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巍,張小華,陳 毓,金鴻亮,卓 寒
(江蘇農(nóng)牧科技職業(yè)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中藥散劑是指一種或數(shù)種中藥材或中藥材提取物經(jīng)粉碎、 混勻制成的粉狀制劑。 散劑始載于《黃帝內(nèi)經(jīng)》, 在其他古代本草著作中亦有大量記載,是最古老的劑型之一。 散劑歷代應用頗多,迄今仍為常用劑型之一[1]。
中獸藥穿梅三黃散由大黃、黃芩、黃柏、穿心蓮、烏梅5 味藥材組成,依據(jù)處方的組成,采用主要藥材名稱的縮寫并結(jié)合劑型特點而命名。 該品為灰黃色粉末,氣微香,味微苦,具有清熱解毒功效, 在魚病的防治中主要用于細菌性敗血癥、腸炎、爛鰓與赤皮?。?]。 為進一步提升藥品質(zhì)量,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該試驗采用顯微鑒別法對制劑中大黃、黃芩、黃柏、穿心蓮、烏梅進行顯微特征研究,并采用薄層色譜法(TLC)分別對制劑中大黃和黃柏進行定性控制研究,對制劑的外觀均勻度、水分、裝量差異等進行了測定研究[3-4]。
1.1.1 藥物供質(zhì)量標準研究的3 批穿梅三黃散分別來自常州億美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號190801; 宜興市蘇亞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批號190725;自制樣品,批號190828。
1.1.2 對照品與對照藥材大黃酸對照品, 批號110757—201906;大黃對照藥材,批號190984—201906;黃柏對照藥材,批號131414—201907,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1.1.3 儀器OLYMPUSCX-31 系統(tǒng)顯微鏡(OLYMPUS);電子天平(AY120,日本島津公司);BT-125D 電子分析天平;UV-2250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硅膠H 薄層板(青島海洋化工廠分廠,20190506,規(guī)格:100 mm×200 mm;厚度:0.20~0.25 mm,活度:三色分開);硅膠G 薄層板(青島海浪硅膠干燥劑有限公司,20181210,規(guī)格:100 mm×200 mm;厚度:0.20~0.25 mm,活度:三色分開)。
1.1.4 試劑石油醚(30~60 ℃)、甲酸乙酯、甲酸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2.1 外觀均勻度檢查取供試品適量, 置于光滑紙上,平鋪約5 cm2,將表面壓平,在明亮處觀察,應色澤均勻,無花紋與色斑。
1.2.2 水分含量測定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5 年版二部 “水分測定法” 項下第一法(烘干法)進行測定,計算供試品中含水量[2]。
1.2.3 裝量差異檢查按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5 年版二部附錄 “最低裝量檢查法”檢 查[2]。
1.2.4 顯微鑒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5 年版二部,取穿梅三黃散粉末少許置載玻片上,滴加2~3 滴水合氯醛試液,按照熱透化方法進行操作,在酒精燈上方加熱并不斷攪拌藥粉,直至藥粉細胞完全透化,再滴加適量稀甘油試劑,蓋好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特征[2]。
1.2.5 薄層色譜鑒別(TLC)
1.2.5.1 大黃TLC取穿梅三黃散粉末0.3 g,置于錐形瓶,加甲醇20 mL,室溫浸漬1 h,過濾,取5 mL 濾液, 在水浴鍋上蒸干, 殘渣中加入10 mL蒸餾水溶解,再加入1 mL 鹽酸試劑,置水浴鍋加熱回流30 min,立即冷卻至室溫,用乙醚振搖提取2 次,每次20 mL,合并乙醚萃取液,在水浴鍋上蒸干,殘渣加1 mL 三氯甲烷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藥材0.1 g, 按照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取大黃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有1 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采用薄層色譜法進行鑒定,吸取上述3 種溶液各4 μL,在同一塊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 薄層板上點樣,以石油醚(30~60 ℃)∶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
1.2.5.2 黃柏TLC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5 年版二部中黃柏藥材及含有黃柏藥材的復方制劑如意金黃散等的薄層色譜方法[2]。 取穿梅三黃散粉末3 g,置于錐形瓶內(nèi),加入20 mL 甲醇試劑,超聲處理20 min 后過濾,將濾液在水浴鍋上蒸干,得殘渣,再加入4 mL 甲醇試劑使殘渣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黃柏對照藥材0.1 g,加甲醇試劑20 mL,超聲處理20 min 后過濾,濾液置水浴鍋上蒸干,得殘渣,加入4 mL 甲醇試劑使殘渣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入甲醇試劑制成每毫升含0.5 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采用薄層色譜法進行鑒定,吸取上述4 種溶液各2 μL,在同一硅膠G 薄層板上進行點樣操作, 以苯∶乙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6∶3∶1.5∶1.5∶0.5)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展開缸內(nèi),預飽和30 min,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
經(jīng)檢查,3 批樣品的外觀色澤均勻,無花紋和色斑,均勻度符合規(guī)定,具體結(jié)果見表1。
表1 3 批樣品外觀均勻度檢查結(jié)果
根據(jù)表2 可知, 測得3 批樣品的水分含量分別為7.0%、6.8%、7.5%,均低于10%,符合規(guī)定。
表2 3 批樣品水分檢查結(jié)果 單位:%
經(jīng)檢查,3 批樣品裝量不少于標準量的97%,均符合規(guī)定,具體結(jié)果見表3。
表3 3 批樣品裝量差異檢查結(jié)果 單位:g
穿梅三黃散的顯微鑒別結(jié)果見圖1~圖6,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10×40=400 倍。
由圖1 可知, 經(jīng)透化的大黃粉末在鏡下可觀察到草酸鈣簇晶,棱角短鈍,直徑60~140 μm;由圖2 可知, 透化后的黃芩粉末在鏡下可觀察到纖維細胞,呈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由圖3 可知, 透化后的黃柏粉末在鏡下可觀察到晶鞘纖維,鮮黃色,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由圖4 可知,透化后的烏梅粉末在鏡下可觀察到果皮表皮細胞,淡黃棕色,細胞表面呈多角形,壁稍厚[5];由圖5 可知, 烏梅粉末中表皮細胞布有單細胞非腺毛或毛茸脫落后的痕跡;由圖6 可知,透化后的穿心蓮粉末在鏡下可觀察到葉表皮組織中含鐘乳體晶細胞。
圖2 梭形纖維(黃芩)
圖3 晶鞘纖維(黃柏)
圖4 果皮細胞(烏梅)
圖5 果皮細胞(非腺毛,烏梅)
圖6 鐘乳體(穿心蓮)
2.5.1大黃TLC 由圖7~圖9 可知,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示相同的5 個橙黃色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示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氨氣熏蒸后,斑點由橙黃色變?yōu)榧t色。 不同生產(chǎn)單位的3 批樣品的薄層圖譜均能顯示樣品中大黃的特征。
圖7 190828 樣品穿梅三黃散大黃薄層圖
2.5.2黃柏TLC 由圖10 可知,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顯示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示相同的一個黃色熒光斑點。 但從圖中2 次平行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 對照品和樣品的主斑點不在同一位置,薄層色譜條件有待摸索,故建議該鑒別不列入質(zhì)量標準正文。
圖1 草酸鈣簇晶(大黃)
中獸藥或者獸醫(yī)中藥是指用于預防或治療動物疾病、促進動物生長的中藥。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留獨特傳統(tǒng)醫(yī)藥理論體系的國家。 中獸藥為我國傳統(tǒng)獸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獸藥既可預防和治療動物疾病、促進動物生長,又不會產(chǎn)生藥物殘留,所以越來越多的獸藥生產(chǎn)企業(yè)和畜禽養(yǎng)殖者對傳統(tǒng)中獸藥越發(fā)重視,加大生產(chǎn)和使用力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5 版二部收載成方制劑和單味制劑共196種,如大黃芩魚散、七清敗毒顆粒、龍膽碳酸氫鈉片、魚腥草注射液等;散劑有146 種,如仁香散、止咳散、四味穿心蓮散、龍膽瀉肝散等。 中獸藥劑型比較單一,口服液、灌注劑等液體制劑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其余百分之九十左右是粉散劑。因此,劉月月等[6]、胡莉萍[7]針對中獸 藥的研究與應用現(xiàn)狀,提出了中獸藥新藥研發(fā)存在穩(wěn)定性研究不充分、劑型單一、忽略中藥使用特點等系列問題。
中藥散劑是我國臨床醫(yī)學應用最早、 簡單易行、療效確切的劑型之一,具有制備簡單、易分散、起效快等優(yōu)點,但是中藥的成分非常復雜,影響中藥鑒別的因素很多。 許曾等[8]等以2015 版《中國藥典》為標準,對中藥散劑在粒度、外觀均勻度、水分、裝量差異、微生物限度等方面存在的質(zhì)量問題進行了綜合分析,微生物限度超標為主要問題,應從藥材、輔料及包材的管理、環(huán)境、設備清潔程度和人員操作方面嚴格管理。 金軍等[9]研究了蒙藥白蒿三味湯散劑質(zhì)量標準, 以鹽酸麻黃堿為指標進行含量測定,控制成品的質(zhì)量,分離效果好,專屬性強,簡便準確。黃芊等[10]建立了痔炎沖洗靈散劑的質(zhì)量標準, 采用薄層色譜法對該散劑中中藥成分青黛和大黃進行了鑒別,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該散劑中野菊花中蒙花苷的含量, 操作簡便,重復性好,測定結(jié)果準確可靠。 色珍等[11]建立了藏藥股乃貢炯散劑的薄層色譜鑒別標準,用TLC 法對股乃貢炯散劑中車前狀垂頭菊、 印度獐牙菜、紫檀香、芫荽果等進行薄層色譜定性鑒別,專屬性強,定性質(zhì)控可行。 從近十年文獻報道看,國內(nèi)對中藥散劑的質(zhì)量標準研究還有待深入,而國外對中藥散劑的質(zhì)量標準研究報道較少。
圖8 190725 樣品穿梅三黃散大黃薄層圖
圖9 190801 樣品穿梅三黃散大黃薄層圖
中獸藥穿梅三黃散外用散劑,由大黃、黃芩、黃柏、穿心蓮、烏梅5 味藥材組成,依據(jù)處方的組成, 采用主要藥材名稱的縮寫并結(jié)合劑型特點而命名。該品為灰黃色粉末,氣微香,味微苦,具有清熱解毒功效, 在魚病的防治中主要用于細菌性敗血癥、腸炎、爛鰓與赤皮病。在檢查項中,外觀均勻度檢查、水分含量測定檢查、最低裝量檢查等試驗結(jié)果均符合規(guī)定, 檢查項的方法均可作為穿梅三黃散的質(zhì)量標準內(nèi)容。 穿梅三黃散組成為藥材原粉,可以建立顯微鑒別方法。該方法專屬性強且易觀察,顯微特征明顯,所以將顯微鑒別內(nèi)容進行了保留[12]。
圖10 穿梅三黃散中黃柏薄層圖譜
中獸藥穿梅三黃散的組方中,大黃為君藥,在處方中的比例大,含量高,對原標準中大黃薄層鑒別進行了復核, 筆者發(fā)現(xiàn)樣品的主斑點與對照品和對照藥材的主斑點一致,3 批的準確度和重現(xiàn)性良好,無干擾,進行了保留。 同時,筆者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5 年版二部中黃柏藥材及含有黃柏藥材的復方制劑如意金黃散等的薄層色譜方法進行鑒別,結(jié)果顯示,對照品和3 批樣品的主斑點均不在同一位置, 薄層色譜條件有待摸索,故不建議列入質(zhì)量標準正文。
隨著許多中藥材價格的持續(xù)升高和對顯著臨床療效的期望, 導致個別中獸藥生產(chǎn)企業(yè)出現(xiàn)以次充好、質(zhì)量檢測把關不嚴、違規(guī)使用替代品、用量不足及非法添加化學藥物等現(xiàn)象, 所以必須建立一個科學的符合中獸醫(yī)發(fā)展規(guī)律的質(zhì)量標準體系,推動中獸藥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13-14]。 鑒于此,積極開展針對中獸藥制劑質(zhì)量標準的研究, 這也是中獸藥研究與產(chǎn)業(yè)化的重要內(nèi)容, 對我國中獸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