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彩霞
[摘? 要] 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高效化的口算訓練十分重要??谒阌柧毜膬热菖c形式如果比較單一,學生的口算興趣會大大降低。基于此背景,文章對游戲式、分類式、競賽式、題組式口算訓練的方式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小學低段;口算訓練;游戲式;分類式;競賽式;題組式
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目標,很多小學生受制于年齡因素,難以提升口算速度,不能保障口算準確率,由此也會進一步影響其口算速度。眾所周知,如果學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那么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化解許多困難,尤其是計算中的困難,這些困難的化解有助于學生建構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口算水平以及口算能力,是當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口算訓練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直覺而言至關重要,而數學直覺又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所以數學教師必須重點探究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比較適用的口算訓練方式,也就是說優(yōu)化口算訓練的方式,對于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口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游戲式訓練,激發(fā)口算興趣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小學生容易出現記憶力渙散的現象,特別是小學低段的學生,需要教師不斷變換口算訓練形式,其中,游戲式口算訓練能夠聚焦學生注意,提高其口算興趣。
例如,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為了有效拓展學生的參與度,可以選擇“開火車”的游戲訓練方式:以組為單位,第1個學生開始依次向后,每個學生回答對應口算題的答案。在火車行駛的過程中,要確?!翱於€(wěn)”,這樣才有助于提升口算訓練效果。也可以引入中間數字這一題型,能夠收到極佳的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6-( )=3,4+( )=9……教師會提前將數字做成卡片,組織學生展開比賽,看誰回答得又快又準?;跀底挚ㄆ€可以設計“找朋友”的游戲,這種充滿趣味性的訓練方式,可以輕松實現有效的口算訓練,不僅改變了機械式訓練的枯燥乏味狀態(tài),還能夠使學生樂于其中,顯著提升口算效能。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興趣才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口算訓練的關鍵助力,學生能夠在實際游戲的過程中,完成有效的口算訓練,收獲顯著的教學效能。非常值得強調的是,游戲原本就是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的方式,將游戲與口算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口算的興趣,而低年級的學生一旦有了興趣的驅動,他們就會更加喜歡口算這種方式,這也就為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奠定了基礎。當然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是目標,而游戲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只有途徑與目標之間形成完美的搭配關系,游戲才能充分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的作用。
二、分類式訓練,提升口算能力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性,不管是接受能力還是對知識的運用水平,都會存在顯著不同,所以在組織口算訓練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類型選擇與其相匹配的口算訓練方法,可以根據學生的日??谒惚憩F,將其分為“馬虎類”及“低效類”。
所謂“馬虎類”,也就是此類學生在做題時不會認真看題,所以針對這部分學生的要求,就是能夠做到認真審題,確保無誤之后再寫下最終的計算結果。如,可以引入56+7=( )這種類型的口算訓練,目的就是為了使他們能夠看清算式,特別是其中的運算符號,由此寫下結果。
對于“低效類”學生來說,由于受制于大腦思維以及語言表述等多元的因素,致使其回答的準確率普遍較低,實際口算訓練中,需要提醒這類學生注意力集中,可以選擇比賽訓練方式幫助他們提升運算效能。可以選派一組學生,每人分配一組練習,看誰做得又快又好,這種充滿競爭感的反復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運算效能。
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需要了解每一個學生存在的不足,并及時予以糾正,這樣才能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口算習慣。只有確保對癥下藥以及專題分類訓練,才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所謂分類訓練,實際上就是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思路,更是一個重要的口算能力培養(yǎng)的思路。事實也表明通過分類訓練,對于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有著非常重要的針對性作用。
三、競賽式訓練,保持口算熱情
口算訓練的關鍵的是要看到成效,所以需要常抓不懈。每天我都會在課堂教學前的三分鐘專門組織學生展開口算訓練,同時為了有效避免機械訓練的重復性及單調性,我們會對具體的命題形式進行更新或者變式,使枯燥的訓練充滿新鮮感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學完“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一課之后,可以采取“競答”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具體流程如下: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不同層次的訓練題,每一個層次都包含10道題,要求學生能夠在30秒內完成,最先完成的舉手示意,還可以上臺展示計算結果。針對計算速度稍慢的學生要求其自主完成檢驗和訂正。很顯然,這種競答的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不僅提高了計算速度,也確保了準確度,還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檢查習慣,可為一舉多得。
又如,在教學完“兩位數的加、減法”一課之后,可以采取“搶答”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具體流程如下:借助課件出示口算題,每次只出示一題,不存在時間間隔,要求學生搶答,得出正確答案之后再出示下一題。每答對一題的學生可以得到三分獎勵,如果答錯需要扣減一分。除此之外,還要規(guī)定搶答正確的學生雖然能夠得到加分,但是在接下來的三道題中,不可以參與搶答,如有犯規(guī)者需要扣減一分。這種搶答的模式成功地聚焦了學生的注意,而且能夠在訓練的過程中保持積極高昂的情緒。針對搶答學生的特殊規(guī)定,也有效避免了優(yōu)等生對練習的完全占據,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擁有表現的機會。表面上看,這一活動的流程比上一種稍顯繁雜,但是只需要3分鐘基本能夠實現30人次的參與度,而且這種累積的積分方式使每一個學生都會特別珍惜現有的搶答機會,為了確保正確率,也會慎重作答。
再如,在教學完“兩位數乘一位數”一課之后,可以采取“接力”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具體流程如下:對學生進行小組分配,每個小組都會得到30道難度相同的口算題。小組成員根據座位次序展開有序作答,只有在前一位組員確保答案正確之后,才能夠將答題權交給下一位成員,如果出現答題錯誤,需要答題者自主糾正,之后下一組成員才能繼續(xù)作答。評比時參照小組的答題量以及具體的耗費時間,為了確保集體獲勝,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以及認真的態(tài)度。小學生天然有著喜歡競爭的欲望,將這種欲望引入口算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來,可以為口算教學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四、題組式訓練,引導口算概括
對于口算這種方式而言,是依托于思維而呈現的一種計算方法,需要口算者在腦海中對具體的計算過程進行分解、拼組等,然后得出正確結果,也可以將其視為多項記憶并存的運算過程,那么如此繁雜的計算過程,如何才能實現有效的簡化?需要教師對口算題組進行精編設計,使學生在口算練習中得以感悟、發(fā)現規(guī)律,這不僅有利于簡化口算過程,也能夠顯著提升口算速度,確保正確率。
以“20以內退位減法”為例,可以出示練習: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11-8=? 12-8=? ?13-8=? 14-8=? 15-8=? 16-8=? ?17-8=
……
先提問:(1)第1組算式的得數具有怎樣的規(guī)律?為何會出現這種規(guī)律?(2)第2組算式呢?是不是存在類似的規(guī)律?然后,引導學生小結:在計算十幾減九時,可以在被減數的個位加1就能夠得到正確結果。
學生充分利用這一規(guī)律自主探討十幾減八、減七等,并就此提煉出以下規(guī)律:口算十幾減九,其答案是被減數的個位加1;口算十幾減八,是被減數的個位加2……通過自主歸納及分析,學生不僅能夠成功地建立新的口算模式與結構,也最大限度地掌握了口算方法,只需要看到算式就能直接得出答案,顯著提升了口算效能。概括能力其實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而言,讓學生進行概括,實際上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去尋找口算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雖然不一定是精確的數學語言所描述的,但一定是適合學生的,是學生能夠運用得得心應手的口算規(guī)則。這實際上就是口算能力的一種體現,而且是較高水平的口算能力的體現。
總之,組織小學低段口算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具備相應的耐心,其次結合多元的訓練方法,由此改變枯燥的訓練狀態(tài),使學生對口算形成積極的良好的情感,并落實具有針對性的專項訓練,全面提升口算訓練效果。只要學生的口算能力得到培養(yǎng),那其他的數學學習能力也就能夠得到相應的培養(yǎng),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奠基性的工程,必須認真研究,積極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