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摘 要:整本書閱讀的觀念已成為廣大一線語文教師的共識,但畢竟整本書閱讀不同于語文教材中單篇短章的閱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探究。文章結合筆者在班級內開展高年級整本書閱讀的實踐經(jīng)驗,從閱讀熱情的激發(fā)、閱讀氛圍的渲染,閱讀習慣的強化、閱讀方法的滲透以及閱讀成果的展示等方面歸納、總結出許多心得。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高年級;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
著名教育學者、書香校園的倡導者朱永新先生說:“不會閱讀,就不能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成長?!钡拇_,閱讀能為學生的成長插上翅膀,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沒有什么發(fā)展?jié)摿Φ摹?/p>
當下,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令人擔憂,主要存在以下情況:第一,碎片化閱讀、淺閱讀;第二,閱讀量太少,視野狹窄,不利于語文素養(yǎng)得提升;第三,教師對于方法指導的缺乏,學生的鑒賞力難以提高;四是缺乏思辨性、批判性的閱讀,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錘煉。專家認為解決以上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推行“整本書閱讀”。
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好書的良好氛圍?!笨梢?,整本書閱讀的推行可以點燃學生閱讀的熱情,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
“想要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不教他閱讀整本書,那習慣怎么養(yǎng)得成?”葉老的精辟之言為人們點明了讀整本書的深遠意義:
第一,通過大量閱讀,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習慣;
第二,通過閱讀,進行各種文體知識的強化訓練,可錘煉思維;
第三,通過長久靜心的閱讀,提升學生的專注力與理解力;
第四,在整本書的閱讀中,能訓練精讀、泛讀、跳讀、速讀等讀書方法。整本書的閱讀是訓練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如何扶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幫助他們解除閱讀中遇到的困惑,學習一定的閱讀方法,汲取閱讀的精華與營養(yǎng),使閱讀整本書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都需要教師精心巧妙地引領。
一、 架設橋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借助資源,拓展延伸,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常常在教學文本的基礎上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認識作者,了解作者的相關作品,并進行拓展,了解作者相關作品的內容,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熱情。例如,教學《桃花心木》之后,我會向學生展示林清玄的其他散文,如《軟枝楊桃》《芝麻綠豆的智慧》等,引導學生感受從平常生活中獲得智慧,等學生的興趣被點燃之時,我適時向學生推薦《林清玄的散文集》,讓學生深入閱讀。
(二)結合文本,制造懸念,喚醒學生的閱讀期盼
例如,課文《小英雄雨來》是同名小說的節(jié)選,筆者先是與學生共同分析雨來的形象特點:愛國、聰明、勇敢、足智多謀,然后提出這么幾個問題:為什么說雨來是小英雄?他為游擊隊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這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三)立足實際,引進經(jīng)典,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
經(jīng)典名著是經(jīng)過千百年“浪淘沙”沉淀的產(chǎn)物,它們融知識、人文于一體,行走在經(jīng)典名著的學生,在其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中也將變得優(yōu)秀無比。小學階段的學生課外閱讀較隨意,他們對課文閱讀常常帶著個人喜好。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根據(jù)課本編排及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相應的經(jīng)典作品,引領學生閱讀整本書,通過經(jīng)典作品的熏陶,讓學生閱讀能力、品性、心智得到“潤物細無聲”的提升。
二、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營造溫馨的閱讀氛圍
專家指出,要想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尤為重要!為此,筆者特別注重環(huán)境的熏陶與創(chuàng)設。例如:筆者在班級設立了圖書角,取名為:“我愛我書”。圖書角的存書都是學生從家里帶來的最心愛的課外書。筆者把每天下午第一節(jié)課前半小時定為“午讀的溫馨時光”,鼓勵學生一到學校就從圖書角借出自己喜歡的書,靜靜地坐下來看書。筆者每天都設立一名“午讀班長”,他的任務除了監(jiān)督好班級午讀的紀律,還必須在午讀一開始就在黑板上寫上一句“愛讀書”的名言,比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一路書香,一路成長”等,同時還要負責打開班級的多媒體播放輕柔、靜謐的輕音樂,讓美妙的音樂帶領學生徜徉書海。學生下午一到班級就放下書包,輕手輕腳地到圖書角選一本書靜靜地坐下享受午讀的快樂時光。
但光靠學校提供的氛圍不足以支持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還需要家長得配合,因而,筆者網(wǎng)購了“閱讀存折”人手一冊,讓學生把自己在什么時間看的什么書填到存折里,看完了,與家長分享交流自己的閱讀感想或收獲,家長滿意并且認同了,才能在閱讀存折上簽上家長的大名,表示自己對學生的肯定,那么學生期末就可以拿著自己的“閱讀存折”申請給自己加學分?!凹臃帧钡母叩腿Q于學生平常的閱讀情況。把閱讀納入期末加分這個舉措使親子關系溫馨融洽,更促進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空前高漲,于是閱讀慢慢變成了學生生活常態(tài)了。久而久之,學生的讀書興趣就在這濃郁甜蜜溫馨的閱讀氛圍中慢慢形成了。
三、 多管齊下,強化學生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看書”。人們知道,要是光看書不摘錄,閱讀的內容很容易成為過眼云煙。如何讓學生的閱讀行為留下痕跡,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呢?筆者多管齊下,讓學生每天看書摘錄相結合。具體操作如下:讓學生準備一本讀書摘錄本。摘錄筆記分為三大塊:“優(yōu)美詞匯”“精彩句段”“我的感想”。要求學生把每天看書后摘錄的“優(yōu)美詞匯”“精彩句段”讀上三遍以上,背誦記憶,以供課前三分鐘的抽查背誦。日積月累的堅持效果令人驚喜,學生的詞匯豐富了,閱讀感悟加深了,連帶記憶力也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