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意
【摘? ? 要】自我們國家進入新時代以來,教育行業(yè)、科技行業(yè)、醫(yī)藥行業(yè)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尤其是教育行業(y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教學當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德育教育,結合班級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 小學班主任? 班級管理? 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28
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見過形形色色的學生,也能認識不同類型的家長,針對班級的管理工作,筆者也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也發(fā)現(xiàn)由于家長的德育教育意識不夠、家長不配合班級的德育教育任務以及小學生普遍的德育意識不高等原因,造成多數(shù)班級難以開展相應的德育教學工作。因此,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的教學與管理工作時,應該采用有效的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
一、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德育問題
(一)家長對學生成績要求過高
很多家長都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因此,家長一旦將學生送進學校,就對班主任下達了明確的要求,要求他們的孩子在所有的科目學習都要達到理想的標準。家長在學生的課余時間也安排了很多的補習任務,學生不僅要兼顧學校的相關知識學習,還要在課堂之下參加各種特長培訓活動。這就導致很多學生都不能將精力專心花費在文化課的學習之上。而且很多家長過度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他們的品德教育,這是很多家長的通病。
一些家長在每次期末考試之前都會承諾給學生某種獎勵,只需要他們達到家長的要求。這種方法看似有效,一時滿足了學生的勝負欲,但是長久以來卻暴露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家長忽視了學生的品德教育,讓學生過度追求成績,而忽視了對個人自身能力的提升。以物質作為獎勵看似滿足了學生的物質需求,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是在滿足家長的虛榮感,這種心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要知道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物質接受度以及心理教育方面都還有待提高,如果家長給學生過度灌注物質教育思想,只會讓學生越來越追求物質,忽視了精神方面的提升。
(二)家長不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很多班主任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當班主任在班上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并要求家長協(xié)同參與時,很多家長都會以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參加活動為借口而拒絕。除了家長會以外,只要是有關于學生的德育教育課程,很多家長都會因故缺席這一活動。這充分暴露了家長不配合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的缺點。在家長的認知當中,只有家長會這種有關學生學習成績的活動才是重要大事,關于孩子的德育教育工作卻可有可無。如果沒有了家長的配合,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龐大,班主任要一一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十分困難的。只有幾個學生時班主任可以完美解決這些學生的德育問題,但是當有幾十個學生時,班主任的精力就無法兼顧全局了。因為班主任不僅要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還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成長問題,這必須要求班主任花足夠多的時間在德育教育的工作上。但對于所有的小學班主任來說,這都是很難達到的要求。如果能有家長的配合,班主任將會更加容易解決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
(三)學生的德育意識不高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在此之前也并沒有接觸過類似的德育活動。如果教師一開始就給學生安排大量的德育教育課程,將會讓他們感覺難以接受這些知識。學生在聽相關的德育知識時也很容易感覺無聊枯燥,甚至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這也將導致后續(xù)的班級德育工作很難開展,不有利于達到班主任的教學目的。而且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教學過度求快,以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為主要目的,將導致德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關于相關德育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家長應將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
針對家長過度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學生的德育教育這一問題,班主任應該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定期和學生家長開展德育教育的交流活動,使家長在課余的時間多花時間陪伴他們的孩子,以自己的行為和語言來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此同時,家長還應該以身作則,以更高的標準時刻要求自己的行為,幫助學生一步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教師還應該告知家長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學生的品德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家長應該將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
(二)家長應合理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家長應該按照要求合理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因為班主任精力有限,只有得到了家長的幫助,班主任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相關的教育任務,才能夠幫助學生達到更好的言行舉止標準。與此同時,班主任在遇到管理方面的困難時,應該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可以成立家長委員會,讓大組長來帶動其余家長參與到德育教育的工作當中來,進一步解決班主任在班級教學管理工作當中的難題。
(三)提高學生的品德意識
由于很多小學生的品德意識不高,他們的言行舉止也有待矯正,因此,班主任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來逐步矯正學生的行為。例如,給學生講孔融讓梨、孟母三遷,揠苗助長等傳統(tǒng)的寓言故事,中國傳統(tǒng)的故事包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識,蘊含著很多深刻的道理。學生聽了這些故事后,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也能勾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會主動學習故事中的美好品德,也規(guī)避自己做出不好的行為,時刻以故事主人公為榜樣。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個人的實際生活當中,與同學和睦相處,尊敬師長,樂于助人,幫助那些處于困境當中的人。班主任還要定期開展德育教育的講座,要求專業(yè)人員給學生講解相關的德育知識,通過專業(yè)化的培訓來提高學生的整體意識,幫助他們一步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以及形成良好的品格。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有關班級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問題,并且應該針對這些問題找到科學且合理的解決對策。由于管理精力有限,班主任必須要得到家長的配合,注重提高家長的德育意識,讓家長多多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定期給學生開展德育講座,邀請專業(yè)的人員來參與德育培訓,從而使得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品德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宋伊麗.關于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的心得體會.[J]教育與科學.2018(17):56-58.
[2]曾進.淺談小學班主任管理與德育教育[J].魅力中國,2017,000(013):152.
[3]丁衛(wèi)東.優(yōu)化班級管理 主導德育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C].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