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燕
低年級學生處在寫作的起步階段,需要借助仿寫才能逐漸形成表達能力。雖然說模仿是兒童的天性,但如果缺失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在仿寫時往往顯得盲目無序。那么,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時,該從哪些方面著力呢?
低年級學生如果從開始寫話就產(chǎn)生抵觸情緒,無疑就種下了怕寫作的種子。激發(fā)學生的表述興趣,需要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尤其是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抓住那些學生感興趣的句子,讓學生先乘著興趣多說說相關的句子,再選擇說得好的句子記錄下來,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仿寫。
如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課文在介紹黃山奇石的時候,強調(diào)“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可見“趣”是課文語言表達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注意體會、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所包含的趣味,順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以第2自然段介紹“仙桃石”為例,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仙桃石的有趣和神奇,品味“盤”字運用的巧妙之處。之后,教師讓學生自己讀讀第3—5自然段,看看“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薄敖痣u叫天都”的介紹中,趣味是怎么表述出來的。最后,教師讓學生學著課文有趣的表述,從第6自然段或者自己知道的黃山奇石中選擇一塊,仿照課文中的句子介紹一下。因為,教師在教學中從興趣出發(fā)并激發(fā)學生的表述興趣,所以,學生都發(fā)揮想象力,努力朝著有趣的方向說出對奇石的理解。最后,教師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有趣的介紹記錄下來,注意運用課文中的句式,開展仿寫訓練。
低年級學生平時習慣口頭表達,口頭表達往往發(fā)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即使有些內(nèi)容沒有說清楚、說明白,聽者如果不是教師的話,因為憑借語境能懂得所要表達的意思,就不會提出重新說的要求。對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時,需要強調(diào)表達的條理性,做到以清晰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
如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課后練習題有“讀第4自然段,給下面的內(nèi)容排序,再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課文所在單元安排的“口語交際”《做手工》也要求“按照順序說”,這些都是指向?qū)W生在表述時需要注意語言的條理性。鑒于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組織學生針對課文第4自然段進行梳理:先看看曹沖說的稱象方法一共要做哪些事情,再注意這些事情的先后順序是怎樣的,還要思考這樣的順序能不能調(diào)換。經(jīng)過梳理后,教師指導學生總結:要想這樣的順序不亂,可以用怎樣的表達句式,并用這樣的句式說說曹沖稱象的方法。之后,教師讓學生按照總結出的句式,將自己早上起床后的情形按照一定順序進行仿寫。
許多學生寫的話干巴巴的,多是一些簡單的主謂句,談不上生動形象。究其原因,固然是語言積累不夠豐富,但也與他們沒有精選富于變化的語句(段)并充分理解仿寫對象有關。
如教學《找春天》一課時,課文中有許多句子(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值得學生進行仿寫。如第2自然段的“脫掉”“沖出”“奔向”“尋找”等一系列動詞;還有最后一個自然段中,“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觸到了”等一系列動詞,寫出了找春天的途徑。學生受詞匯積累不夠的影響,在仿照課文用一系列動詞來表述一件事情時,往往會出現(xiàn)“湊”不齊就亂寫一氣的現(xiàn)象。但是,如果選擇課文第4—7自然段作為學生仿寫的對象,各個自然段雖然只有一句話,其中包含著豐富獨特的想象。教師先引導學生關注句子中出現(xiàn)的變化,找出不同的想象結果;再思考如果把嫩芽、小溪的叮咚也想象成眉毛、眼睛一類的東西,可以怎樣寫出來并讀一讀;最后,教師指出,小草、野花、嫩芽都是植物,看看春天來到的時候出現(xiàn)了哪些動物,能不能用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想象仿寫。這樣的仿寫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寫起來,語言自然帶著孩子的特色。
總之,提高低年級學生寫話水平的有效方法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在課文中精選典范的語句、句式,理解課文范例的語言表達特點,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進行仿寫,由仿寫到創(chuàng)作,形成自主寫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