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我國中小學生法律知識缺乏、法治意識不強、法治素養(yǎng)低下,導致校園不穩(wěn)定因素屢屢出現,違法違紀行為頻繁發(fā)生。本文通過梳理我國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現狀,對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重要性進行了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培育對策,為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中小學生 法治素養(yǎng) 培育 對策
一、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之緣由
(一)社會環(huán)境及有關政策
我國是一個法治社會,作為其有機體構成之一學校,其正常運轉同樣離不開法治的約束和規(guī)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泵鞔_了中小學生學法重要性。
(二)校園欺凌及違法犯罪現狀
有關研究顯示,中小學生校園欺凌行為普遍存在,男生明顯多于女生,小學高年級學生比小學低年級學生有更多的欺凌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校園欺凌行為更頻繁,更嚴重。同時,據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司法數據統(tǒng)計,在2016年到2017年, 全國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初中生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發(fā)群體,被告人以初中生為主, 占比68.08%,這與法治社會所期許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相背離。
(三)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提出
“社會參與—責任擔當”作為《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一個核心素養(yǎng)明確提出:能明辨是非,具有規(guī)則和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充分體現了中小學生應具備的法治意識,彰顯了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重要性。
二、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概念界定
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簡言之,就是對中小學生進行法治精神、法治信仰的培育。根據中小學生年齡特點、生理特質及受教育程度,借助學校教育場或其他普法機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相關法律方面教育,旨在培養(yǎng)其知法、守法、護法、用法意識,樹立起堅固的法治觀念,培養(yǎng)法治精神,始終做到心中有法,依法行事。
三、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現狀
(一)法治素養(yǎng)培育長期不夠重視
長期以來,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并沒有把法治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教學內容納入到中小學教學體系,沒有規(guī)定硬性的教學指標和任務,有的學校法治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培育,影響了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對法治素養(yǎng)培育思想上認識不夠
由于長期歷史因素造成以“分”為首教育思想,致使“分、分,學生的命
根”扭曲教育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圍繞分數,學生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盡管學校普法教育也按計劃進行,但因沒有硬性規(guī)定,學生往往把法治教育課當成是繁重學習后的足夠放松,使法治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法治素養(yǎng)培育渠道單一,施教缺乏專業(yè)性
在學校傳統(tǒng)法治教育中,基本都是講授灌輸式授課模式,學生不感興趣,一節(jié)課下來,收獲甚微;同時,在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驅使下,學校很少組織參加校外法律實踐活動,校外法律教育缺失。另外,學校法律施教人員法律基礎普遍薄弱、經驗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對法律知識理解,導致在施教過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引導學生把所學法律知識有效應用于學習生活,使法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四、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重要性
(一)抓住中小學生成長特點,盡早開展法治教育
《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結合中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成長特點,致力于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法律素養(yǎng),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逐步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要充分利用中小學生身心發(fā)育不成熟、缺乏抵制外界誘惑的身心發(fā)育特點,盡早對其進行法治教育,最大程度避免違法亂紀行為出現。
(二)震懾于違法犯罪之后果,確保法律素養(yǎng)培育實效
結合青少年年齡特點、發(fā)育特質、知識水平,有針對性選取相應的法律內容,通過有效普法形式,利用“以案說法”教育,必要時指出違法犯罪應付出血的代價和受到嚴厲懲罰,分析其違法犯罪帶來的嚴重后果,以觸動其心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王者犯法,與民同罪;未成年人犯法,其監(jiān)護人代罰”法律思想,從而對他們起到一定震懾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違法犯罪行為發(fā)生。
(三)符合學生全面發(fā)展需要,使法律培養(yǎng)更具針對性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提出: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叭姘l(fā)展”“必備品格”“責任擔當”等這些靈魂字眼在學生這個“人”身上的真實呈現,無論如何也離不開獨具魅力“法治素養(yǎng)”裝飾和點綴。因此,加強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已是學校、各級普法單位所肩負一項重要社會責任和使命,要有目的地對其進行法治教育。
五、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之對策
(一)加強班主任及科任教師法治素養(yǎng)培育
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及科任教師法律知識培訓,使其能夠自覺維護法律,樹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意識。教師肩負教書育人之責任,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有著很大影響,因此,做好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法治培訓很重要。
(二)加強中小學生法治教育宣傳力度
面對中小學生法律知識匱乏、校園欺凌日益嚴重等情況,學校應加強對其法治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如“校園報紙”、“教學多媒體”、“櫥窗公示欄”等,加大校園欺凌、少年犯罪案件宣傳力度,以引起學生足夠注意和重視,加大法治宣傳效果。
(三)正確引導并有效實施法治教育課
《道德與法治》實施,給學科教師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不僅要求其具有系統(tǒng)而寬泛法律知識,而且還要能夠正確引導并有效實施德育中的法治教育,避免出現純法律知識教學,力圖把握法治教育尺度,既不能講得太多太深,也不能少講或不講。另外,教學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教學,要增加法律實踐活動課,學會法律知識有效運用。
總之,加強中小學生法律教育是減少其違法犯罪、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必要手段之一。面對中小學生違法犯罪數量不斷增多現狀,我們更應重視其法治素養(yǎng)培育,以實現其人生健康成長。
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 胡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