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北當代女作家唐慧琴的長篇小說《日頭日頭照著我》植根于冀中平原的農村,以一個基層鄉(xiāng)鎮(zhèn)女干部的視角,真實地再現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改革與發(fā)展中凸現的深層問題以及底層人民的生存困境與艱辛、現實與理想的碰撞。小說中的一系列民俗事象,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極具特色的民俗風情畫,浸透著唐慧琴對底層人民的深切關懷以及對河北地域文化的認同。
關鍵詞:民俗書寫 文化認同 女性意識 《日頭日頭照著我》
《日頭日頭照著我》立足于作者唐慧琴的家鄉(xiāng)冀中平原,以農村改革開放為背景,從一個基層鄉(xiāng)鎮(zhèn)女干部任文秀的獨特視角,再現農村改革與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以及底層人民的生存困境,同時塑造了一批扎根基層、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形象。作品以民俗書寫的方式展現作家濃郁的鄉(xiāng)土情懷和獨特的地域文化,有著深刻的地域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價值。
一、民俗書寫:河北地域審美價值的彰顯
文學作品與民俗有著天然的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學不僅要描寫“人”,還要展現民眾生活中的“俗”,二者結合才能展現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唐慧琴的小說創(chuàng)作將目光著眼于她所熟悉的河北農村,將筆觸伸向農村底層社會,通過對各類民俗事象的描寫,以樸實的文字向我們展現別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民間信仰和民間語言在《日頭日頭照著我》中的滲透,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xiāng)間民俗風情畫。
(一)民間信仰
民間信仰“是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在民眾中產生和傳承的一套神靈崇拜觀念、行為習慣和相應的儀式制度”。民間信仰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規(guī)范著人們的日常行為,同時禁錮著人們的精神慣例與思維方式。迷信是民間信仰的重要內容,無論是在鄉(xiāng)村還是城市,迷信思想和行為都可以見到。迷信思想和觀念可以成為撫慰人們心靈的良藥,又可能會對事物進行歪曲,顛倒是非,麻痹人的心靈?!度疹^日頭照著我》中不乏迷信思想的存在,太平莊矛盾的起源就有著濃重的迷信色彩:“村子北面有一個大沙崗,大沙崗據說是一條土龍,東頭是龍頭,西頭是龍尾,龍頭比龍尾風水好,而太平莊的牛姓住在西頭,楊姓住在東頭,所以楊姓掌權,牛姓一直受到打壓。”正是封建迷信的長期存在,加深了太平莊牛、楊兩家的矛盾,成為太平莊農村改革面臨重重阻礙的根源。
民間祭祀作為民間信仰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民眾自發(fā)地向民間神靈祈禱平安或趨避災難禍害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祭祀的對象種類繁多,其中有祭日月星辰、天地等自然神靈的,也有祭土地、灶神等民間神祇的。雖然祭祀的形式多樣,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即保佑平安。小說開頭就寫到冀中平原上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初三回娘家上墳燒紙,要準備祭祀的物品,如紙錢、雞蛋、糕點等;此外,每年臘月二十三,他們還要祭灶神。
(二)民間語言
民間語言作為民眾的口頭言語,是傳達思想與傳承民間文化的載體。每個地方的特定語言不僅是當地人民進行交流的工具,更承載了當地獨特的民俗事象,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韻味?!度疹^日頭照著我》中呈現了原汁原味的河北方言俗語、稱謂語等,不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還給讀者帶來一種親切與認同之感。
俗語是民間語言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由廣大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短小精悍,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牛林因宅基地的問題帶領一群人來鄉(xiāng)里鬧事,小米建議任文秀躲避時,任文秀說:“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睙o論事情怎樣發(fā)展,村里發(fā)生的一切矛盾糾紛最終還是要靠她這個包村干部來解決。又如老孫為答謝任文秀的幫助,為她爭取到一個優(yōu)秀干部的名額,任文秀由此悟出:“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边@類俗語的運用給人一種親切之感,彰顯了人物的個性。
稱謂語是一種用來指稱雙方的社會交往用語,是人們進行交流的一種言語工具,分為親屬稱謂、人名稱謂、職務稱謂等。唐慧琴力圖在人物的名字中展現人物的性格面貌,使人們一看到人物的名字就能聯(lián)想到該人物的性格特點。小說中對村委會主任牛二愣的介紹如下:“虎背熊腰,滿臉絡腮胡子,一雙大眼像兩只銅鈴,眼珠有點朝外凸,一副愣而吧唧的樣子?!边@種描寫把牛二愣愣頭愣腦、頭腦簡單的性格特點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來。
二、女性建構:主體意識與話語權力的宣揚
女性意識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核心,也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建構的旗幟。作為現代文明不斷發(fā)展進步的產物,女性意識是女性為擺脫男權社會的壓迫而通過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的現實訴求。《日頭日頭照著我》中的女性意識既體現在唐慧琴的女性創(chuàng)作意識中,又體現在小說塑造的女主人公任文秀的女性意識中。
(一)唐慧琴的女性創(chuàng)作意識
唐慧琴以女性作家的身份去審視當代社會女性的現實生活并深入剖析女性的內心世界,同時也是其自我意識的表露與顯現。唐慧琴鼓勵女性為獲得自由平等的權利而積極奮斗和勇于抗爭,她強烈要求女性獨立自主,避免受制于男性。正如伍爾夫所說:“女性只有獲得了‘一間自己的屋子,才能在男權社會中擁有追求獨立和自我的條件?!彼耘詾楂@得平等地位,實現自己的價值,必須擁有獨立的人格,以及獨立的工作等。基于以上原因,唐慧琴才會著力塑造任文秀這樣一個女性形象,表達自己的訴求。
(二)主人公任文秀的女性意識
任文秀身上所體現出的獨立自主、超越自我的女性意識深深觸動人心。在《日頭日頭照著我》中,太平莊支部書記楊抗和村委會主任牛二愣對任文秀采取漠視、歧視的態(tài)度激怒了任文秀,更激起了她對工作的熱情,她決心要管理好、整治好這個并不太平的太平莊。只有打破男權在家庭以及公共領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格局,才能真正實現女性的獨立自主。正是秉持著這種信念,任文秀才能不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最終贏得太平莊村民的信任與尊重。
三、文化認同:精神內核與生命質感的闡發(fā)
文化認同是人們對本民族最有價值與意義之事物的確證,是對民族基本價值的歸屬與體認。文化認同不是單一的,它由多維度構成,主體對認同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是主體對某一地域文化的認同,又可以升華為對國家的認同。因此,文化認同是地域認同和國家認同最真實、最厚重的基礎。
(一)地域認同
每一地域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當人們對該地域的文化資源表示認可和接受時,便形成了地域文化認同。在《日頭日頭照著我》中,唐慧琴通過對質樸純良的人物形象的贊美和對偉大崇高的冀中精神的歌頌達成了她的地域認同。
唐慧琴懷著對冀中大地深沉的愛和民族自豪感,致力于挖掘這片土地厚重的文化內涵,在民情風俗、人際交往等方面彰顯冀中人民熱情友好、重信尚義、寬厚包容的偉大崇高精神。小說中的一些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不僅僅是一種民俗活動,更是人們自覺地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在人際交往方面,雖然有眾多不和諧因素的存在,其中最嚴重的阻力在于太平莊牛、楊兩姓家族世代相傳的矛盾沖突,但是在以任文秀為代表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感化下,兩個家族的關系終于有所緩和,并合力為太平鄉(xiāng)謀發(fā)展。
(二)國家認同
國家認同是個人對自己民族文化接納后而生發(fā)的歸屬感,體現了各族人民所具有的公民意識以及作為國家公民需要履行的相應義務。其中包括對國家號召的積極響應,對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嚴格遵守,對政府工作的全力支持,以身作則,等等。
《日頭日頭照著我》中的故事發(fā)生于2003年,正是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狂熱時期,唐慧琴就以農村的改革開放為背景展開敘事。書中的農村鄉(xiāng)鎮(zhèn)干部為響應國家號召,深入各個農村,積極解決農村內部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革新農村政策。待基本問題解決后,鄉(xiāng)鎮(zhèn)干部又和村民聯(lián)合起來為鄉(xiāng)村的發(fā)展出謀劃策,引導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小說以農村改革開放為背景,體現了唐慧琴對國家政策的支持與遵守、對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四、結語
唐慧琴生長在冀中平原這個極富民俗文化的鄉(xiāng)野,對當地的民俗風情從小就耳濡目染,而且又有著十六年的基層鄉(xiāng)鎮(zhèn)工作經歷,用最樸實的文字訴說最打動人心的故事。也正是因為立足于本土文化,唐慧琴才擁有了堅實的寫作根基和開闊的文化胸懷,才能創(chuàng)作出一部真摯感人、意蘊深厚的優(yōu)秀作品。
參考文獻:
[1] 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唐慧琴.日頭日頭照著我[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8.
[3] 弗吉尼亞·伍爾芙.伍爾芙隨筆全集[M].石云龍,劉炳善,李寄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基金項目: 牡丹江師范學院2020年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一般項目“文藝民俗批評視域下的當代作家創(chuàng)作與對外傳播研”(項目編號:kjcx2020-120mdjnu)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 趙晗,牡丹江師范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藝學。
編 輯: 趙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