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儀,吳 雷,呂嘉春,陳美華,葉煥榮
(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廣東 東莞 523300)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的發(fā)病機制與診斷標準尚無明確共識,在診療中易與單純哮喘、慢阻肺患者混淆,延誤最佳治療時機,造成患者死亡,故探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的臨床特征,對鑒別診斷患者病情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臨床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發(fā)病、臨床特征等相關研究較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關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5B(MUC5B)、黏蛋白1(MUC1)表達水平與肺功能各指標的相關性研究尚存在爭議。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討MUC5AC、MUC5B、MUC1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中的表達與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y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將其歸為重疊組,50例單純哮喘患者歸為哮喘組,50例單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歸為慢阻肺組,并選擇院內同期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50例歸為健康組,開展前瞻性研究。重疊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19~67歲,平均(44.19±4.22)歲;哮喘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18~65歲,平均(44.23±5.11)歲;慢阻肺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22~66歲,平均(45.18±4.26)歲;健康組研究對象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0~65歲,平均(44.13±5.27)歲。4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颊呒{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1]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痰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者;無肺間質纖維化、肺栓塞等疾病者等?;颊吲懦龢藴剩汉喜盒阅[瘤疾病者;肝腎功能受損嚴重者;藥物依賴者等。本研究獲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入選研究對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選取4組研究對象痰液樣本,使用3%高滲鹽水霧化誘導痰液,經0.1%二硫蘇糖醇處理后進行過濾、離心(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5 min)操作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MUC5AC、MUC5B、MUC1水平。采用肺功能儀(意大利科時邁公司,型號:PTF-4)檢測4組研究對象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水平、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4組研究對象MUC5AC、MUC5B、MUC1水平。②比較4組研究對象FEV1、FEV1%、FEV1/ FVC。③分析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MUC5AC、MUC5B、MUC1與肺功能各指標的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滿足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tuden-Newman-Keuls檢驗。采用Pearson分析兩變量間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UC5AC、MUC5B、MUC1水平 重疊組、哮喘組、慢阻肺組患者MUC5AC、MUC5B、MUC1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組,同時重疊組患者MUC5AC水平顯著高于哮喘組與慢阻肺組,4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4組研究對象MUC5AC、MUC5B、MUC1水平比較(±s, μg/mL)
表1 4組研究對象MUC5AC、MUC5B、MUC1水平比較(±s, μg/mL)
注:與健康組比,*P<0.05;與慢阻肺組比,#P<0.05;與哮喘組比,△P<0.05。MUC5AC:黏蛋白5AC;MUC5B:黏蛋白5B;MUC1:黏蛋白1。
組別 例數(shù) MUC5AC MUC5B MUC1重疊組 50 0.73±0.34*#△ 1.46±0.44* 1.36±0.61*哮喘組 50 0.62±0.11*# 1.38±0.15* 1.21±0.14*慢阻肺組 50 0.52±0.13* 1.35±0.12* 1.19±0.12*健康組 50 0.21±0.04 0.63±0.16 0.51±0.08 F值 68.491 116.439 69.766 P值<0.05<0.05<0.05
2.2 肺功能 重疊組、哮喘組、慢阻肺組患者FEV1、FEV1%、FEV1/ FVC水平均顯著低于健康組,同時重疊組顯著低于哮喘組與慢阻肺組,4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4組研究對象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4組研究對象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健康組比,*P<0.05;與慢阻肺組比,#P<0.05;與哮喘組比,△P<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FVC: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
組別 例數(shù) FEV1(L) FEV1% FEV1/FVC(%)重疊組 50 1.02±0.12*#△ 35.36±3.35*#△ 32.25±3.42*#△哮喘組 50 1.25±0.11* 40.47±3.51* 36.15±3.05*#慢阻肺組 50 1.23±0.14* 39.42±3.62* 34.44±3.17*健康組 50 1.84±0.68 43.41±3.72 40.26±3.56 F值 48.836 43.928 52.550 P值<0.05<0.05<0.05
2.3 相關性 經Pearson檢驗,MUC5AC與FEV1、FEV1%、FEV1/ FVC 水平均呈負相關(r=-0.426、-0.478、-0.639,均P<0.05);MUC5B 與 FEV1、FEV1%、FEV1/ FVC水平均呈負相關(r=-0.714、-0.326、-0.684,均P<0.05);MUC1水平與FEV1、FEV1%、FEV1/ FVC水平均呈負相關(r=-0.694、-0.723、-0.584,均P<0.05),見表 3。
表3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MUC5AC、MUC5B、MUC1與肺功能各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同時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兩種疾病的相關特征,相較于單純哮喘或慢阻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的急性發(fā)病率、肺功能受損及病死率更高。目前臨床針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診療尚無統(tǒng)一的定義標準,故分析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MUC5AC、MUC5B、MUC1與肺功能的相關性,對判斷患者病情并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有重要的意義。
黏蛋白MUC5AC、MUC5B、MUC1在重癥哮喘患者中呈高水平表達,而氣道黏蛋白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氣道局部重要的生理病理改變,是引起局部防御功能受損、黏液纖毛清除功能障礙的關鍵因素,會加劇病變氣道阻塞,降低肺功能[2-3]。在正常情況下,位于氣道上皮杯狀細胞的黏蛋白具有一定的保護潤滑上皮和防御阻止外來刺激物、細菌進入氣道的作用,當發(fā)生慢性氣道炎性反應時,黏蛋白含量通常會迅速增至正常時的30倍[4]。本研究結果顯示,重疊組、哮喘組、慢阻肺組患者MUC5AC、MUC5B、MUC1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組,重疊組患者MUC5AC水平顯著高于哮喘組與慢阻肺組,提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以氣道黏液高分泌為主要病理特征,MUC5AC、MUC5B、MUC1水平顯著增加會損害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加重氣道阻塞情況。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體內共存哮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當患者哮喘發(fā)作時,多會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引起的小氣道炎癥,會加重肺通氣功能障礙與氣道阻塞程度,使肺功能損傷加劇[5]。本研究結果顯示,重疊組患者FEV1、FEV1%、FEV1/ FVC水平均顯著低于哮喘組、慢阻肺組及健康組,重疊組患者FEV1、FEV1%、FEV1/ FVC水平均顯著低于哮喘組與慢阻肺組,提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肺功能較單純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健康群體差。
氣道黏液過度分泌是哮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見的早期病理特征,而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兼具二者病理表現(xiàn),其氣道黏液分泌顯著增加,會影響纖毛系統(tǒng)轉運功能,易致使氣道阻塞,降低肺功能[6]。MUC5AC、MUC5B、MUC1為氣道中重要的分泌型黏蛋白,其中MUC5AC、MUC5B參與氣流受阻形成,MUCI參與肺部炎癥反應調控,當MUC5AC、MUC5B、MUC1分泌過高時,會阻止氣道纖毛正常的防御機制,加重氣道阻塞,最終影響肺部通氣或換氣功能,導致肺功能進行性下降[7-8]。本研究結果顯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MUC5AC、MUC5B、MUC1水平與肺功能各指標呈負相關,提示MUC5AC、MUC5B、MUC1可為疾病的診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綜上,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MUC5AC、MUC5B、MUC1與肺功能FEV1、FEV1%、FEV1/ FVC密切相關,可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診療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