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器材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漸入“挑戰(zhàn)”狀態(tài)
在初學階段,教師可針對學生情況,利用器材創(chuàng)設學練情境,以便初學者掌握技能,消除面對防守時的恐懼心理。
以體前變向運球為例,在一個標準籃球場內,間隔約3m距離散點擺放45個標志桶(每班45人),創(chuàng)設“穿越叢林”情境。學生運球至標志桶前變向,然后迅速找下1個標志桶進行變向,2min之內看哪名學生完成變向次數最多,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挑戰(zhàn)”。
利用標志桶等常用簡易器材創(chuàng)設情境,給初學運球變向的學生增加固定的防守練習,既降低了對抗練習的難度,又激發(fā)了學生自我挑戰(zhàn)的練習興趣,之后可以逐步提升練習難度到消極防守、積極防守的對抗練習中,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體前變向運球技術。
二、創(chuàng)設不對等對抗情境,增強技術運用的靈活性
在學生粗略掌握了動作的階段,需要提高其技術動作質量,培養(yǎng)其對抗意識。在該階段可采用不對等(以多攻少)的練習方式。如二對一、三對二、五對三或防守隊員只緊逼、不搶斷。
如在“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中后期,創(chuàng)設“二對一”對抗情境,3名學生為1組,2名學生(進攻者)進行運球+傳接球+投籃的簡單組合動作,另外1名學生距離運球者1m左右,或者借用瑜伽磚、體操墊等輕器材輕輕撞擊運球學生進行消極對抗,“進攻者1”運球至籃下快速擺脫防守,傳球給“進攻者2”進行投籃,投籃成功后角色輪換。通過這種“二對一”或是N人進攻、N-1人消極防守的對抗比賽,給進攻者保留傳接球空間,增加傳接球及投籃機會,有助于技術動作的掌握。同時,練習中增加不對等對抗,促使學生面對防守隊員時能夠積極思考,快速移動擺脫防守者,增強練習的實戰(zhàn)性。
不對等對抗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可以形成一定對抗,又可以提高學生練習時的自信心,迫使學生在運球突破、接球投籃與傳切配合等組合技術動作中,提高攻防意識、配合意識,以及預判能力和決策能力,為接下來的積極對抗做好鋪墊。
三、創(chuàng)設積極對抗情境,強化技術運用的實戰(zhàn)性
在技能鞏固階段,學生已有一定的動作基礎,觀察的視野更廣闊,情境創(chuàng)設則需提高對抗條件,防守隊員逐步由被動的消極防守變?yōu)橹鲃拥墓粜苑朗亍骨榫晨蛇x擇“一對一”“多對多”的局部對抗、半場攻防等多種形式。
如在搶籃板球練習中,2名學生為1組,1名學生投籃,2名學生同時搶籃板球,搶到籃板球的學生繼續(xù)投籃進攻,再次形成攻防對抗同步學練。在“多對多”組合技術對抗學練中,N人進攻,N人防守。最后可根據學生籃球技術掌握水平進行三對三籃球賽、班級小型對抗賽、級部籃球聯賽等。
積極對抗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定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分層教學。根據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進行同質分組,針對不同技能、體能水平組的學生創(chuàng)設難度各異的實戰(zhàn)對抗比賽,提高學生的對抗意識,促進學生對籃球技戰(zhàn)術的領悟,讓每一名學生在積極對抗的情境中體驗籃球運動的快樂,鞏固技術動作,最終靈活運用到實戰(zhàn)比賽中。
四、創(chuàng)設多樣化情境,增加比賽的實效性
籃球對抗學練的過程,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靈活運用音樂、故事、視頻、游戲、問題、比賽等,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情境,增加練習的實效性。
如在籃球曲線運球的教學中,可以電影《戰(zhàn)狼二》為故事背景,設計一系列練習與活動。熱身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軍營訓練”情境,讓學生通過無球對抗游戲,練習腳步移動。技能學練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穿越炸彈區(qū)”情境游戲,將標志墊作為“炸彈”擺放在籃球場內,學生通過躲避“炸彈”,練習曲線運球動作。技能鞏固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與敵人對抗”的情境,通過增加防守、提升練習難度,鞏固提高曲線運球技術動作。比賽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營救華僑”情境,4名學生為1組,學生A、學生B從起點運球,學生C防守,學生D在終點作“華僑”,學生A、學生B運球配合擺脫敵人學生C后傳球給學生D,學生D接住球則表示營救成功,成功后,4名學生側滑步返回起點,互換角色進行練習;若未接到球,3名學生則回到起點重新進行營救。
通過學生喜歡的電影故事、背景音樂、比賽等,營造富有吸引力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讓學生對對抗性學練內容產生共鳴,能將所學技能在對抗的情境中靈活運用,同時也借助故事背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體現體育的育人價值。
——高寧寧(山東省青島金水路小學,2666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