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李小丹(通訊作者)
(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機采科 江蘇 南京 210036)
無償獻血(blood donation without compensation,BDWC)是一種有志于并自愿將自身的血液奉獻給社會公益事業(yè)的行為,也是一種真誠自愿的付出行為,對人體沒有明顯的影響,也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并且能夠緩解我國血源緊張的情況,挽救他人的生命,更有助于建設無私奉獻的社會風氣[1-3]。但在對BDWC者進行血液采集工作的過程中,會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出現(xiàn)相關不良反應癥狀[4]。因此,為減少獻血反應,提升再次獻血率,本文將分析整體護理干預于BDWC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BDWC者100例,隨機抽樣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齡18~55歲,平均年齡(30.63±5.01)歲;對照組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19~55歲,平均年齡(30.60±5.1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jīng)血常規(guī)檢查、乙肝快速檢查合格者;自愿且不求回報獻血者;BDWC者及其家屬同意。排除標準:體重不符合獻血標準者;交流溝通存在嚴重障礙者;凝血機制異常者。
1.2.1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 在指導BDWC者使用身份證進行登記,并在常規(guī)身體檢查合格領取獻血證后,工作人員為其介紹血站的工作情況、血液采集過程以及可能會出現(xiàn)的相關獻血反應;在獻血結束后使用一次性醫(yī)用棉簽將其穿刺點按住5~10 min,以免出現(xiàn)局部持續(xù)性滲血的現(xiàn)象,也可以使用創(chuàng)可貼進行止血,并且至少保留4 h,并叮囑其在觀察區(qū)休息10~15 min,多喝水來補充身體水分,叮囑其回家后注意休息,若出現(xiàn)穿刺部位輕微的發(fā)紅屬于正常現(xiàn)象,不必驚慌,同時在飲食上,可以多喝一些牛奶來補充身體中缺失的血液,注意營養(yǎng)均衡,也可多喝富含電解質(zhì)的飲料水,如葡萄糖水等,多吃雞蛋、魚類以及一些瘦肉,還可以多吃一些動物全血來增加身體的鐵質(zhì),并且注意在一個月內(nèi)不要飲茶,以免妨礙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
1.2.2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增加以下整體護理干預內(nèi)容 (1)在血液采集之前,工作人員先與BDWC者進行溝通,評估其對獻血的認知程度,隨后為其普及相關的知識,使其進一步明確獻血的意義和作用,如獻血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還可刺激人體的造血功能,進而促進身體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和吸收,不斷產(chǎn)生更具活力的年輕細胞,還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地預防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同時告知在獻血的前一天應盡量控制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攝入,避免對體檢結果造成影響,并且不要攝入酒精,盡早入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在檢查當天早上一定要吃早餐,如一些較為清淡的饅頭、稀飯等。(2)在獻血時,查看BDWC者上肢靜脈狀態(tài),優(yōu)先選擇血管彈性較好的靜脈點,并告知其不要緊張,放松心情,在血液采集過程中不要隨意轉(zhuǎn)動身體或者移動正在采血的手臂。(3)在獻血完成后,工作人員整理其獻血過程記錄,并添加其微信,組建微信群;工作人員定時在群內(nèi)分享BDWC的相關信息,并對所有獻血者表示感謝和慰問,耐心、認真回答所有獻血者的問題,同時收集獻血者的再次獻血意愿,針對存在再次獻血疑慮的人群,工作人員應及時與其進行單獨的溝通,并在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家訪,進一步了解其困難并進行協(xié)助處理。
(1)根據(jù)我國獻血相關標準,比較兩組BDWC者在護理前后在飲食、安全性、獻血好處等方面的認知評分,分數(shù)越高,認知程度越高。(2)統(tǒng)計BDWC者在獻血后頭暈、肢體麻木感、心悸以及持續(xù)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采用本科室自制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數(shù)在0~100分,0~60分為不滿意,61~80分為一般滿意,81~100分為非常滿意。治療總滿意度=(一般滿意例數(shù)+非常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4)統(tǒng)計BDWC者在一年時間中再次獻血率。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認知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獻血認知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獻血認知程度評分比較( ± s,分)
表1 兩組獻血認知程度評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飲食 安全性 獻血好處觀察組 50 10.35±0.52 10.36±0.78 10.01±0.74對照組 50 10.20±0.62 10.18±0.81 10.08±0.67 t 1.311 1.132 0.496 P>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后飲食 安全性 獻血好處觀察組 50 13.20±0.98 13.65±0.84 13.18±0.74對照組 50 12.10±0.64 12.20±0.41 12.01±0.38 t 6.645 10.969 9.945 P<0.05 <0.05 <0.05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再次獻血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再次獻血率[n(%)]
BDWC是把自身的血液無償奉獻給社會的公益事業(yè),而且對自己的身體也有很多好處,因此在志愿者招募和采血過程中需要通過一種有效護理干預方式來進一步提升其對BDWC的認知,做好充分的獻血準備進而提升獻血安全性[5-6]。但常規(guī)性的護理內(nèi)容較為基礎,且缺乏全面性,護理效果欠佳,還需采用一種更具加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護理方式[7]。
整體護理是一種貫穿于BDWC者全部采血過程的一種干預方式[8]。工作人員將護理關注的重點放在了人的實際需求上,充分結合現(xiàn)代化護理理念運用在招募和采血中,將保護獻血者的健康作為前提,在獻血之前為其普及相關知識,更加清楚地明白了BDWC對自身和社會的益處,告知其飲食禁忌有利于保障獻血的順利展開,同時在獻血結束后為其止血并叮囑相關注意事項,可使得BDWC者擁有良好的獻血體驗感。本文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整體護理干預后BDWC者的獻血認知程度有了明顯的提升,并且通過全面的準備降低了不良反應,且護理滿意度較高,這也使得其再次獻血率有了明顯的升高,這與汪麗[9]相關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充分證實整體護理干預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BDWC者對獻血的認知和再次獻血的幾率,減少在血液采集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并且服務評價較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