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巖 叢立杰 吳靜
【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已經成為社會、高校和家庭所關心的重要議題,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及教育水平是當今社會亟需解決的課題。高校教師應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生活背景和心理變化情況的了解,找出大學生心理危機的主因并解決,成為幫助學生健康成才的引路人。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干預
引言
隨著社會競爭加劇,大學生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問題日漸突出,大學生心理危機已經成為影響高校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前各高校大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呈增長態(tài)勢,導致大學生成為心理弱勢群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為學生工作人員必須從思想上和行動上認真對待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走出心理陰影,遠離黑暗,重新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輔導員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認真推進心理危機預防工作,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初步排查和疏導,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培育學生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堅持立德樹人,努力構建高校穩(wěn)定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
1.大學生心理問題存在的原因
(1)角色轉換不及時,不適應新環(huán)境。00后大學生剛進入大學時,面對陌生環(huán)境和人群,加上遠離家長,本能的會有些無所適從,不能及時調整心態(tài),適應新環(huán)境,就會出現孤僻、內向、“脫群”等問題。特別是一部分學生因高考失利,無奈選擇了不理想學校和專業(yè),心理落差大,心態(tài)失衡,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環(huán)境,與父母關系緊張。心理問題的學生中,因為家庭環(huán)境、與父母關系不融洽原因而造成的占絕大多數。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學生是否溫飽無憂,對于心理問題要么忽視,要么視而不見,不認為是嚴重的問題。親子關系緊張,雙方缺乏溝通理解。
(3)情感問題受挫。伴隨青春期的增長,大學生年齡和心智日漸成熟,沒有了家長的管控,在大學期間會有戀愛的階段,缺乏正確的戀愛觀,不能成熟處理情侶間產生的問題和矛盾,因失戀受挫而受到打擊,也是引發(fā)學生心理危機的重要因素。
2.高校輔導員應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措施
(1)開展心理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預防心理危機意識輔導員要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包括心理協會,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諸如心理講座、心理測評、愛心角,心理知識競賽等多種活動形式,使學生知道、了解相關心理健康知識,培養(yǎng)預防意識,能夠在有心理問題的時候,主動求助,不逃避,正視問題,并愿意解決。
(2)加強日常管理,及時發(fā)現并疏導心理危機事件。在班級內設置心理信息員一職,按月匯報班級心理預警學生的情況;注意關鍵時間點,開學放假、小長假等時間是心理危機高頻發(fā)生時間段,加強對班級學生的關注。一旦發(fā)現可疑苗頭,寧可錯報,也絕不能漏報,及時與上級部門和心理教育部門匯報。
(3)加強心理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通過生命教育、自我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的認知,客觀的評價自身,明確努力方向,確定奮斗目標,實施可行的、具體的計劃。通過傾聽、交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多參與社會實踐,特別是愛心援助之類的活動,引導其形成健康的心理,遇到負面情緒,及時疏導,避免危機事件發(fā)生。
(4)增強家長溝通,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危機干預。大學生的教育是家長、學校、社會共同的作用,特別不能忽略家長的因素。一些家長覺得把學生放在學校,又已成年,就疏于教育管理,一旦學生發(fā)生問題,又矛頭直指學校,將所有責任推卸干凈,造成學校工作的被動局面。輔導員在平時的日常管理中,要多于家長聯系溝通,及時掌握學生家庭情況、親子關系,要求家長參與學生的教育管理,寧可“婆婆嘴”,或者被學生誤會“告狀”,也絕不能只在學生出現重大問題時,才聯系家長。
3.高校輔導員應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定位
(1)心理問題學生的發(fā)現者。高校輔導員要具有心理疾病的判斷意識,基本判斷思想道德問題與心理問題的區(qū)別。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宿舍、班級以及社團等多個渠道,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特別對家庭困難、學業(yè)困難、就業(yè)困難學生的言談、行為、成績等進行觀察,從這些方面的變化上來對學生的心理情況進行判斷,及時發(fā)現心理問題學生。
(2)應對危機事件的協助者。當危機事件發(fā)生時,輔導員要第一時間達到現場,盡可能穩(wěn)住事態(tài)發(fā)展的局面,避免其擴大化,并及時向上級領導部門匯報情況,尋求專業(yè)人員幫助。在應對過程中,要提供學生全面可靠的信息,協助工作順利開展、進行;及時聯系家長,向家長說明情況,獲得支持和理解,同時還要做好其他學生的安撫工作。
(3)危機事件處理后期的跟蹤者。危機事件處理后,輔導員要長期對學生進行關注,并配合專業(yè)人員定期反饋相關情況,必要時還要做心理疏導。對于其他接觸過的學生,也要及時關注和疏導。最重要的,要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定期交流反饋學生心理動態(tài),幫助其盡快走出陰影。同時,輔導員自身在參與危機干預過程中,也會有心理上的波動和影響。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調整,主動尋求幫助和心理支持,向同事、朋友、家人傾訴,及時宣泄不良情緒。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唯有明確工作職責,弄清角色定位,才能有的放矢的實現職業(yè)價值,最終提升職業(yè)認同感。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家庭構建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統(tǒng),才能真正保證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材。
4.結論
在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復雜化、多樣化,對輔導員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這就需要高校一方面在加強輔導員心理知識專業(yè)培訓的同時,導員也要積極主動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通過實踐總結干預心理危機的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培訓、創(chuàng)新干預方式,為改善干預學生心理危機的效果、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論依據、實踐支撐。
作者簡介:高巖(1984.2-),女,吉林長春人,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1.長春工程學院? ? 吉林長春? ? 130012
2.空軍航空大學? ? 吉林長春? ? 130012
3.93066部隊? ? 黑龍江牡丹江? ? 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