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蓉,劉 啟,陶春紅
近年隨著高等教學理論的轉變,國內高等教育評估方式已從國家主導的強制性評估轉變?yōu)楦咝茸灾鲗徍嗽u估,這種評估方式的改變使高校專業(yè)評估從被動接受強制活動轉變?yōu)閮炔孔月?、自省的行為,有利于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1]。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和人才觀的影響,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通常采取的是終結性評價,即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或采取形成性評價手段,這兩種評價方法均給教學評價體系帶來了負面的影響[2]。所以,當下應變革臨床教學中關注結果、輕視過程,強調知識傳輸、忽略能力培養(yǎng)的評估體系,建立一套既順應高校審核評估要求,又符合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特點,以學校自我評估為基礎的護理專業(yè)教學過程評價指標體系,保障護理專業(yè)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3-4]。以結構-過程-結果為模式的醫(yī)療評價體系不僅順應高校審核評估要求,而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評價效果[5]。因此,本研究2019年6月—2019年12月將基于審核評估背景下構建結構-過程-結果評價體系,旨在為護生臨床教學評價提供指導和方向。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實習的120名護生為觀察組,另將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實習的120名護生設為對照組,所有護生均在知情同意下參與本次研究。觀察組:男4人,女116人;學歷:???2人,本科68人;年齡18~22(20.8±1.6)歲。對照組:男10人,女110人;學歷:???5人,本科65人;年齡18~22(20.5±1.7)歲。兩組護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帶教,即由帶教老師對護生進行帶教,帶教期間參照教學大綱對病人實施教學,帶教結束后對護生進行知識及技能考核。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通過構建結構-過程-結果的評價體系對病人進行教學,詳細步驟如下。
1.2.1 改善教學管理系統(tǒng) ①創(chuàng)建四級教學管理系統(tǒng):基于傳統(tǒng)三級(護理部-總護士長-護士長)管理系統(tǒng),以自我推薦、全院競聘、護理部審核的方式選拔出優(yōu)秀的帶教老師作為總帶教,從而形成護理部-總護士長-護士長-總帶教的4級管理體系??値Ы特撠熤朴喤R床教學計劃、實習生入科培訓、日常臨床帶教、管理考核,并對護生帶教質量進行監(jiān)督及管理。②優(yōu)化護生??婆嘤柾緩剑簜鹘y(tǒng)帶教護生實習輪轉周期為1個月,內外婦兒科有不同的??浦R。但各科室間教學形式差異化不顯著,沒有確定輪轉護生的教學目標,輪轉時師生對教學目的的認知正確性、清晰度不足,科室間教學內容有重復。本研究為了優(yōu)化護生??婆嘤柾緩?,根據神經外科專業(yè)特點制訂專屬計劃。首先指定工作年限≥3年以上的護師為帶教老師,同時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對經管病人完成當日的護理和治療工作,強化基礎護理,提高操作技能,能熟練掌握各項內容,包括氣管切開換藥、口腔護理、重病人翻身、吸痰等。護生在帶教老師的引導下對經管的病人做病史的采集,根據本科室的疾病特點對病人進行術前術后指導及出院的健康宣教,組織護生集體進行床頭的提問及演示文稿(PPT)形式小講課。在了解一定??浦R的基礎上,護生隨同醫(yī)師查房,了解經管床位的病理、心理及生理變化,治療及護理的效果。了解神經外科的體格檢查、閱片及疾病的特殊檢查,了解神經外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原則。出科時完成考試,使用DOPS觀察表對護生進行操作考核。護生完成護理病歷和傾聽交流筆記。
1.2.2 教學過程創(chuàng)新
1.2.2.1 帶教老師培訓過程創(chuàng)新 ①規(guī)范帶教崗位制度:確定培訓崗位帶教老師的教學目標、形式、內容,堅決實施培訓制度,來提升教師的總體教學質量。②實施個體化培訓模式:護理部把演示教學法、參觀教學法、個案教學法、討論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講授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談話教學法、教學查房、翻轉課堂、實驗教學法等教學培訓方法傳授給總帶教,由總帶教根據自身掌握情況、科室特點、護生接受程度等優(yōu)化相關教學方案,并應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中。
1.2.2.2 優(yōu)化護生培訓方案 ①優(yōu)化護士臨床帶教途徑,科室根據帶教計劃及專科特點,以科室?guī)Ы虄热轂榫€索,優(yōu)化臨床帶教途徑,確保帶教工作能按計劃、分步落實。②實施“專人專項”帶教模式,總帶教將科室教學目標依次分派給專人帶教,同時讓具有豐富經驗、扎實技能的帶教老師開展護生技術操作教學,逐步打造精品課程。
1.2.2.3 建立教學結果評價體系 ①建立“四位一體”(教學質量-護生教學效果-帶教老師教學水平-滿意度)的評估系統(tǒng),并且評估此次研究的實際成效。②護生教學成效評估:護生在完成醫(yī)院的輪轉實習后由總帶教老師考核護生的相關理論及操作知識。
1.3 評價指標 ①培訓效果:帶教完畢,總帶教老師考核兩組護生的理論知識與實操知識。兩種考核的總分都是100分,分值愈高表明護生培訓的成效愈佳。②滿意度:以自研的《護生帶教滿意度調查問卷》開展評估,內容有對輪轉科室安排、帶教目標、班次安排、帶教老師帶教水平、教學方法靈活性、帶教老師對護生的態(tài)度等方面滿意度,每個條目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選項,滿意度=滿意度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問卷CVI值為0.889,重復測量信度為0.912,提示問卷有良好信效度。
表1 兩組護生培訓完畢理論知識與實操知識得分對比 單位:分
表2 兩組護生對臨床教學工作滿意度比較 單位:人(%)
審核評估背景下的結構-過程-結果評價模式能有效提高護士臨床教學質量,確保護生臨床帶教質量能使護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及技能,提高護生臨床綜合能力[6]。結構質量指的是創(chuàng)建的護理組織架構是否完整,過程質量指的是教學過程的合理與否、科學與否,結果質量指標包含帶教效果及護生滿意度,其中滿意度是衡量帶教質量的重要指標[7]。本研究基于這一理論,通過構建4級護理教學管理體系及護生臨床實習輪轉路徑,從而優(yōu)化臨床教學結構,提高帶教效果。此外,通過“個體化培訓方案”規(guī)范帶教老師師資隊伍素質,通過“專人專項”帶教模式提高了護生帶教效果[8]。在帶教結果評價過程中通過建立“四位一體”即護理教學質量、帶教老師教學水平、護生教學效果、護生對教學工作滿意度等教學評價系統(tǒng),從而提高護生帶教評價效果[9]。本研究結果顯示,帶教結束后觀察組護生理論知識、護理技能知識得分都超過對照組(P<0.05),說明和以往的教學評價方法相比,基于審核評估背景下的結構-過程-結果評價模式將有助于提高護生臨床教學效果??紤]可能由于該評價模式通過建立科室輪轉制度,將臨床實踐教學目標逐級分解為可操作的階段性目標,讓護生在科室實習時能按科室要求完成實習任務,使護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避免全部學習內容一把抓的現(xiàn)象,因此提高了護生臨床帶教效果[10-11]。
有關專家指出,結構-過程-結果是統(tǒng)一而相互作用的,結構良好,能夠保證過程運行良好,而過程良好就會導致結果良好[12]。因此,對護生帶教結束時從結構、過程、結果3個維度評價帶教效果可知,觀察組護生對本科室安排、帶教目標、班次安排、帶教老師帶教水平、教學方法靈活性、帶教老師對護生的態(tài)度等方面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審核評估背景下的結構-過程-結果評價模式可提高護生對臨床帶教的滿意度??紤]可能由于該模式從結構上創(chuàng)建了4級護理教學管理系統(tǒng)與雙軌制質量控制系統(tǒng),建立了護生專科培訓途徑,強化了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了護生帶教護理服務質量,進而提高了護生對帶教效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審核評估背景下的結構-過程-結果評價模式能優(yōu)化教學管理系統(tǒng),讓帶教工作程序標準化,強化對護生教學的效果評估,可成功提高教學效果,讓護理帶教工作更加規(guī)范化及科學化,從而提高護生帶教效果及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