3] 楊金勇,裴文云,劉勝峰,張東淑,張湘,姜卉,姜莉杰,于瑞利.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踐與經驗[J].中國電化教育,2020(4)
[4] 李浩.高等院校提高線上教學質量方法探究[J].河北農機,2020(2)
[5] 劉振天.一次成功的沖浪:應急性在線教學啟思[J].中國高教研究,2020(4)
[6] 楊翊,趙婷婷.我國高校在線教學運行狀況及其質量評價問題探討——基于疫情期間超星智慧教學系統的數據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20(6)
(作者單位: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0)
[作者簡介:尹紅果,碩士研究生,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化學教育。]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