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麗霞
摘 要:勞動教育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都屬于德育的一部分。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融合勞動技術教育,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在勞動之中獲得思想上正確的認知,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和融合勞動技術教育,有利于延伸和拓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以及途徑,不斷豐富教育形式,合力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勞動技術教育;融合;實踐
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勞動技術教育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適當編寫教材,把勞動教育滲透到活動之中,通過活動來對學生開展教育,彰顯出勞動育人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也不斷促進學生在參與和體驗勞動之中感悟成長。
一、閱讀勞動故事,激發(fā)勞動熱情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通過為學生講解一些勞動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和體會勞動的精神內涵與實質,從而潛移默化地借助閱讀故事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比如,進行“做個開心果”這一課教學時,教師為學生閱讀了《小狐貍找開心果》的繪本故事。惟妙惟肖的童話故事的講解,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這一故事帶給學生啟迪,讓學生明白了勞動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快樂,還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通過這一故事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要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從而萌生勞動最光榮的思想,并生出濃厚的勞動興趣以及熱情。
二、再現(xiàn)情境,引向深入
情境教學法,引領學生融情入境,以情激趣,以情激思,使學生與勞動相關的知識建立更為密切的認知、感悟與體會,幫助學生對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熱愛勞動的價值觀念,實際上都要立足生活實際。小學生主要以感性思維為主,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同時還要靈活采用教學方式,比如說做實驗、講故事、做手工、參與游戲、表演節(jié)目等,這些活動形式都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等,對一些生動的勞動畫面進行再現(xiàn),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主動調動自我的感官進行認真觀察、參與、體驗以及深刻感悟,使其情感受到熏陶與啟迪,品德得到培育與發(fā)展。比如,“父母多愛我”一課,教師設計了多媒體課件,對爸爸、媽媽一天中的工作與生活場景進行了音頻與視頻的播放。在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中,學生感受到了父母無私的愛,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父母這樣辛苦,無怨無悔為生活奔波,也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我們該為父母做點什么?”教師創(chuàng)建小組合作學習平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暢談感受。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感恩父母。直觀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生活情境的體驗之下,既保障了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同時還使勞動教育深入人心。
三、寓教于樂,在游戲中體驗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yǎng)勞動技能,增強熱愛勞動的意識,一定要落實到實踐行動中,使學生在參與各種各樣的勞動體驗活動中,切實從流出的汗水、付出的努力中感悟勞動的可貴以及勞動是光榮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勞動既考驗人的身體素質,還能鍛煉體能,更能磨煉堅強意志。在這一勞動情感的深刻體驗積累下,學生的勞動熱情就會越來越高。老師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一些游戲活動,將勞動技術教育內容融入其中,使游戲活動富有生趣、新穎獨特。比如,教學“我是班級值日生”,以小組為單位,派發(fā)勞動任務卡,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勞動任務——拖地、掃地、擦桌子等。各小組接到任務卡之后,組內再進行成員之間的分工,讓大家充分施展自己的勞動本領,也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以及勞動帶來的樂趣。再對勞動之前、之后的教室環(huán)境做對比,桌子干凈,地面分外明亮,令人賞心悅目,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勞動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讓我們擁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也認識到,只有用自己的雙手才能創(chuàng)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通過勞動游戲的設計與開展,學生認識到勞動與生活的關系,同時在參與勞動中認識到勞動的價值與意義。
四、家校合力,課下延伸拓展
當然,勞動教育不僅要靠課堂講解以及引導學生參與游戲活動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把所學應用到實踐中,讓良好的勞動觀念伴隨學生的一生和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為此,在道德與法治課上與課下都要做好有效銜接,同時還要與家長緊密聯(lián)系,形成教育合力,從而讓學生樹立崇尚勞動的觀念,同時,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在“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一課中,教師設計了“我是家庭小主人”的課下體驗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作為當家的小學生,學著為父母分擔家務,幫父母沏好茶、倒好水,幫父母洗洗菜、洗洗碗、澆澆花等。而這一活動開展前,學校與家長及時聯(lián)系,讓家長將學生做家務的一幕拍成圖片或者是錄制成視頻,上傳到家長群中進行交流,讓家長、學生對各自的勞動進行評價,每周評比一次“勞動之星”,使勞動教育形成合力,不僅讓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同時讓學生在承擔家務中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從而增強自信心與自豪感。
總之,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勞動教育不可或缺,它是不斷引領學生走向美好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必經之路,讓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在勞動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也在學習中不斷萌生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堅定信念。
參考文獻:
朱錦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勞動教育的實踐研究[J].智力,2020(4).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重點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融合勞動技術教育行動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0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