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厚津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只有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才能讓他們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边@表明以“為黨立心,為國立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理論指導,開展“紅于心,思于源”課程活動,把紅色資源當教材的課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初步探索開展“紅于心,思于源”課程活動的必要性,并探究重要舉措,堅持德育為先,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高尚品德,培養(yǎng)有愛國情懷,有奮斗精神,有知識、有見識的高素質學子。
【關鍵詞】課程活動;活動落實的策略;小學生
一、開展“紅于心,思于源”課程活動的重要意義
小學階段是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價值觀形成的萌芽時期。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還不完善,處在比較低的水平,對事物的認識很多都是模仿教師、父母以及同伴,或者是被自己經(jīng)常接觸的人灌輸?shù)脕淼?。由此可見,我們讓學生接觸什么、學習什么對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結合各個學科自身的特長和條件,在落實國家課程的同時,做到落實的過程有活動,活動有特色。以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為基準,我校開展朗誦紅色經(jīng)典詩詞、歌唱紅色歌曲、探尋抗日戰(zhàn)爭的英雄事跡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動,讓學生的學習更為廣闊、全面,增長知識見識的同時,培養(yǎng)愛國情懷、艱苦奮斗的精神,讓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清晰可見,讓學生的成長更加完整。
二、開展“紅于心,思有源”課程活動實施策略初探
(一)立足傳承紅色基因,切實落實課程,做到課程有活動
我校以國家課程改革綱要基本精神為準則,結合學校自身性質、特點與條件,立足傳承紅色基因,切實落實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緬懷革命先烈、參觀紀念場館,并強調,“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jù)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這表明,紅色基因是學生的榜樣,是他們的力量,是他們的燈塔。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前進的力量,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為使紅色基因的根基扎深扎牢,在革命先烈、英模人物汲取榜樣力量,我校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靈活處理課時長度,根據(jù)學科和教學內容,嘗試將校本課程活動學習融入國家課程的學習,兩者結合,相互滲透;此外,還豐富課堂地點,除了將教室作為課堂實施的主要地點,學校根據(jù)上課內容的需要,將圖書館、報告廳階梯教室、田徑場等教室外的地點都納入其中,將其作為小課堂,讓學生進行更廣闊、更綜合地學習。
在語文課程分年級分班級進行學科滲透,開展“讀紅色書籍”活動,讀一系列的紅色經(jīng)典書籍,以紅育人;開展以紅色基因為主線,舉行朗讀、演講、唱歌、表演、主持等技巧學習的“吟誦紅色詩詞”活動。
在音樂課程進行學科滲透,例如,唱紅歌,對經(jīng)典紅色歌曲進行班級合唱比賽、校園十大紅色歌曲歌手比賽;話劇社團根據(jù)一些樂平鎮(zhèn)的抗日故事進行編排話劇;舞蹈社團開設基本舞步的學習、紅色舞蹈等學習。
在開展美術課程下進行學科滲透:樂平水鄉(xiāng)畫之美,通過熱愛山水樂平鎮(zhèn)的水鄉(xiāng)之美,激發(fā)學生對嶺南水鄉(xiāng)畫的學習與運用。社團開展折紙、剪紙、橡皮泥造型、游學紅色基地尋找素材等活動。
在開展體育課程下,滲透應用現(xiàn)代國防軍事知識,邀請教官來教學,初步練習軍體操的簡單隊形、走姿;到軍事主題公園練習攀爬、越野障礙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國防意識、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不屈服,自立自強的艱苦奮斗的精神。
(二)依托紅色基地,實現(xiàn)“紅于心,思有源”課程活動常態(tài)化、特色化
在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從紅心準備,依托我校旁邊“三水人民抗日紀念碑”等紅色基地,開展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活動,帶著學生尋訪前輩人的足跡,緬懷他們的戰(zhàn)斗歷程,使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艱苦奮斗精神扎根心中,長盛不衰。以紅色基因為基準,通過開展朗誦紅色經(jīng)典詩詞、歌唱紅色歌曲、探尋抗日戰(zhàn)爭的英雄事跡等活動,從而以精神立教,以信仰立人,實現(xiàn)“紅于心,思有源”課程活動常態(tài)化、特色化。
1.“紅于心,思有源”課程活動常態(tài)化
低年級學生聽紅色故事,例如,《“小蘿卜頭”學文化》、劉胡蘭的故事、《七顆豆子》和《韋德福:十指摳開地牢墻》等故事。中高年級學生唱紅色革命歌曲,例如,唱《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游擊隊之歌》和《黃河大合唱》等歌曲。全體學生走進青少年軍事訓練基地,學軍體操,走軍姿,進行越野訓練,培養(yǎng)學生們的鋼鐵般意志,繼承三水抗日志士的大無畏奮斗精神。全體學生走訪紅色基地,參觀三水人民抗日紀念碑,為三水英雄紀念碑獻上花圈,緬懷先烈。高年級高年級走訪紅色基地,訪紅源,走訪還健在的抗日戰(zhàn)士或者他們的家屬,追尋英雄的革命事跡,銘記國恥;學校組建了師生導賞員團隊,為全校師生及到“三水人民抗日紀念碑”參觀的團隊講三水的紅色經(jīng)典故事。
2.“紅于心,思有源”課程活動特色化
為達到“為黨立心,為國立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的,我校進一步開展以德育為主線的“思源”課程活動,以紅色資源為母體,追問學校的辦學源泉。
(1)中、低年級學生通過比賽,初步認知三水的紅色資源,比如,熟悉學校門前的抗日英雄紀念碑歷史根源、學校的英雄樹來歷,知“源”、明“源”。(2)高年級學生除了明“源”,還著重培養(yǎng)“思源”,學習的黨的知識,活動要跟“黨史、黨情、黨思”三者相融合,真正做到思“源”。(3)鼓勵學生做到:游“源”,游覽紅色基地,三水有很多紅色教育基地,或者說佛山有很多紅色教育基地,在清明節(jié)的前后組織全體學生去游覽紅色基地;問“源”,三水留下來的很多紅色故事,很多還是要去追問的,問“源”就是其中的一種;讀“源”,讀課外書籍,讀人生之書,讀紅色故事,形成讀書的良好習慣,結合讀書節(jié)開展一系列的“讀源”活動。
基于培養(yǎng)學生為黨立心,為國立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價值追求,學校打造了五大特色活動:3-4月紅心養(yǎng)成月,讀紅色書籍等;5月紅歌、紅色經(jīng)典詩詞朗誦為主的藝術節(jié),尋找紅色基因路線;7月開展以“童心向黨”主題班會活動,撰寫紅色征文為主的“黨在心中”的活動;9月進行國防訓練,開展研學活動;10月開展“祖國在心中”為主題的班會課活動。
學校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紅于心,思有源”課程活動,引導學生向真向善,使學生體會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堅定愛國情懷、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的同時,也讓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三、結語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新時代的教育精神。我們要繼續(xù)緊跟時代步伐,切實落實國家課程,做到課程有活動,活動有特色。我們將進一步總結活動經(jīng)驗,通過開展更為系統(tǒng)、更為全面的課程活動,更有創(chuàng)意地落實國家課程要求,在緬懷中傳承,在開拓中弘揚,讓紅色基因永不變色,代代相傳,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愛國愛黨的、有知識有見識的黨的事業(yè)接班人,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