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芳
《詩經·國風》中的婚戀詩,對于當時人類愛情生活的各個階段和各種心理都有展示,生動地展示了當時社會的戀愛故事和婚姻生活,是記錄我國愛情故事的首部文學。本文對詩歌中的內容進行了大致分類,然后通過具體的詩歌分別對《詩經》婚戀詩中包含的現實意義進行探索。本文主要是在前人觀點的基礎上進行一個分析補充,從男女青年的戀愛詩、棄婦女子的哀怨詩、女子為愛抗婚詩這三個階段出發(fā),著重探討《詩經 國風》中的婚戀詩對后世產生的現實意義。
一、對《詩經·國風》里婚戀詩的內容劃分
(一)男女青年的戀愛詩
男女青年的戀愛是一個讓人充滿心動的過程,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總會是充滿浪漫和驚喜。熱戀時的嬌羞,不能相見時的急迫甚至戀愛過程出現的摩擦等在《詩經》中都有展示。
例如《鄭風·野有蔓草》《邶風·擊鼓》等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甜蜜戀愛詩。《鄭風·野有蔓草》主要是在寫男女在田野間初次相遇,男子即刻表達,“有美一人,清揚婉兮”,不期而遇,滿心歡喜。同時在詩歌中直言表達見到女子的愛慕,“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但在男女戀愛的過程中,出現事故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在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蒹葭》了。這首詩歌給人的整體感受就是惆悵感傷,作者的思念、痛楚、迷茫和凄涼的環(huán)境相交織,文中又常常出現“秋風”與“白露”等悲涼意象,這首詩歌也成了傷心戀愛詩之祖。
(二)棄婦女子的哀怨詩
隨著男性經濟地位的提高,男權逐日強化,女子被男子拋棄的現象隨之產生,她們的命運也同樣悲哀,例如《氓》。《氓》是一首具有濃郁抒情性的敘事詩,詩中的女子回顧了她與氓從戀愛到結婚,到被拋棄及醒悟悔恨的全部過程?!办o言思之,躬自悼矣”,這句話便能夠表示女子心中的悔恨,同時也表明了她對男子決絕的態(tài)度。同時在詩歌的最后,也抒發(fā)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通過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看出這名棄婦也在告誡女子們,在對待愛情時,千萬要謹慎,不可以輕信和迷戀。
(三)女子為愛抗婚詩
在《詩經·國風》中有許多表達女子拒婚、爭取婚姻自由的詩,對我們的啟發(fā)也很大。在古代,禮制倫理文化盛行,女子的婚姻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無自由可言。但是有一篇《行露》卻令我們耳目一新。在這首詩中,女子大膽直言,不懼權威,用正義的言論對自己不喜歡的婚姻給予拒絕,即使遭受威脅也不妥協(xié)。這種品質在古代是非常少有且珍貴的。這首詩中的女子敢于拒絕、敢于反抗,具有進步的婚姻愛情觀,值得后人學習。
二、《詩經·國風》中的婚戀詩所蘊含的現實意義
(一)揭露了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
《詩經》時期,我國農耕文明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農業(yè)漸漸占據主導地位,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男女地位都是由社會分工決定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男性作用日益顯著,并逐漸占據主要地位,女性地位日益下降,從此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成為主流。
在《邶風·古風》中,女子是非常典型的一位賢內助,但男子背棄了女子,尋求新歡。女子也只能發(fā)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的控訴詞,因為沒有親朋好友或是當時的官府制度可以來捍衛(wèi)自己的“正妻”地位,只能感嘆自己命運的悲苦。由于男子的背叛,女子處于非常尷尬的地步,“不能我慉,反以我為讎。既阻我德,賈用不售”。在當時的男尊女卑的社會大背景下,這位女子便只能帶著兒女“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在《江有汜》一詩中,丈夫喜新厭舊,但女子還是希望男子可以重新回到自己身邊,因為女性地位低下,男子的離開,女子不僅要單獨面臨窘困的生活,還需要抵抗可畏的人言。從這些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女性的卑微,地位被男性主導,隨著男子的地位而高低起伏。
(二)反映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規(guī)范
《詩經》時代是禮樂文化時代,“禮”在中國古代的生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行為規(guī)范。并且在先秦時代,由于受當時的政治經濟制度、社會輿論和當時人們思想發(fā)展狀況等影響,男女雙方雖然可以自由戀愛,但婚姻卻還要聽從父母的安排,婚姻是極其不自由的。到了婚嫁年齡的男女,媒人介紹,父母點頭,便是一門婚事了。
例如在《氓》這首詩的開篇有這么一句話: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边@句話表明女子并不是不愿意嫁與男子,而是因為男子沒有為兩人的婚事尋得一位好媒人,才錯過了結婚的佳期。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媒人的地位至關重要,可以說,是他們決定著婚姻的成敗。
在《齊風·南山》中,有這么一句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這句話是在說男子怎么才可以娶妻呢?也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鄭風·將仲子》是一首熱戀中的女子送給自己喜歡的男子的情詩。其中有這么幾句話“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諸兄之言,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這幾句話同樣告訴我們社會輿論的走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規(guī)范,鄰里鄉(xiāng)親的言論,都影響著男女的交往。
(三)贊美了婦女對婚姻自由的追求
在《詩經》的婚戀詩中,很多詩歌都表現了進步女子對戀愛自由的強烈追求,她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取得支配自己婚姻的權利。
《鄘風·柏舟》便生動地展現了女子對戀愛自由的追求?!爸朗该宜D敢蔡熘??不諒人品”。在這首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女子有心愛的人,甚至可以對天發(fā)誓表明自己的忠心,但卻遭受到父母的干預,女子便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憤懣和祈求。在當時社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經成為世俗規(guī)范,但在《柏舟》這首詩中,女主人公不懼怕社會禮俗的壓迫,無畏來自于父母的壓力,毅然決然,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
《王風·大車》也同樣表現了女性對婚姻自由的追求。這首詩歌中的女子想與心上人一起逃跑,又擔心他沒有膽量,于是便有了“轂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的誓言。即使活著不能住在同一個屋里,死了之后也要和你埋在一起。不要說你不相信,這天上的太陽便是最好的證明。透過這句話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出女子對愛情的堅守。男女對待愛情的做法形成鮮明的對比,既寫出來了女子對待愛情的堅貞,也可以表現出部分女子在對待愛情時比男性還要大膽、有毅力。
(四)詩歌中的婚戀觀對現代女性愛情觀的影響
根據《詩經》中對婚戀詩的描寫,使得我們對古代女性的愛情觀也有了一定了解?!对娊洝分谢閼僭姷拿鑼懚际菍裆系恼鎿醋非笈c自由戀愛的歌頌,在閱讀時,我們也常常能與里面真摯淳樸的愛情詩產生共鳴。
首先,《詩經》中的婚戀詩讓我們懂得了愛情的珍貴性?,F代時期,婚姻的代名詞往往都是“三有青年”“始亂終棄”“門當戶對”等等,受到太多身外之物因素的影響?!对娊洝分械幕閼僭姸际羌儩嵉?、完美的、無可挑剔的,但這些至純的婚戀觀在現代社會幾乎是找不到的?,F在的男女青年處在燈紅酒綠的消費社會,思想總被消費觀念占領,物質欲的膨脹及消費主義的盛行往往成了人們心中公開的秘密,相應地也會影響大家心中對愛情的認知?!对娊洝吠転槲覀儎?chuàng)設一個故事情境,激起我們的感同身受以及對美好愛情生活的向往,這就要求我們要重新審視自己并且建立正確健康的愛情觀。
同時,我們對于《鄘風·柏州》中的女子形象也可以進行一番思考。詩歌中的女主人公不畏強權,大膽且強烈,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是值得我們欽佩的。愛情是我們路上必過關,也是我們精神世界的最高追求,我們應摒棄雜念,珍惜我們所遇到的二人傾心。但現如今很多女性在對待擇偶問題上,畏手畏腳,不敢和父母表明自己的心意,又或是心理承受能力弱,拿得起放不下,甚至出現了很多輕生事件。通過《詩經》,我們應該學習《柏舟》女子身上的精神,對待愛情,敢作敢為,堅持己見。
此外,我們通過閱讀這些婚戀詩還懂得了對待婚姻,要看重責任。在《氓》中,由于男性的背叛使得女子處于尷尬的境地。我認為,這并不只是男子一人的過錯,也應包含女子對待愛情不理智的錯誤。我們要嚴肅對待愛情,理智看待婚姻,婚姻是愛情與責任的結合品。此外,我們也要像《詩經》里的女性一樣,敢于捍衛(wèi)和堅守自己的愛情,堅貞不移、保持理智、自尊自愛。
反觀中國現代社會,對待婚姻的隨意導致了離婚率的飆升。從《詩經》中,我們學到一定要尊重婚姻的神圣,不能任性。對于愛情和婚姻,我們要提高認識,負起責任,冷靜思考,相互包容。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詩經·國風》中的婚戀詩進行分類研究,然后探求其蘊含的現實意義:不僅揭露了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反映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規(guī)范,還贊美了女性對婚姻自由的追求以及詩歌中的婚戀觀對現代女性愛情觀的影響。但本文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對《詩經》婚戀詩的分類不夠詳細,對現實意義探究得還不夠透徹等,還希望老師能夠多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