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蓮
摘 要:小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發(fā)展的背景下,無數教師都在尋求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以迎合課程改革的潮流。情境教學是經過實踐證明,對于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有著積極助力的教學手段,數學教師應學會科學運用這一教學模式,以不斷學習探究的精神,逐步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實踐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小學數學是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數學學習的初始階段,也是學生數學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不論是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對于教師來說,其有效學習和有效教學都是一項挑戰(zhàn)。尤其小學生是一個對知識充滿興趣和渴望的群體,但由于其年齡小,思維發(fā)展不成熟,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所以小學數學學習對一些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學會運用情境教學法,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得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興趣同步提升。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情境設置過于復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設置的學習情境過于繁瑣,使學生陷入困境,無法集中注意力,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在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教師應學會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置情境,簡化復雜情境,突出教學重點,使之發(fā)揮切實的實踐作用。
(二)與學生實際脫節(jié)
在構建課堂情境的過程中,一些教師為了方便起見,隨意選擇場景,沒有考慮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況和認識規(guī)律,使學生難以進入學習情境。同時,教師不站在學生的角度,這將使情境設置脫離學生的實際,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要知道小學階段學生思維認知規(guī)律具有其特殊性,同時不同學生的思維理解也是不盡相同的,作為教師應積極關注學生的差異,需要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和理解問題,使教學情境的設置符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其中,在實踐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三)忽視學生的思維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嚴重,常常是以自身為主導,忽視學生的思維思考。在課堂中單方面的給學生灌輸數學知識,而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死記硬背的方式,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同時對于所學數學知識也難以做到融會貫通。學生只是聽教師的講解,而沒有自身的思維觀點產生,這樣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作用,也得不到落實。
二、開展有效情境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利用趣味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問題是數學的核心,是智慧和思維的起點,是學生探索的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動腦思考,調動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并主動探究,不僅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強,且自身思維思考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鍛煉,同時課堂教學質量也能獲得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自主探究,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要求學生準備一些平行四邊形紙,并自己準備剪刀、膠帶等工具。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自己拿出不同大小的平行四邊形,試著積極操作,看看能不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所學過的熟悉圖形。在學生的實踐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在將平行四邊形進行剪切的過程中,得出的所學圖形與原圖形相比,圖形轉變過程中哪些改變了?哪些沒有改變?長度、高度等有沒有改變?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踐探究,之后利用手中的工具進行操作,通過實踐活動,得出問題的分析和結論。
(二)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多媒體、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經越來越普遍地運用于課程教學,小學數學課程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多媒體設備在班級教室中的設置,其有效地運用,給情境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教師通過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將原本單一、書面形的教學內容,轉化為直觀、生動的視頻和圖片,并以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觀看,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進而更加樂學、好學。
例如在教學“平均數”這一知識點時,為了促進學生對這一概念的形象認知,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制作趣味的flash動畫,如在白板上設計一塊圓形蛋糕,然后模擬用刀切蛋糕的情境,讓學生自己上講臺進行操作,通過模擬體驗,讓學生形象感受平均分的概念,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又如在教學“三角形分類”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不同的三角形進行擬人化,然后讓其分別說明自己的特征。以虛擬人的對比表演,讓學生在觀察中反思、總結、答疑。
(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數學雖然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都極強的學科,但數學本身是與人們生活所密切聯(lián)系的,作為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將數學與生活割裂開來,而是應清醒認識到教學聯(lián)系生活的重要性。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學會把真實的生活經驗引入課堂,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通過將學生熟悉的生活適當地融入情境,引導學生從現(xiàn)有的生活經驗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有助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時,在教學的初始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察自己所在的教室,在教室里找一找認識的平面圖形。在有學生回答三角形時,如身上所帶的紅領巾,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如果要求做一條紅領巾,需要用多少布料?在學生對此產生疑惑,燃起探究欲時,教師就可以順勢導入新課程學習,讓學生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以生活化的話題導入,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運用多種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進行教學,將情境教學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優(yōu)化教學手段實施,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溫愛紅.情境,讓學生愛上小學數學[J].當代家庭教育,2019(29):153.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魚峰區(qū)里雍中心小學)