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珺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我國小學科學課堂必須發(fā)生改變。在傳統(tǒng)小學科學課堂上,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所以,教師必須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教學活動中必須以學生為本,在科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的教學質量?;诖?,本文深入分析了小學科學課堂中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并對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如何構建學習共同體進行了系統(tǒng)的概述。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小學;科學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130-02
The Explo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room Learning Community
(Qingdao Taizhan Road Primary School,China) REN Lijun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science classroom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our country must be changed. In tradi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s, students can only passively accept the knowledge taught by teachers. Under this teaching mod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cannot be brought into play. Therefore, teachers must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must be student-oriented, improve the subject quality of students in science teaching,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dominant status of student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a learning community in elementary science classrooms,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how to build a learning community in elementary science classrooms.
【Keywords】Learning community;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Strategy
一、小學科學課堂中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
小學科學學習生活中,教師應該經常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互動行為可以極大地提升課堂效率。同時,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師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教與學同步發(fā)展。小學課程在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階段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從最開始的引導學習到探究學習,學習內容有不同,與學生互動的方法也得有所改變。但是在傳統(tǒng)的科學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很少,課堂上基本都是教師在滔滔不絕地講授。除了在教師提問的時候師生之間會有交流之外,課堂其它時間都是教師在主導,這就造成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的內容,教師也只會教授自認為學生應該學會的或者說考試會考到的知識,而不能通過和學生的交流來發(fā)現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也不能針對這些問題制訂教學方案進行有目的的教學,最終造成雖然看似教師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在講授知識,但是學生能學到的也只是其中一點,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都不高。學生長時間學不會、聽不懂,就會產生厭學情緒。所以,一線科學教師要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構建學習共同體,探尋高效的課堂教學行為,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二、小學科學課堂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方法
(一)建立傾聽對話式課堂師生互動關系
小學科學課堂上,教師應該起引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敖獭迸c“學”是相輔相成的,學生要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不僅需要教師有效的指導,同時也需要自身的努力學習??茖W課作為小學一門能開闊學生眼界,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科學知識的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建立傾聽對話式課堂師生互動關系,可有效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可以通過傾聽學生自己思考發(fā)現的問題,然后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解決。而想要實現這種課堂效果,作為科學教師就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關注學生的成長,對學生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第二,對于互動中所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講解和反饋要有明確的指向,使學生對自己所要傳達的意思有清晰的認知;第三,提問要有針對性,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問不同程度的問題,不故意為難學生。作為學生,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要有主人公的意識,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對于教師所提問的問題要主動思考,積極作答,還要總結自己在思考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反饋給教師;第二,學會傾聽,當其他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要細心傾聽,尊重其他同學的發(fā)言,聽后給出自己的評論。當教師進行點評的時候也要認真傾聽,并針對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和教師的點評對自己的思路進行調整。
(二)設立以目標為導向的科學活動
小學科學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基礎知識能力等。完成教學目標應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完成該目標只有一方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因此,科學教師可以設立一些以目標為導向的互動活動,有針對性地完成該目標。涉及課堂活動時,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不同的目標設置不同的活動,設置活動要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以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要充分調動學生互動交流的積極性。在活動實施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對于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事前預想和積極解決。在活動事后反思與評價中,讓學生及時進行復習,對此活動的結果進行鞏固,為下一階段的活動做好鋪墊。
(三)積極推進師生互動后的反饋
教師應該及時反饋課堂上師生互動的結果,了解互動是否產生預想的效果,從而根據這個過程出現的問題改進自己的互動方式。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有效互動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學生的學習表現來了解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在此基礎上做出針對性的教學設計。
在上課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了解學情,如果只有少數人回答,則說明大多數人還沒有掌握一定的知識。收到反饋后,教師要及時調整策略,并根據學生反映的問題重新講解這些知識點。及時反饋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并及時做出調整,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作為學生,要抓住教師的反饋意圖,如果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的現象,肯定會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影響自己對知識點的把握,學習就不會達到系統(tǒng)的效果。并且每節(jié)課的時間是一定的,但是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因此學生要學會甄別,分清輕重緩急,不要在沒意義的事情上浪費時間,而應重點學習那些自己相對薄弱的知識點,學會有選擇地學習;在與教師的互動中,要積極地反饋自己遇到的問題,以便教師及時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在互動中,教師有時候可能照顧不到每一個學生,這時候學生就要關注教師對其他同學的反饋,重視小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傳統(tǒng)小學科學教學課堂效果不佳的情況,新時代在小學課堂中建立學習共同體對于改善課堂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教師要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通過事先設立以目標為導向的活動與學生積極地進行互動。在實施此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細心傾聽,并及時進行反饋,以高效完成課堂互動。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被有效地調動起來,教師也可以通過和學生的互動來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
參考文獻:
[1]黃威,楊延從.課堂學習共同體視域下小學科學交互式學習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20(06).
[2]黃威,楊延從.課堂學習共同體視域下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20(05).
[3]黃威,楊延從.教育生態(tài)學視域下小學科學教師混合式學習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0(01).
[4]龔倩慧.教育生態(tài)學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寧波大學,2017.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