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莉
幼兒園文學活動對發(fā)展幼兒審美情感有巨大的推動力,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從本質上而言,文學作品是以語言表達情感的載體,能讓讀者對各種事物、人生以及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得到更多的內心體會,特別是有些文學作品的讀者如果能與之產生情感共鳴,就能理解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目前,幼兒園文學活動中的文學作品形象極為生動鮮明,就是為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其不僅能引導幼兒對情感模式進行識別,還能夠利用詞語將其中的情感與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進而有利于提升和發(fā)展幼兒的社會化能力,由此可知,幼兒園文學活動與幼兒審美情感的發(fā)展存在著無法切割的聯(lián)系。
一.幼兒園文學活動發(fā)展幼兒審美情感的價值和作用
(一)培養(yǎng)幼兒自身文學審美情感發(fā)展特性
從現(xiàn)實意義而言,幼兒自身文學審美情感的發(fā)展年齡特性比較強,大約三歲的幼兒已經逐漸學會感觸一些復雜的社會情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自身也會越來越對成功、失敗、羞恥等情感有所體驗,特別是表達心理情感和情緒的體驗,如同情、成功、嫉妒等都能直觀體現(xiàn)幼兒內心情感發(fā)展。針對此,幼兒園文學活動有利于幫助幼兒理解以上感受表達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審美的認知和自身審美情感。
(二)明確幼兒情感定向并讓其對審美情感正確感知
幼兒園文學活動能夠明確幼兒情感定向,讓幼兒對審美情感有正確的感知,從而充分發(fā)展幼兒審美情感。因為學前幼兒年齡具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文學活動中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很容易吸引學生,如擬人、夸張、象征等,究其原因在于此階段的幼兒多堅持以自我為中心,在有意無意之下彌散情感,而幼兒園文學活動剛好能夠提供良好的平臺,讓缺乏一定詞匯以及無充足教學經驗的幼兒體驗相應的情感,讓幼兒既能夠認識事物,又能夠對自身的情緒定向進行理解,最終擁有正確的審美情感。如此在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階段就能夠清晰真實地將自身的情感表達出來,解決遇到的各種事情,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審美情感的豐富性。
(三)文學活動形式的游戲化提升幼兒的審美感知
幼兒園經常開展游戲化的文學活動形式,既能夠在游戲過程中讓幼兒將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約束和不安忘記,又能夠讓其從自身的情感和愿望出發(fā),運用不同的材料,借助各種事物對人物情節(jié)進行創(chuàng)造,將自身的情感體驗充分宣泄和延伸,從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例如,文學活動中的手指歌、顛倒歌等,不僅能夠讓幼兒成為文學活動的主體,激發(fā)起潛在的文學情感,還能鍛煉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交往能力,發(fā)展其審美情感,為未來的學習帶下扎實的基礎。
二.幼兒園文學活動與幼兒審美情感的發(fā)展策略
(一)明確幼兒園文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審美情感的目標
幼兒園須堅持幼兒的中心地位,明確培養(yǎng)幼兒審美情感的目標,才能夠將幼兒園文學活動的實質性價值發(fā)揮出來,從而有效發(fā)展幼兒的審美情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幼兒園文學活動的情感目標有一定明確度,根據(jù)審美情感內涵和相關課程,界定情感目標,以基本需求為基礎將在文學活動中選擇的作品形式的特征凸顯出來,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例如,文學作品要具有節(jié)奏運動的形式特征,內容也要體現(xiàn)多種表現(xiàn)手法,如擬人、比喻等,可采用各種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文學作品,如表演、繪畫、朗讀等,進而讓幼兒迅速有效地認知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二)選擇專業(yè)合理的幼兒文學作品
首先,詩歌和兒歌是文學作品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其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比較鮮明,非常適合朗讀。其次,文學作品中也十分重視各種不同的情感基調,如《女媧補天》、《夸父追日》、《普羅米修斯》等古代神話,是文學作品崇高壯麗的體現(xiàn);《生日蛋糕》、《綠色和灰色》、《桃花瓣兒》等寓言和詩歌,是文學作品溫馨、幽默、歡快、憂傷等的體現(xiàn)。另外,幼兒園文學作品也十分重視選擇人物情感,建立在幼兒情感的分化水平基礎上,從始終如一的歡快轉變?yōu)閷Ρ惹楦校傩纬筛吲d-埋怨、內疚-高興的情感線。最后,就是文學作品的解構模式。幼兒園相關教師需從幼兒的情趣出發(fā),選擇三段以上的具有嚴格重復變化的作品,如《三只蝴蝶》以及具有回旋結構的作品,如《蘿卜回來了》,不僅能讓幼兒在欣賞作品過程總加強其情感體驗,還能夠讓幼兒感性抽象地對作品的基本結構模式進行概括。如此專業(yè)合理地選擇文學作品,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幼兒的審美情感。
(三)營造幼兒情感表達的氛圍
因為藝術形象的鮮明獨特性和情感的豐富性,所以在欣賞文學的過程中很容易激發(fā)幼兒的情感沖動,而欣賞者只能在積累生活形象和理解語言作品的過程中存在藝術的形象。以往文學活動中教師總是根據(jù)視覺教具以及自身的分析引導幼兒對作品的內容和詞語進行理解,但如此會促使文學作品的形象被分割,其情感力度也還會被削弱。因此,教師要營造幼兒情感表達的氛圍。首先,教師自己帶有飽滿情感地將作品轉述給幼兒,讓幼兒的情緒受到一定感染。再者可借助音樂樂曲,結合相應的視覺教具觸動幼兒的感覺,將幼兒的情緒和情感釋放出來。例如,在開展《樹媽媽和樹葉娃娃》的文學活動時,此作品主要是講述在強烈的秋風中樹葉娃娃從樹媽媽的身邊離開,此時樹媽媽倍感孤獨和凄涼,當春天來臨時,樹媽媽又重新和樹葉娃娃在一起,感覺到十分快樂和幸福。教師可借此情感,營造相應的氛圍,利用相關的樂曲進行伴奏,然后將此故事朗讀給幼兒聽。在朗讀到“樹葉娃娃都飄走后…”教師可語氣停頓,跟著音樂唱起悲傷的歌。接著,當音樂播放快樂的歌曲時,教師可朗讀春天來臨的片段,讀到“樹葉重新長出后……”又可以停頓下來,給幼兒唱歡快的歌,如此讓幼兒既能夠體會到傷心又能體會到歡快。教師借助音樂開展文學活動,給幼兒營造情感表達氛圍,以此激發(fā)幼兒音樂情感的直覺性,讓幼兒更加強烈和深刻地識別和體驗文學情感。
(四)引導幼兒理解審美心理、審美感知以及審美情感
幼兒園教師不僅要重視文學活動的開展形式,還要在文學活動形式中體現(xiàn)文學內容的多樣性和多元化,為充分發(fā)揮文學活動游戲的創(chuàng)造性提供保障。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從均衡發(fā)展幼兒的心理審美出發(fā),著重強調文學活動中的情感元素。在審美活動部分環(huán)節(jié)過程中,教師要快速抓住現(xiàn)場的信息,輔助引導幼兒欣賞體驗文學知識,讓幼兒能夠在良好的情境下感知審美,理解審美情感。從本質上而言,審美意象的產生和審美行為的創(chuàng)造,其中的特性具有同等性,所以在幼兒理解審美情感、培養(yǎng)審美情感觀念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以文學活動為主要依據(jù),接納文學知識當中存在的情感,并將其表現(xiàn)于文學活動,從而讓幼兒能夠在成長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審美心理和審美實踐價值。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幼兒園文學活動對發(fā)展幼兒審美情感的作用價值以及策略,從中發(fā)現(xiàn),要想提升幼兒的審美情感,教師在幼兒園文學活動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此活動對發(fā)展幼兒審美情感存在的價值和作用,即開展此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自身文學審美情感發(fā)展特性、明確幼兒情感定向并讓其對審美情感正確感知和提升幼兒的審美感知。因此,教師要明確幼兒園文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審美情感的目標、選擇專業(yè)合理的幼兒文學作品、營造幼兒情感表達的氛圍、引導幼兒理解審美心理、審美感知以及審美情感,才能有效提升和發(fā)展幼兒的審美情感,進而為幼兒教育事業(yè)貢獻綿薄之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