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凱
一、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選自部編版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文章圍繞“同情弱者”的這個單元主題,描寫 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街頭的悲慘故事,反映了當時貧富懸殊的社會現(xiàn)象,揭露了尖銳的社會矛盾,表達了作者對窮苦大眾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
本文的一個時間點大年夜,通過小女孩賣火柴為線索,表達了當時貧窮落后的時代背景下小女孩向往光明、溫暖、快樂幸福生活的感情,結合現(xiàn)在社會下,祖國繁榮富強,人們幸福生活的環(huán)境來之不易,教育學生們勤奮學習,成大后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二、學情分析
雖然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用查閱工具書的方法來識字,但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篇輻較長,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有所難度,想要更好的理解本篇課文,首先需要學生多讀幾遍,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再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要求掌握會認會寫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圈畫詞句等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作者基于現(xiàn)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通過感受小女孩的痛苦和不幸,來教育學生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四、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女孩生活的悲慘。
五、教學難點
理解小女孩“幸?!钡纳羁毯x。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知道大年夜嗎?通常情況下大年夜人們都在干什么呢?可是有一位可愛的小姑娘她在流浪街頭,讓我們去看看這位小姑女娘好嗎?
(二)自主學習
1.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
3.想一想課文寫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探究
1.四人一小組,互相討論交流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和語句。
2.合作探究小女孩共幾次點燃火柴,她分別看到了什么?
3.小女孩是個怎樣的人?小組交流匯報,教師指導點評。
(四)精講解疑
1、小女孩共五次點燃火柴,讓學生在得文中找去來。
2、弟1次點燃柴是想暖和自己的小手小腳;(冷)
第2次點燃火柴看到了烤鴨冒著香氣;(餓)
第3次點燃火柴想象自己坐在圣誕樹下;
第4次點燃火柴看到了奶奶;
第5次點燃火柴想和奶奶一起去快樂的天堂。
(五)達標測評
1、測評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2)讓學生談談自己讀完本課之后的感想。
2、課堂小結
本文中的小女孩因家中貧困只好用賣火柴來掙取生活費來補貼家用,多么善良懂事的小女孩呀!可是在大年夜的那晚她和奶奶去了充滿光明溫暖快樂的天堂了,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七、板書設計
八、作業(yè)布置
1.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改寫這篇童話的結尾。
教材版本:人教部編版
學段學科:小學語文
年級學期:五年級下冊
課題名稱:22. 《手指》
新疆新和縣玉奇喀特鄉(xiāng)玉奇喀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