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金云
摘要:糖尿病是一組以血漿葡萄糖水平升高為特征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群。本研究旨在探討和分析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糖尿病;中醫(yī)護理;健康教育
1辨證分型
1.1 燥熱傷津證
主要證候:煩渴多飲,口干舌燥,多食易饑,大便干燥,形體消瘦,尿頻、量多、色黃,皮膚瘙癢。舌紅苔薄黃,脈洪數(shù)或滑數(shù)。證候分析:脾胃受燥熱所傷,胃火熾盛,脾陰不足,則口渴多飲,多食易饑,大便干燥;脾虛不能傳輸水谷精微,肌肉皮膚失濡,則形體消瘦,皮膚瘙癢;水谷精微直趨下行則見尿多、尿頻。
1.2 氣陰兩虛證
主要證候:神疲乏力,五心煩熱,口干咽燥,汗出氣短,心悸失眠、耳鳴,腹脹便溏或便秘,腰膝酸軟。舌紅苔薄或少,脈細數(shù)或弦數(shù)。證候分析:腰為腎府,氣虛腰失所養(yǎng),而見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表虛不固,腠理開泄則見氣短汗出;陰液虧損,虛火內生,則見五心煩熱,口干咽燥;虛火擾心則見心悸失眠。
1.3 陰陽兩虛證
主要證候:手足心熱,口干喜熱飲,或畏寒倦臥;胸悶、納呆,尿濁如膏,腰膝酸軟,心悸、泄瀉、夜尿頻多,性功能不全。舌紫暗、淡胖,邊齒印,苔薄白,脈沉細。證候分析:病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陰津虧耗則見手足心熱,口干虛失溫煦,則見畏寒倦臥,喜熱飲;腎陽虛衰,膀胱氣化不權,精微水谷直趨于下見尿濃如膏;腎虛腰失溫煦濡養(yǎng)見腰膝酸軟;命門火衰見泄瀉,夜尿頻多,性功能不全;脾陽虛運化失職,水濕泛溢見浮腫、胸悶。
1.4 痰瘀阻絡證
主要證候:此型多見于糖尿病后期階段,同時其他證型也常兼夾此證。面色黧黑,胸痹心痛,目糊目暗,肢體麻木、刺痛,半身不遂,肢端壞疽。眩暈耳輪甲錯。舌黯淡胖,舌下脈絡迂紫,苔白膩,脈沉細澀。證候分析:久病入絡,血脈瘀滯,則見胸痹心痛,肢體麻木,刺痛,半身不遂,肢端壞疽:肌肉失濡則見面色黧黑,目糊目暗。
2常規(guī)護理
2.1 護理評估
(1)既往飲食結構和習慣、家族史。(2)病程長短、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3)并發(fā)癥。(4)心理社會狀況。(5)辨證:燥熱傷津證、氣陰兩虛證、陰陽兩虛證、痰瘀阻絡證。
2.2 護理要點
(1)一般護理:按中醫(yī)內科一般護理常規(guī)進行;遵醫(yī)囑定期檢查血糖和尿糖的變化;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每周定期測體重。(2)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觀察患者神志、視力、血壓、舌脈、皮膚等情況;患者突然出現(xiàn)心慌頭暈、出虛汗、軟弱無力等低血糖現(xiàn)象時,報告醫(yī)師,并配合處理;出現(xiàn)頭痛頭暈、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煩躁不安、呼出爛蘋果氣味時,報告醫(yī)師,并配合處理;出現(xiàn)神昏、呼吸深快、血壓下降、肢冷、脈微欲絕時,報告醫(yī)師,并配合處理。(3)給藥護理:嚴格按醫(yī)囑服用降糖類藥物。(4)飲食護理:遵醫(yī)囑進食,控制總熱;禁食糖、煙酒,少食煎炸食物;可適當增加蛋白質、水煮蔬菜類食物。(5)情志護理:增強與慢性疾病作斗爭的信心,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2.3 健康指導
(1)向患者講解飲食療法,使患者合理安排每日膳食。(2)避免精神創(chuàng)傷和過度勞累。(3)指導患者掌握自我監(jiān)測血糖和尿糖的方法。(4)講解本病并發(fā)癥的表現(xiàn),如眼部病變、足部感染等,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5)指導患者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勤洗澡、理發(fā)、修剪指甲;內衣、鞋襪要柔軟寬松;趾端要保暖。(6)定期復查,隨身攜帶糖尿病治療保健卡,以防發(fā)生低血糖時,可采取急救措施。(7)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運動方式,以不感到疲勞為宜。
3辨證施護
3.1 燥熱傷津證
治法:清熱潤燥。護理:(1)注意飲食清淡,適當控制食量,多食易饑明顯者應節(jié)制飲食,嚴格控制主食量,饑餓時可予低碳水化合物、高纖維食品充饑,如水煮蔬菜,忌辛辣食物、煙酒。(2)觀察患者飲水量、尿量,口渴明顯者予鮮蘆根、天冬、麥冬、花粉等泡茶飲以生津止渴,也可選用桑葉、竹葉、銀花、白茅根等具有清熱作用的中藥泡茶,可長期飲用。(3)選擇具有清熱、養(yǎng)陰生津的蔬菜食用,如苦瓜、黃瓜、西瓜皮,菠菜、番茄、豆芽、蘿卜、黃鱔魚等。(4)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大黃、玄參泡服。(5)注意觀察體重變化,有皰癤癰瘍者應及時處理,注意觀察體重變化。(6)護治少用針刺,本病患者肌膚焦枯、針刺不當,肌膚受損可發(fā)皰癰,可選用灸法。(7)適量運動。
3.2 氣陰兩虛證
治法:益氣養(yǎng)陰。護理:(1)注意觀察病人視力、皮膚及四肢感覺活動情況,若有雀目(糖尿病眼底病變)、白內障、眩暈等癥及時治療。(2)根據(jù)體力進行適當鍛煉,應避免過勞,要節(jié)房事。(3)枸杞子15 g,煎水代茶飲。(4)常食能健脾胃,補肝腎之品,如牛羊肉加當歸、黃芪燉食。(5)可輔以艾灸腎俞、關元、復溜、三陰交等穴。
3.3 陰陽兩虛證
治法:滋陰溫陽,補腎固攝。護理:(1)減少活動,病重者應臥床休息,禁房事。(2)保持皮膚清潔完整,注意觀察病情,防治水腫發(fā)生。(3)可選懷山藥100 g、黃芪50 g,水煎服,每日1劑,補益脾腎、益氣養(yǎng)陰。附藥膳:豬腎+核桃30 g,置鍋燉熟食用,能補腎助陽。
3.4 痰瘀阻絡證
治法:化痰祛瘀通絡。護理(1)調攝情志,保持精神愉快,情懷舒暢,氣血調和。(2)起居有常,寒暖適宜,平素應防寒防暑。(3)積極治療并發(fā)癥,控制血糖。(4)湯劑溫服以寬胸達痹。(5)飲食清淡,易消化富營養(yǎng),少食多餐,禁油膩辛辣之品,以免助濕生痰。
參考文獻
[1]王永炎.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794-802.
[2]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4.
[3]周仲英.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42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